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327~328(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要以何种方法在当地百姓已经看过陨石的情况下,还能在伪造了预言之后让百姓相信。

    还有……

    这种预言的文字必须足够简洁,且通俗易懂才能让其广为流传,预言的内容自然也要慎之又慎。

    不过这对诸位大臣而言并非难事。

    不久,他们便将想到了合适的预言——

    “顺秦者昌!”

    林阡看着这个预言,表情有些诡异。

    但这“预言”确实通俗易懂且足够简洁,若是刊登在报纸上,必然会在极短的时间内在秦国境内传播开来。

    而预言的具体出现方式也有了答案:因为东郡这段时间一直不曾下雨,所以百姓还从未见到过陨石被雨淋湿后的情况,只要调配一些与水反应之后会变色的化学物品,便可完美达成这一目的。

    商量妥当之后,李斯立刻派人给东郡郡守写了一封信过去。

    东郡郡守在接到信之后第一时间就带着人去了陨石所在地方——

    为了防止百姓将陨石偷偷拿走,郡守早就命人将陨石周围保护起来,轻易不让其他人靠近,想着等朝廷确定这陨石的归处之后,再决定是否要将人撤走。

    如今,这倒是方便了东郡郡守行事。

    他按照朝廷的指令带上了相关化学物品,然后独自一人去了那陨石所在的地方,趁着士兵换班的空档,快速用那化学物品在陨石上写下了“顺秦者昌”的文字。

    也是天公作美,就在郡守在那陨石上写上了预言后不到五天,天上就下起了是小雨。

    虽然下大雨也不影响文字出现,更不会影响有人拍照留存——

    郡守特意在陨石周围留下了一台照相机,让士兵们一旦发现有任何异状都要及时将其拍摄下来亲自交给他。

    但一则雨势过大容易在极短时间内就将那陨石上的化学物品冲刷掉,留存的时间并不一定可以让负责拍照的士兵及时将其拍摄下来,后续再次伪造预言难度会增大;

    二则雨势过大的时候,即便是士兵也需要躲雨休息,真不一定有人及时发现陨石上的文字变化。

    但这种动物绒毛似的小雨就没这种是问题了——

    一来这种小雨并不会影响士兵执勤,他们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发现陨石上的变化;二来在这种小雨的环境中,化学反应往往缓慢且留存的时间更长,可以给士兵留下更多拍照时间。

    而事实也正如此。

    几乎是在刚下雨不久,就立刻有人在路过郡守当初写字的那一面的时候惊叫起来:“你们看那是什么?怎么那石头变成了红色——”

    所有人齐刷刷看去。

    只见随着小雨落下,那陨石上缓慢地出现了一些红色小点儿,然后由点到面,很快就出现了一些隐约的笔画。

    虽然看起来格外潦草,但确实能看出是秦国的文字。

    所有人都懵了,当即大喊大叫起来,很快就将所有负责保护陨石的士兵全都叫了过来。

    与此同时,那位负责给陨石异状拍照的士兵也扛着照相机出现,然后在其他人敬畏又惊奇的目光中咔咔咔就拍摄了无数照片。

    而就在拍照手后没多久,雨势突然加大,所有士兵慌不择路地跑回了驻扎的地方,等他们再回头的时候就发现,那陨石上显现的文字早已消失不见,只剩下一个光秃秃的石头。

    是若非照相机留存了影像,他们甚至要怀疑自己之前是否看错了。

    而就在这些照片送到咸阳之后,没几天,之前对星子坠落闭口不提的各大报纸上都刊登了相关新闻与报道。

    这则预言也在极短的时间内传播到了秦国的每一个角落。

    一开始其实没有多少人相信这则预言。

    并非秦国百姓全都在几年时间之内全都变成了唯物主义者,对这些神神叨叨的东西全都当做迷信,而是因为就在这则预言被报道出来之前,朝廷先颁布了好几条在秦国上下都引起了无数争议与反对的政令。

    其中又尤其以年轻男女双方自愿,即可到官署登记为夫妻关系;以及给即将生产的女人及其丈夫放带薪产假的政令。

    这两条政令刚在报纸上刊登出来,就引起了秦国上下无数的抗议。

    他们不敢直接到官署去抗议,就齐刷刷写信给报社,虽然顾及这些政令是经过嬴政同意后由朝廷正式颁布出来而没有用太过激烈与不堪入目的词汇,但其反对的意思却毫无阻碍地传达给了报社的负责人。

    当然,对这两条刚颁布的政令,也不是只有人反对。

    那些已经进入官场,却因为种种顾虑而不愿也不敢结婚生子,但心里其实对成婚生子抱有相当大期盼的女性官吏在发现又不少人给报社写了表示自己反对意见的书信,甚至还被报社刊登出来之后,便毫不犹豫地给报社写了自己对这些政令的夸赞与赞同。

    两方人马互为自己的利益,直接在报纸上打起了嘴仗。

    以前大家自诩文化人,即便知道报纸可以刊登读者来信,寄过去的信件也相当含蓄文雅,即便意见不同也都只会小心而忍耐地说明自己的想法。

    吵架?那是粗人才会做的事情。

    但可能这次太让人生气,这些人也顾不得自己形象了,直接在报纸上阴阳怪气地指桑骂槐起来,有些人甚至直接上大白话破口大骂起来。

    而且这场骂战持续的时间相当之长,一直到预言被刊登出来的那一期报纸上,也还有一小撮人仍旧持续不断地写信到报社骂人。

    虽然随着时间流逝,这样人的也越来越少——

    毕竟大家都有现实生活,真能天天写信骂人的到底还是极少数。

    而且心头的火气发泄出来之后,大家看朝廷任由他们骂战却对政令毫无更改,甚至特意在报刊上开辟出一个全新的专栏,专门用来解释政令的细节,也就知道了朝廷的意思,于是纷纷沉寂了下去。

    然后,预言出来了。

    原本还有些不满的人们在看到预言之后,大部分人都选择了相信——

    毕竟秦国百姓这些年确实在嬴政的领导下过得越来越好,百姓本就对嬴政乃至于整个朝廷都充满了信任。

    而剩下一拨人,则是半信半疑。

    但即便有所怀疑,在看到各大报纸都将此事大报特报,也就清楚了朝廷的意思,不可能说出自己的怀疑。

    于是很快,这预言竟就像是被盖棺定论了一般,成为了真正的预言。

    而原本对刚颁布的政令仍有不满的人们,也纷纷偃旗息鼓。

    不管对政令还有没有不满吧,至少他们都没有在人前说过自己的不满,更不会再写信给报社表达自己对政令的不满。

    于是,这刚推出的政令便这么顺利地推行了下去。

    而等一年后,朝廷发现新生儿的出生率比之去年有所增长后,更是对推行政令愈发积极起来——

    不只是愿意结婚生子的女性官吏变多了,还有不少被困在有钱人家里的姬妾与舞姬歌姬等人被放了出来,并与合适的人结为了夫妻,怀上了属于自己的孩子。

    当然,那都是一年后的事情了。

    对如今的林阡而言,最重要的还是——

    嬴政看向林阡,心情不太好地问道:“若是寡人没记错,明年……就是寡人的死期了吧?”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