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谁会是受虐狂(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   更何况,民夫上前线也是有危险的。

    战争时期,战斗的双方都会想方设法截断对方的粮道。

    毕竟,粮道一旦被截断,前线士兵和战马都会饿肚子,从而失去战斗力。

    就算是意志力强大的部队,一旦粮道被劫,也会从狮子变成绵羊,进而被敌人宰割。

    比如,秦国大将军白起,和'纸上谈兵'的赵国将军赵括,两个人领街参加的长平之战。

    赵国之所以惨败,战后万士兵被活埋,就是因为粮道被截断。

    而秦国之所以活埋这么多战俘,除了震慑包括赵国在内的六国外,还因为不愿意养着这万,定时炸弹,。

    秦国为了这次战争,消耗了很多人力物力财力,国库虽然没有被掏空,但却消耗了一多半,也根本养不起这么多战俘。

    总之一句话,战争极其考验国力。

    毕竟,战争究竟会持续多久,谁也无法准确说出,一旦战争老是延长,对国力的消耗自然越来越严重。

    就算是精打细算,但战争结束后,很多国家因为国力消耗严重,大都要休养生息一阵子。

    如若不然,老是穷兵黙武的话,其它敌国肯定会趁虚而入。

    公子高想着战争的巨大消耗,蓦然间想到了一个吉祥物!

    其实,不同的朝代在战争时期,对粮草的运输有不同的规定。

    两汉时期的征兵制,以及大唐前期实行的府兵制,也就是寓兵于农,就是其中一种。

    正常情况下,士兵都在家种田,无需朝廷提供粮草。

    战争时期,老百姓要服军役,甚至要自带口粮,但能免除徭役等。

    公子高比较欣赏大明王朝的卫所制,也就是军屯制度。

    在这种规定下,士兵要拖家带口的,在规定的地方长期驻扎,并负责开荒屯田。

    因此,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才能骄傲的说:

    “吾养兵百万,不费百姓一粒米!”

    但,这两种兵役制度,真要是到了战争时期,国库还是要调拨钱粮。

    毕竟,就算粮道没有被截断,只要存粮低于警戒线,全军就会出现恐慌,只要能后退,而带兵大将就要考虑退兵了。

    当然了,战争时期可以酌情考虑抢夺敌人,甚至是敌国的粮草。

    这一点,游牧民族和渔猎民族就做的很好。

    这两种民族大都以骑兵为主,士兵再马背上放上一些能长期储存的食物和饮

    水,不仅能做到长途突袭,还方便突袭抢夺中原地区的粮草,甚至是人口!

    对公子高来说,粮草和金钱根本就不是事。

    土豆和地瓜正在全国大量种植,官兵在锦衣卫的配合下,正大力抄家。

    重点在于,六国余孽因为存心想着灭亡大秦,不仅暗地里招兵买马,更是事先存好了海量的钱粮。

    以项梁为例,在项府的地下金库内,就囤积了黄金万两!

    而赵高在被公子高控制住之后,还坦白了所有六国王室贵族的藏金地和秘密粮库。

    现如今,六国反秦联盟的核心人物都已经被处理,这些好东西自然都成了扶苏的战利品,他随时能用于对匈奴的战争。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