第144章 计中计(二)(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亲人的时候,他能 一口拒绝,可现在,他可悲的心动了。

    就连王昊也开口道:“王爷,事关娘娘与您的安危,或可一试。”

    赵云倾补了一句:“还有未来的世子。”

    “截断秦祗后续之力,那他就不足为惧,瑞山城大敌可减其一。”

    “左右,这些孩子都是活不下来的。”

    赵怀眼神微微一黯:“焚血禁术,不该存在于世。”

    回到内院,赵怀依旧有些心事重重的模样。

    嫁入瑞山王府后,戚玫才发现在王府的日子比自己想象中的还要自在,世人对女子颇为苛刻,诸多条框,明明女子也能为灵师,却只能锁在方寸之地。

    赵怀却不是一般人,他愿意让自己的母亲统帅女兵,也不反对自己的妻子走出王府。

    与戚顾的顾虑完全相反,戚玫嫁入王府后,反倒是比在蒙地还要自由。

    一段时间下来,戚玫已经熟悉了王府的所有人,工匠坊那边的事情她并无兴趣,反倒是对瑞山营十分好奇。

    不过她到底是媳妇,心有顾忌,只是每隔一段时间去逛一逛罢了。

    瑞山太妃一心在女兵营上,为了即将到来的战争而准备,索性将王府的内务一股脑儿塞给了戚玫,倒是让戚玫并不寂寞。

    在旁人家中人人争抢的管家之权,戚玫不费吹灰之力就得到了。

    婆婆和善,夫君体贴,两个小姑子也不难对付,红白姨娘管着品香斋,却不敢在戚玫面前坐大,戚玫便迅速的适应了。

    这会儿见赵怀满脸愁容,戚玫为他倒了一杯清心茶,才开口问:“王爷是为何事发愁?”

    赵怀喝了口茶,压了压喉间的苦涩,才道:“本王只是忽然觉得,这世间的是非公道,落到自己身上便难以说清。”

    戚玫笑了一声,只说:“旁人阿玫不知道,但若是王爷,想必是占着大义公道的。”

    赵怀一愣,反问道:“你就这么相信我?”

    戚玫笑着说:“在蒙地时,百姓们也颇为爱戴父王,属臣们都说父王是个爱民如子的好王爷,对百姓仁善。”

    “但到了瑞山城之后,阿玫所见所闻,却明白父王的赞誉虚高不已,王爷为瑞山城做了那么多,却从不居功。”

    “这世上除了瑞山城,阿玫从未见过有一个地方,会将百姓过得如何真正放在心上。”

    听了这话,赵怀也好受了许多,忍不住笑道:“王妃这般夸我,本王都要脸红了。”

    戚玫见他笑起来,故意说:“方才王爷一直板着脸,我瞧着担心的很,现在王爷开心了,却还要反过来取笑我。”

    赵怀笑起来,拉住她的手说起亲密话来。

    不知不觉中,周围伺候的丫鬟都退了出去,满屋春光管不住,恰逢好意喜来迎。

    瑞山王府中,能办这件事的只有陆远涛和姜元良,论智慧才干无人可出左右。

    接到消息的时候,姜元良微微一笑:“本官还以为王爷年幼,被养的心慈手软,不舍得以小博大。”

    陆远涛却眉头微皱,提醒道:“不要擅自非议王爷。”

    姜元良却看着他问:“听闻陆先生刚来瑞山之时,便向王爷进谏要诛杀瑞山氏族,以确保王爷对瑞山城的掌控力。”

    陆远涛挑眉看着他:“那又如何?”

    姜元良哈哈一笑,反问道:“当年王爷并未采取陆先生之见,诛杀慕容家之后便收纳了瑞山旧族,如今瑞山氏族化为王府属臣,实属意外。”

    “王爷大才,自有远见,这才是治国之才。”遥想当年,陆远涛也觉得自己过于激进,若当时真的将四大世家屠戮一空,那瑞山城非得花上许多年才能恢复。

    姜元良却问道:“可是陆大人往深处想想,氏族还在,盘根错节也还在,焉知他日不会成为大周藩王之痛!”

    陆远涛脸色一沉:“你这是什么意思?世家与藩王如何能够相提并论。”

    姜元良不答反问:“陆大人妻子可出自吴氏?马统领妻子出自曲氏,长此以往,有何区别?”

    陆远涛冷笑道:“你休要胡言乱语,陆某效忠的只有王爷,绝不可能因为妻眷动摇。”

    见他发怒,姜元良却淡淡说道:“是吗?陆先生这么想,那就这样吧。”

    说完起身便走了。

    陆远涛被他气得半死,临了寻了陆池吐槽:“你说他到底想干什么,难不成是要把天下氏族都屠杀殆尽不成,真要那样的话还不得天下大乱。”

    陆池瞥了他一眼,淡淡道:“陆先生何必动气,姜先生的脾气你也是知道的, 再者,他是新人,你是旧人,王爷终归是更相信你的。”

    陆远涛见他识破自己的试探,摸了摸鼻子,叹气道:“哎,不知道是不是这些年年纪大了,如今再看以前,总觉得那时候的自己像个棒槌。”

    一到瑞山王地界,就开口让瑞山王诛杀城内世家,可不就是个棒槌。

    他偶尔也会觉得现在的姜元良就像当年的自己,所以才会看顾一二,只可惜姜元良压根不领情,甚至觉得陆远涛失了锐气。

    陆池奇怪的看了他一眼,问道:“陆先生到底在害怕什么,难道你是信不过王爷?”

    陆远涛一愣,忙道:“当然不是。”

    陆池耸了耸肩,淡淡说道:“那就得了。”

    “你与吴家的婚事是太妃做媒,王爷赐婚,左右不会出错,何必因为姜元良的几句话就心慌?”

    陆远涛一听,是啊,他为什么听了姜元良几句话就急躁心慌了,这可不像是他。

    陆远涛心底一沉,还是说从不知道何时开始,他的心不如当初那么坚定了。

    陆池还不知道自己随口一句话,让陆远涛开始反思自己,他摆了摆手道:“陆先生没事的话就先去忙吧,我也忙着呢,城里城外都是事儿。”

    陆远涛心神动摇,却不知道姜元良也正在苦恼。

    投奔瑞山王府在他的计划之中,但真正见到瑞山王之后,姜元良才发现事情不在自己预料之中。

    他以为瑞山王赵怀年幼继位,要么在强势的母亲和诸多属臣的保护下长大,秉性柔弱可欺;要么自小才智过人,这样的孩子大多傲气十足。

    无论是哪一种,醒灵失败的赵怀,都该对灵师深恶痛绝才对。

    但如此一看,赵怀并非如此,他似乎对灵师与无灵者一视同仁,且心智极为坚定,不可为外力影响。

    姜元良观察下来,便能发现闻名瑞山的陆远涛、陆池、马汉等人,议事的时候也都是以赵怀为主,而瑞山太妃为了避嫌,更是鲜少加入。

    这样的上位者,对于瑞山城而言自然是好的,他能知人善用,且极具自制力,愿意广纳智言,以免一意孤行造成祸害。

    但对姜元良而言,却不一定是好事。

    他出现的太晚了,以至于赵怀身边的位置都占满了,想要占据一席之地便得加倍努力。

    几番试探之下,姜元良便明白,赵怀是要用他,善用他,意志却不会被他引导。

    也是,若不是如此,赵怀也不会闯下如此赫赫威名,超越蒙王成为朝廷的心腹大患。

    姜元良握紧了拳头,心底闪过一个念头。

    或许,他们能殊途同归,真到了那一日,身居高位的赵怀真的能容下叛逆者?

    很快,姜元良收敛了心思,当务之急还是得先把手头的事情办法。

    不知道想到了什么,姜元良嘴角勾起残忍的笑容。

    在这个信息传递十分不便利的时代,焚血禁术的厉害却像长了翅膀一般,飞到了大周各地。

    除南越的陈浩然之外,受制于周帝的指挥使们恨之入骨,他们一个个身居高位多年,自然是不愿意受制于人。

    这些人早年违抗圣旨,拒不进京,已经等同于抛弃京城的亲人,如今更是恨不得他们早点消失。

    落座于马皇后母族附近的王家,便成了第一个被下手的对象。

    神秘莫测的刺客忽然出现,对王家幸存之人进行血洗,竟是一个活口都不打算留下的架势。

    血腥味透过门框散发出去,惨叫声此起彼伏。

    “清点人数。”一刺客厉喝道。

    “一共一百三十二人,一个不少。”下属回答。

    刺客冷笑:“很好,大人总算不用受制于人,等回去之后定有重赏!”

    谁知没等他们趁夜离开,忽然,院子周围竖起火把。

    刺客脸色大变:“糟了,我们中计了。”

    在低头去看那死在正房的人,果然长着陌生的脸孔,与他们的大人毫无一点相似之处。

    可一切都已经太迟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区区几名刺客在重重包围之下哪里能逃出生天。

    一切开始的突然,结束的迅速。

    第二日,横州指挥使王铭死于焚血禁术。

    朝廷料到他们会对家人下手,早已布下天罗地网,等着第一个冒大不韪之人。

    众多官员噤若寒蝉,再不敢肆意动作,生怕下一个被杀鸡儆猴的就是自己。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