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第 71 章(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们在教她成年个体和未成年个体该怎么说,大概是因为虎鲸捕猎须鲸时总是选择小的下手,所以这两个词以后在她的生活中会常常被用到。

    所有这些学习都在说明虎鲸拥有着无与伦比的智慧,它们有成型的社会体系和语言系统,能够分辨自己的情绪并将其表达出来,而且还可以通过寓教于乐和形象生动的方式来一代代地传授生活技巧。

    它们的语言是如此高度发达,以至于还有专门的词语来指代人类、人类的船和船上的某些部件。

    鲸群在赤道附近碰到了一艘远洋游轮,维多利亚在看到巨轮开过去时向安澜发出了一串上下起伏的鸣叫音,旋即又带着她往深一点的地方潜,在很远很远的地方重复了一遍刚才的鸣叫音,又在鸣叫音的基础上加了几个转音,旋即形容它为“危险”。

    有趣的是,虎鲸家族给游轮的名字其实不是“船”,而是“成年船”。

    半个月后一大家子巡航到了赤道附近的加拉帕戈斯群岛,这里是非常出名的自然观光景点,每天都有大量观鲸游艇在海面上航行,而这些游艇和其他橡皮艇、木船和气垫船一起才被维多利亚称呼为“幼崽船”。

    安澜因此对“成年”和“幼崽”这两个词又有了新的认识。

    她发现自己一直在尝试用人类的思维去解读虎鲸的思维,想把每一个单词都和普通话对照起来,但事实是许多单词本身就可以表达无数种意思,而且这些意思往往是种生存出发的。

    虎鲸在意的并不是别的生物成年还是幼崽,也绝对不是依据人类做科学研究时使用的性/成/熟与否或者其他类似指标,这些指标本质上和它们关系不大。事实上,虎鲸眼中的“成年”或者“幼崽”应该是单纯以能否对鲸群或者单个鲸造成威胁来划分的。

    所以那些大船被称为“成年船”,而一些小船被称为“幼崽船”。

    在这件事之后,安澜仿佛被打通了任督二脉,在理解虎鲸和学习做虎鲸这两件事上变得更得心应手了。

    短短几周时间里她的鲸语学习就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虽然还不能无缝加入家庭成员的闲聊中去,但至少也有了幼儿园毕业水平了,表达情绪和需求毫无问题,甚至还学了一支磕磕绊绊的歌。

    作为一头幼鲸,安澜说得最多的几个词就是“吃”、“玩”、“高兴”、“生气”、“休息”、“看看”......以及“救命”。

    说起来“救命”还是自创的,因为长辈们根本没机会来教她这种词。

    安澜头一回需要救命是在一次沙丁鱼风暴里。

    当时所有大虎鲸都在沙丁鱼球里穿梭,寻找合适的狩猎对象,坎蒂丝一如既往地和安澜待在一起,只是时不时会离开去外围猎场叼鱼,练习练习最近学到的狩猎技巧。

    沙丁鱼群是许多海兽的猎场,鲨鱼、海豚、鳐鱼甚至鲸鱼都会来这里觅食,大虎鲸不可能把它们都驱逐干净,所以只是驱逐体型较大的掠食者,对那些无害的海兽或者体型较小的掠食者都采取放任态度。毕竟虎鲸幼崽出生时就有2.6米长,160公斤重,而且成长迅速,有些掠食者成年体也不过是3米长,根本没法造成危险。

    但安澜的谨慎是被写在骨子里的。

    她从出生那天起就知道不能落单,因此每次被放在猎场边上时都会仔仔细细地观察情况。

    声呐探测到的几百米范围内一开始只有鼠鲨、锤头鲨和一些小型鲨鱼,在沙丁鱼群被分散开来的时候,忽然又多了一条更大的鲨鱼——那是一头居氏鼬鲨,也被称为虎鲨,单论攻击力可以在鲨鱼里排到第二位,仅次于大白鲨。

    有虎鲸在场,居氏鼬鲨并没有一上来就流露出攻击欲,但它接近五米长的体型还是让安澜感觉到了不安,当鲨鱼游到离她只剩十几米远时,不知道是不是对会动的大型“猎物”产生了好奇,竟然突然加速,朝这个方向直直撞来,要不是闪得快,险些就咬到了她的背鳍。

    这一下把安澜吓得不轻。

    她用毕生最快的速度朝□□十米开外的猎场游去,边游边拉长了声音叫着。从她嘴巴里发出来的叫声异常紧促尖利,当即从沙丁鱼球里钻出来四头大虎鲸,气势汹汹地就朝这边游了过来。

    莱顿是游得最快的那一个。

    它大概是觉得护卫工作出现了纰漏,脸上很挂不住,一马当先地就准备去找居氏鼬鲨的麻烦。而后者看到这么大一头虎鲸,第一反应就是扭头跑路。但它跑得还不够快,莱顿在鲨鱼跑到一半时急速撞到了它身上,凭借这股冲力直接把它撞了个肚皮朝天。

    居氏鼬鲨立刻尝试把自己翻过来。

    它并没有因为一次撞击就进入强直静止状态,是因为不同鲨鱼进入强直需要的条件不同,科学研究表明居氏鼬鲨平均需要近30秒的时间才会进入强直状态。

    强直是鲨鱼自身的生理机制造成的,鲨鱼在肚皮朝天后为了调整视觉会分泌大量神经传递血清素,在它们主动翻转时,这种分泌是可控的,但在被外力翻转时,这种分泌就容易失控,造成人们常常说的类似于昏迷的状态,通常会持续几分钟。

    几分钟不足以使鲨鱼被淹死,所以虎鲸通常会延长倒置时间或者直接趁鲨鱼昏迷的时候进行撕咬,前者比如当年在法拉隆群岛雌虎鲸倒置大白鲨15分钟的案例,后者比如南非鲨鱼猎杀者两兄弟对大白鲨的奇袭。

    莱顿对鲨鱼的特性知之甚详。

    眼看居氏鼬鲨要逃走,它从另一个方向又撞了一下,重新把鲨鱼撞翻过来,然后用身体压制住了对方,开始思索要怎么处理这头不太识相的坏家伙。

    和远洋鲸及大多数ETP鲸家族不同,维多利亚的家族对鲨鱼并不热衷。

    一来是因为它们一年四季迁徙的路线都被规划得非常精致,有时朝南,有时朝东南,有时在赤道地区东西移动,就是为了赶上不同鱼类产卵和迁徙的世界,根本不缺东西吃;二来是鲨鱼这种东西吧......它真的不好吃——除了肝脏。

    很多人说鲨鱼吃起来是排泄物的味道。

    如果维多利亚能说人话,它一定会对这个观点大加赞同。

    鲨鱼并不是没有排泄系统,事实上,它们的排泄系统和生殖系统集中在一起,叫做泄殖腔,这个器官不仅用来排出它们的卵或者幼崽,还用来排出各种排泄物。走的都是一个通道,但是这个通道能容纳通过的东西很有限。

    人不能被憋死,鲨鱼也不能。

    当它们无法单纯通过泄殖腔来排泄时,就会通过皮肤来排泄。

    除此之外,鲨鱼有个用来维持渗透压的机制。

    因为海水和海洋生物体内的渗透压往往是不一致的,为了不让体内的水分渗透到海水里造成缺水,不同的海洋生物进化出了不同的应对策略,而鲨鱼的就比较特殊,它们选择把尿素保存在血液中。

    没错,尿素。

    换句话说,这种动物从血液到肉到皮肤,全都被泡在有排泄物味道的物质里。

    很难想象有什么掠食者会觉得鲨鱼肉好吃,它浑身上下唯一能让虎鲸看上的地方可能只有肝脏,而且还得是特别肥的那种肝脏才会好吃。声呐系统传回来的影像如同在做大型核磁共振,因此虎鲸能轻易判断出哪条鲨鱼有脂肪肝。

    至少这条没有。

    那就不值当去咬一口。

    也不知道鲨鱼这东西到底是怎么进化的,又难吃,又有攻击力,全身还覆盖着与牙齿类似的长着倒刺的盾鳞,高攻高防加反甲,每吃一条对虎鲸的牙齿就是一次伤害。

    莱顿不太高兴地压制着居氏鼬鲨,莉莲和护女心切的嘉玛此时也赶到了,嘉玛就没有哥哥那么多的顾忌了,它本来就强,为母就更强,当即就几口下去,给了这条鲨鱼鱼生中的最后一个教训。

    那天过后,所有大虎鲸都记住了幼崽求救的声音。

    安澜在接下来的四五年里频繁使用这种呼喊,不过大多数时间不是因为真正遇到了什么危险,而是因为她越长越大,慢慢有能力稍微游得远些去探索这个海洋世界,也因此频繁被妈妈教育,只能可怜兮兮地向其他长辈求救。

    外婆维多利亚一开始还会跟着嘉玛一起教育她,到后来就撒手不管了。

    五年了,大家都摸透了家中老幺的性格:什么都好奇,什么都感兴趣,什么都想上去看一看。

    安澜实在是控制不住自己。

    海洋太大了,海洋中的物种也太多了,而且有着相当复杂的生态。

    哪怕是半度的海温差距、几十米的水深差距和两座孤岛的形状差距,有时候都会造就截然不同的环境,孕育出截然不同的生命。

    这些小环境对安澜来说就是大海中的一颗颗珠宝,或者说是一个个景点,变成虎鲸则是一场持续百年的没有回程的大洋旅行。

    唯一有点遗憾的是海兽的迁徙比较规律,除非在成为大虎鲸后离开家族去旅行,否则她大概这辈子都不可能看到迁徙路线之外的景观。

    这倒不失为一种办法。

    不过要成为一头大虎鲸,首先要通过进阶班、提高班和冲刺班的课程。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