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第 171 章(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只能供给什么,就购买什么。

    项小羽从小在农村长大,对商品搭配销售这种事非常有切身体会。

    他们去公社粮店买粮食的时候,大米白面经常要与红薯干、玉米面搭配着供应。

    或者把冷门的积压货品,和热门畅销货搭配在一起卖。比如好烟必须搭着霉烟,名酒必须搭着次酒,否则买不了。

    “这一期的新闻专题我是用心做了记录的,这个选题不仅关系到普通老百姓的切身利益,而且也能给那些不得不搞商品搭配销售的零售商店,提供一个解决问题的思路。”项小羽遗憾道,“不过,第一期节目只是介绍了这种商品搭配的现象,以及商品搭配存在的危害,之后便戛然而止了。我又等了两天,后面再没看到针对商品搭配销售的解决办法。”

    见到沈副台长几不可查地点了点头,项小羽继续道:“因为没有在电视新闻上等到后续的相关报道,所以,我自己在报纸上找了一些可以做成下半期节目的素材。比如省城人不敢吃嘴尖皮黑的橡皮鱼,这种鱼在省城的销售量极低,而很多零售商店和副食品商店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就将橡皮鱼与对虾螃蟹等走俏的时鲜一起供应,引得顾客有很大怨气。”

    “但是,东力区副食品商店的经理却并不强制搭配销售橡皮鱼,他反而像那些喜欢吃橡皮鱼的潮汕人请教了烹饪方法。回来以后剥掉所有橡皮鱼的黑色鱼皮砍掉鱼头,在商店里现场教顾客如何烹饪橡皮鱼,为顾客们提供了好几个菜谱。因为这位经理的新颖销售办法,橡皮鱼的销量一点点上升,如今已经相当可观了,全市一半的橡皮鱼都是从他们那里销售出去的!”

    “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我还遇到过买练习本搭配毛笔的,买新毛衣搭配积压呢子大衣的,许多正面素材也是可以进行宣传报道的。这类新闻有知识性、群众性,老少咸宜雅俗共赏。如果深入挖掘的话,可以将这个商品搭配的新闻制作成好几期节目,甚至还有很多可以深入挖掘的其他新闻点,比如通过解决商品搭配的问题,深入探讨一下,国家正在推进的物价体制改革……”

    “作为群众性最广泛的宣传工具,电视既是党政机关的喉舌,又是广大群众了解社会生活变化的一面镜子,应该少说一些官话套话干部话,以群众的眼光来制作一些类似‘锱铢必较称重标准’和‘商品搭配有苦难言’的电视经济新闻……”

    ……

    项小羽鞠躬下台的时候,心脏还在咚咚跳个不停。

    她这个学术汇报,基本没说啥电视台的好话,净给人家挑毛病了。

    那位副台长看起来挺面善的,全程也没有黑脸,但她心里其实还有点打鼓。

    等到第一天的汇报会全部结束的时候,她瞅准时机,追上了温柔老师。

    “温老师,我今天表现咋样?说的内容过火不?”

    温柔斜她一眼问:“你自己觉得呢?”

    “我觉得还行啊!”项小羽硬着头皮说,“我是真的认真看了一个礼拜的经济新闻,看得昏昏欲睡,实在找不出啥亮点,反复权衡以后还是决定实话实说的。”

    “那你就继续实话实说吧,做新闻就是要重视真实性。”

    项小羽小心翼翼地问:“那人家台长生没生气啊?”

    “你提的问题要是合理,人家生什么气?”温柔看了眼手表说,“没什么事我就先走了。你以后要是想往广电发展,就多在这方面下些功夫。明年你们就得去各新闻单位实习了,沈副台长说,欢迎你去他们台里实习,你到时候可别砸了咱们省大新闻系的招牌!”

    项小羽立马眉开眼笑地点头答应。

    *

    成功吸引到大佬关注的项小羽,打算去副食品商店给儿子们买点小零食,庆祝一下。

    然而,被她惦记的双胞胎,却正在不屈不挠地为他们的电视机梦想努力着。

    “爷爷,你觉得咱俩关系咋样?”延安挨到宋成钧身边,将胖脸贴过去,腻腻乎乎地问。

    宋成钧越过老花镜的边缘扫了他一眼,轻哼一声。

    没有得到回答的宋延安也不气馁,继续黏糊道:“反正我觉得咱俩的关系可好啦!在家里我最喜欢爷爷啦!”

    宋成钧笑了,赞同道:“算你小子有眼光!”

    “爷爷,你能不能借给我一点点钱啊?”刚得了点好脸色,延安就开始得寸进尺。

    “你要钱干嘛?”宋成钧放下报纸问。

    “就是想买点东西……”延安不知道要不要说实话,小眼神瞟向哥哥。

    全家公认的老实人吉安说:“我们想买一台电视机,但是钱不够。”

    “电视机多少钱一台,你们知道么?”

    “我妈妈说,要四百块!我们现在有九十四块,本来应该有更多的,不过,”老实人吉安反手告状,“被我爸爸抢走了,他没有零花钱!”

    宋成钧也很想给孙子买一台电视机看动画片。

    但是他这个老宋没比小宋强多少,每个月的工资津贴从来落不到他手里,直接就由他的大管家孟玉裁同志接管了。

    宋恂每月还有将近三十块的零花钱呢,老宋连三十块都没有。

    按照孟玉裁的话说,到了他这个级别,也没啥需要应酬花钱的地方了,家里的日常开支又不用他操心,只有一个抽烟的爱好比较费钱,但他每月是有香烟供应的,这份钱也省下了。

    所以,他拿着那么多钱也没用,每个月有15块零花钱就可以了。

    宋成钧寻思,孙子们好不容易跟他开口一次,想买个电视机也不是什么不得了的事。

    那就买吧!

    于是他在小哥俩眼巴巴地盯视下,将手伸进上衣口袋里,抠抠索索地翻出一叠钞票。

    以甩出三百块的气势,将三十块甩在了茶几上。

    “呐,这些钱赞助给你们了,买电视机不太够,你俩买点吃的喝的吧,不用还了。”说着又赶紧拿起报纸,装模作样地读了起来。

    生怕被孙子们要求更多。

    这些已经是他攒了好几个月的家当了。

    吉安和延安倒是没有嫌钱少,收了钱以后,两人轮流数了一遍,确认了金额。然后很认真地拿出一个小本本,当着爷爷的面,在上面画了一个火柴人,又在火柴人后面写了“30”。

    吉安将钱揣好,拉着弟弟给爷爷来了一套捏肩揉腿服务。

    惹得宋成钧在心中连呼,孙子们长大了,这三十块花得值。

    下个月的十五块也可以给他们。

    小哥俩以同样的招数,分别从奶奶那里“借”来50块,从小姑那里“借”来10块。

    因为小姑的这十块钱,小哥俩还被小姑吓唬了一通,差点成为她的针灸练手对象。

    吱哇乱叫了半天,才被从天而降的奶奶将他们从小姑的魔爪里拯救出来。

    在家里得到了九十块的赞助以后,吉安和延安就琢磨还能从哪些亲戚那里化缘。

    不过,扒拉来扒拉去,他们也不认识什么有钱人。

    俩孩子虽然小,但是也知道不能开口跟大院里不熟的叔叔阿姨要钱。

    所以,筹集到九十块以后,他们买电视机的事业又停滞不前了。

    全家人都在等着看他们买电视的后续结果呢,孟玉裁心想,俩孩子怪不容易的,要不她给孩子买台电视机算了。

    可是还没行动,就被老宋同志拦了下来,“他俩要是能自己弄到钱,那就买一台,要是弄不到,就别买了,儿子不是说了嘛,小孩儿看电视对眼睛不好。”

    于是,心里刚有些动摇的孟玉裁,又被孩子的亲爷爷劝住了。

    不过,宋吉安和宋延安也不是整天惦记看电视的,他们的生活内容其实很丰富多彩,兴趣爱好也很广泛。

    就比如,除了看电视,他俩还很喜欢看图画书和小人书。

    这个月程爷爷的女儿带着孩子回来了,爷爷不让他们去程爷爷家添乱,所以放学以后都是直接回家的。

    这天他们从幼儿园放学回来以后,吃过晚饭,就一人揣上两块奶糖,牵着二黑跑出门了。

    院门口那个下象棋的树桩子旁边,有个小哥哥在那里摆摊,小人书可以随便看。

    双胞胎这几天经常去大树底下看书。

    他俩这种年纪的小屁孩一看就是没钱的,所以小人书的小摊主也不收他们的钱,任由他们在摊位前随便看,让摊子看起来有些人气。

    不过,今天的情况有些不一样,小少年吃了两碗冷饭,肚子里总是叽里咕噜的。

    于是他就跟双胞胎打商量:“这书让你们随便看,你俩帮哥看着点摊子。”

    吉安点点头问:“买书三毛,租书二分对吧?”

    “对!”

    小哥俩答应得挺痛快,让他尽管去,他们保证帮他把摊子守好。

    两人一犬确实挺给力的,摊主离开了半个小时,不但一本书没丢,还赚了六毛钱的卖书钱。

    “谢谢啊。”小少年上完厕所也不知洗没洗手,就要往吉安的头上揉,被吉安嫌弃地躲开了。

    “你俩天天来看书,能看懂嘛?”小少年好奇地问。

    延安理所当然地点头说:“能看懂啊,我家里有好多这样的书呢!都是我爸爸买的!”

    “那行,你们这几天都来看吧,帮我看着点摊子,我不收你们的看书钱。”

    吉安胡乱点头答应着。

    然而,等到双胞胎次日再次出现的时候,每人怀里却抱着一大摞图画书。

    吉安冲小哥哥咧嘴笑着问:“哥哥,你买我们的图画书不?三毛钱一本!”

    “……”小摊主面无表情道,“不买。”

    吉安也没劝人家买他们的书,回身跟不远处叼着油布的二黑招呼道:“二黑,快过来!咱们摆在小哥哥旁边!”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