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177~180(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所以我们最后决定按照销量十万的价格来核算成本,最后的定价差不多在十一钱与二十钱之间。”

    其他书籍全部售卖十个钱,是在很多好几万字的书籍会分成好几册的情况下定的价格。

    字典却并不能分册,所以在价格上就必须有所增长。

    其实按照李斯与王绾等人的意思,他们是想要直接给字典定价二十个钱的,就像是《字海》的定价,他们其实也觉得五百钱就已经可以一样。

    但两人出于谨慎的目的,最后到底没有直接给出一个确切的价格,而是给了一个范围。

    嬴政点了点头,示意自己明白了。

    然后……

    他毫不客气地给两本书重新定了价:“《字海》单本定价两千钱,《字典》定价十个钱。”

    原本正在翻书的林阡猛地抬头,表情错愕地看着嬴政。

    李斯更是吃惊,话都有些说不连贯了:“陛下,两千钱……是不是太高了?”

    成本价才四百钱,定价却……

    嬴政看向李斯与王绾二人:“你们确定这本《字海》能够卖出上万本?”

    林阡瞬间明白过来,这《字海》的价格一旦抬到了好几百钱之后,能够拿出足够多钱财购买的人本就不可能有太多。

    即便咸阳城内有不少有钱人,但这些人可不见得会买一本《字海》回去。

    毕竟在《字海》之外,还有一本价格更便宜的《字典》在,一旦《字海》卖不到一万本,那他们以当前价格出售这本书可就亏本了。

    而且会亏掉不少钱。

    毕竟,成本就摆在那儿,容不得一点儿轻忽。

    李斯也很快意识到了重点——

    陛下并不在意这本书能否卖到一万本,而是看到了这本造价太高的书籍如果卖不到这么多本书可能会导致的亏本问题。

    他与王绾对视一眼,却发现彼此都没办法给这本书的销量打包票。

    林阡忍不住开口:“那定价一千钱不就可以了吗?我想这本书几千本还是可以卖出去的。”

    嬴政扯了下嘴角,语气相当淡定和坦然:“你不用担心,一千钱还是两千钱对那些贵族与商人而言没什么差别。”

    林阡:“……”

    懂了,宰大户嘛!

    她之前还想说做个市场调研,先让如今已经开遍了全国各地的书肆做一个市场调研,以提前支付订金的方式看看到底会有多少人想要购买这两本书,如今一听嬴政这话。

    得了,完全没必要啊!

    毕竟《字典》的价格完全是成本价不说,前期极有可能亏本,但嬴政毫无意见;《字海》无论购买书籍的人数有多少嬴政也不在意,只想着从他们身上多赚一些钱——

    林阡怀疑,嬴政是想要从《字海》的购买者手中赚钱来补贴《字典》。

    但她只是猜测,没有证据。

    而作为被宰大户的一员,李斯与王绾无奈看了嬴政一眼后,到底没有再说什么。

    因为就和嬴政说的那样,除非是一千钱与一万钱,或者十个钱与一千钱这种相差十倍的差距,否则一本书卖一千钱还是两千钱对他们这样的人而言几乎没有什么区别。

    两千钱就两千钱吧,反正他们买得起。

    嬴政见二人没意见了,这才看向林阡:“如何,这两本书可还有什么地方需要改进的?”

    林阡赶紧摇头:“李丞相与王编撰他们将两本书编写得非常好,《字典》简单明了、通俗易懂,《字海》内容丰富详实,没有任何需要改进……”

    她突然停住话头,想起来一件事。

    李斯与王绾瞬间抬头,眼神都略带几分惊慌。

    林阡注意到他们眼神,有些哭笑不得:“并非两本书的内容有问题,而是关于这两本书的封面,我觉得需要改进一下。”

    李斯松了口气,而后追问:“这封面有什么问题?”

    林阡解释:“无论是《字典》还是《字海》,都可能被其主人经常翻阅,所以封面不但需要起到辨别的作用,还应该起到一定保护作用。平常的纸张到底还是太软了,翻动次数太多很可能会起毛边,整本书也会变得烂糟糟。”

    “所以我建议,可以用一些比较硬的纸张或者用一些木屑做成的硬纸板当做封面。”

    “当然,为了更好的宣传……”

    林阡下意识看了嬴政一眼,“封面上的文字其实可以请一个人尽皆知的名人帮忙书写,这样开始售卖的时候也有噱头,能减少不少宣传工作。”

    只是提笔写几个字而已,嬴政完全没有意见。

    于是乎,那几个朝廷开设的书肆内,时隔几年之后,终于再次上架了两本全新的新书。

    ==·高考·==

    一开始听说书肆上架了两本新书的时候,除了那些家中小有余钱的人,根本没几个人到书肆去打听情况——

    大家想要买的书基本上都买了,一般人家里也不可能拿出太多钱财购买书籍在家中收藏。

    若是想要看其他书,直接到书肆去就好了。

    书肆一开始就说了,如果有人需要,完全可以借阅一本书籍到书肆二楼去看,只要注意不将书肆弄脏弄坏就好了。

    所以书肆上新的消息传开后,前往书肆打探消息的人并不很多。

    “听说这两本书是陛下亲自下令让前任相国与如今的李丞相两人负责编撰,专门用来给咱们寻常百姓读书识字用的。”

    “给百姓读书识字?”

    “对对对,好像是叫什么字典之类的名字,据说只要是之前到学宫去学会了拼音和一些常见字的人,拿到字典之后就能学会天下所有的文字,而且读书的时候遇到了不认识的文字也可以通过那两本书查找,听说很方便来着。”

    “真有这么好?那价格会不会很贵啊?我家前两年去官府登记,开垦了几亩荒地种棉花,倒是攒下了几个钱,但若是这书太贵的话……”

    “这个我就不知道了,我正打算去看呢。”

    “不知道?”

    “对啊,我家孩子最近不是正准备送去学宫学秦律吗?我就想着给他买一本,但其他人说的价格完全不一样,有的说是十个钱就能买到,有的却说是要两千钱才能买到,听着都不太靠谱的样子。我记得你家孩子也可以到学宫去报名了吧?你不给他买一本吗?”

    “我也想啊,但是……”

    “唉,别想太多嘛,就算真的买不起,我们也能过去看看热闹不是?”

    “也是,那我们一起过去吧……”

    ……

    一开始这样的对话还只是发生在一些不起眼的小角落,没怎么引起其他人的关注。

    但很快,所有人便听说另一个让人惊讶的消息——

    那两本书封面上的题字,竟然是出自当今皇帝陛下之手!

    自从天下大一统之后,秦王嬴政的名字便传遍了全国每一个角落,他完全可以说是秦朝上下最有名之人,再加上其身上的皇权滤镜,百姓对其大多又敬又怕。

    但与此同时,百姓也难免对其好奇,忍不住想要追逐他的一切消息。

    于是很快,全国各地的书肆当中便出现了无数对这两本书好奇之人,这些人中不但有寻常百姓,还有许多之前不曾听说过这两本书而对其毫无兴趣的达官贵族与豪商巨贾。

    书肆的伙计忙得团团转,简直都要不认识这两本书上的文字了。

    但这还不是人流量的顶点。

    毕竟这时候的人们还只是为了嬴政亲笔题字的噱头前来看个究竟,真正想要购买两本书的人还是少数。

    然而等其中一部分人出于好奇将某本书——

    基本都是更便宜的《字典》买回家后,一打开,瞬间就被写在书籍扉页上面的《字典使用指南》吸引住了目光,等真正用过之后……

    《字典》的好处一下就被发现了。

    达官贵族与那些富商巨贾还好,他们就算没有字典也有其他渠道学习文字与书籍,倒是对《字典》的用处体会不深。即便好到了其好处的,更多也是为自己以及家族的未来而忧虑。

    但寻常百姓,尤其是那些很难找到老师教导的女孩儿就兴奋了——

    只要有了《字典》,她们完全可以通过自学将所有文字的学会,然后进入学宫学习秦律!

    再加上字典那么厚一本书,竟然只卖十个钱,但凡家中有孩子的百姓便都会拿钱去书肆买本《字典》回家;即便家中没有钱的人,若孩子已经到了可以进入学宫学习的年纪,他们也会勒紧裤腰带挤出来或者干脆到亲朋好友家借几个钱将其买回家。

    至于《字海》,一开始也不曾引起有钱人的注意。

    就算有人购买这本书也都是冲着封面上的文字是陛下亲笔题写去的,里面的内容根本就没人在意。所有人都只是将其当做质量更好的《字典》而已,并不觉得这本书就值这个价。

    一直到有人发现《字海》不但质量比《字典》更好,内容也比《字典》多了好几倍后,这些人才将注意力放在了这本书上。

    而这一放,识货的人就撒不开手了。

    因为《字海》不但包括了《字典》的所有内容,里面还拓展了许多相关知识,这一本书都能顶上好几本书了。

    哪怕不用来查找文字,只是将其当做故事书看都没问题!

    而且两千钱一本的书籍,虽然贵,但从书肆买走的时候看着那些百姓羡慕的眼神……

    啧,值了!

    这两本书上市后,没多久就脱销了。

    好在负责此事的墨家早有准备,提前印刷了一批书放着,书籍脱销之后很快就通过水泥路送往了全国各地。

    -

    《字典》卖得不错,学校自然也要提上日程了。

    毕竟嬴政一开始的想法便是,等《字典》编写出来之后就要开始考虑开设学校。

    天下太平了几年之后,嬴政将秦律与军爵制结合之后的缺点看得格外清楚——

    在需要打仗的时候,严苛的秦律与军爵制度的结合就像是一柄所向披靡的利剑,可以扫平外部的一切障碍;但等天下太平后,军爵制有名无实,严苛的秦律却一如往常地在这片大地上横扫一切,这把由秦律与军爵制组合而成的利剑便开始腐朽,成了大秦的拖累。

    天下太平这几年,全国各地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成为刑徒的百姓高达几十万。

    原本这些刑徒可以通过参军洗刷罪名,但如今无仗可打,这群数量庞大的刑徒就成了秦朝安稳的隐患,甚至仍旧持续不断地在继续增加着数量。

    当务之急当然是要改良秦律。

    但除了对秦律的修改之外,秦朝还急需一种可以取代军爵制的选拔人才制度。

    林阡对此的意见是:“开科举。”

    是的,林阡虽然知道高考的好处,但并不认为当前环境适合直接推行。

    嬴政在听过科举制的具体流程与考试内容之后,对其相当不以为然:“虽然听起来更公平,也确实比现如今的举荐制更优秀,但你提及科举考试内容中,除考上秀才后会有的‘策论’与算学考题比较有用外,其他考题似乎并无太大用处。”

    而且……

    嬴政皱眉,“如果考试范围只涉及四书五经,不会出现考试几次后就再也找不到考试内容?”

    科举并非只有殿试而已,一共分为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而除了会试与殿试是全国考生都到京城去参考外,县试与府试是在各地县城举办,院试与乡试则都在州府举办。

    县试与府试还好,基本全是背诵题,全国各地没什么差别也不需要避嫌。

    但院试与府试的考题在每次考完之后都要送去京城存档,以备以后查阅。而只要是送到了京城的考卷,为了防止有人徇私舞弊,已经出过的考题就不被允许出现第二次。

    全国那么多的州府,考试的范围又只有那么几本书,最后的结果……

    林阡张了张嘴,有些想要反驳吧,却又找不到理由。

    她叹了口气,回答了嬴政的问题:“一般王朝的开端出题会比较随意,越是后面的科举,考题就会愈发奇怪,甚至还出现了一种截搭题。”

    嬴政好奇:“截搭题?”

    林阡想了想,解释道:“就是把一本书的某一句或半句话与同一本书中不同篇章、不同段落,或不同书籍中的完全不相干的两句话凑在一起组成一个考题。”

    嬴政皱眉:“……”

    他本就更希望直接推行林阡之前提及的学校以及与之相配套的考试制度,如今听了科举考试的情况后,更是对其毫无兴趣。

    林阡解释:“但我们那个时代所用的考试制度其实也是从科举考试中脱胎出来,同样是一级一级地考上去,只是教学内容有所不同。”

    嬴政否认:“不,两者并不相同。科举只为选拔官员,而你说的高考并非如此。”

    林阡看向嬴政,认真问道:“你真的确定要推行高考。”

    嬴政点头:“寡人连学校都准备推行了,为何不直接推行高考?”

    林阡无奈:“因为考试内容没有那么多啊。现代的高考一开始不分科,语数外物化生政史地一共要考九门科目,之后文理分科,文科要考语数外政史地,立刻要考语数外物化生,同样有六门科目。除此外还有音乐绘画舞蹈等等科目……现在的秦朝到哪儿去凑这么多的科目出来?”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一群天才碰撞出的知识火花并不少。

    可问题是华夏的知识体系并不擅长或者不重视对某一现象或知识背后的原理与根本进行挖掘与归纳总结,根本不成体系,想要发展必须依赖足够多天才的“灵光一闪”,而无法让更多没那么天才的人学习并参与进去。

    嬴政陷入了沉思:这倒确实是个问题。

    ==·不甘·==

    但这又不是一个那么重要的问题。

    至少林阡提及的语文与数学,是当前就可以挖掘出来的知识,至于其他科目,现在虽然没有已经归纳总结出来的知识点,但完全可以将墨家、农家、医家等对百姓有用的科目塞进去。

    而且学生学习的知识完全可以发展进行增减,本就不需要常年一层不变。

    嬴政想清楚之后,便立刻叫来李斯王绾并墨家钜子等人,提出了编撰教材的想法。

    主要是语文、数学与历史。

    王绾对此事还没有太大的感觉,但学习法家的李斯与身为墨家领头羊的钜子对此可不要太高兴。

    两人也都不约而同地将视线放在了语文上面。

    嬴政对此毫无意见:“你们先各自从诸子百家当中选取一部分内容编撰出一本供人学习的教材,然后交由寡人审阅。”

    两人对视一眼,而后迅速分开:“喏!”

    -

    教材尚无雏形,林阡便被嬴政派了个寻找合适地方建校的活儿。

    于是这段时间,林阡便开始天天往外跑。

    但这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而且教材都还没有编撰出来,所以林阡也不是很着急。

    这日,林阡正在外寻找合适建校的地方时,突然看见好几辆马车从城外进来。

    她本来没有放在心上,却不想旁边的七公主突然开口:“林夫人,好像是几个姐姐回来了?”

    林阡瞬间回头:“你确定?”

    七公主小鸡啄米似地点头:“我认得几个姐姐身边伺候的宫娥,那些马车排在第三个的那一辆马车方才有人探出头来,我认出了是三姐姐身边的人。”

    林阡低头算了算时间,发现如今两年已过,当初送去竞争继承人身份的几位成年公主似乎确实到了入场的时候。

    不过……

    她们怎么这么快就回京了?

    不会也是被淘汰了吧?这也太快了!

    林阡站不住了,赶紧带着七公主就回到了咸阳宫内。

    也是她回去的及时,正好遇上了嬴政与几位公主……并几个公子见面。

    嬴政脸上刚带上几分薄怒,便听说林阡求见,下意识看向底下跪着几位公主与公子,表情相当难看:“你们还学会找救兵了?”

    林阡本来正等着嬴政召见,闻言忍不住在心里解释——

    【我是在城门口遇上了他们,七公主认出了其中一人的身份,我才知道了他们今日回来。】

    嬴政这才舒缓了脸色,开口让林阡进来。

    林阡入内,视线在底下几个公主公子身上扫了一遍,而后走到嬴政身边。

    嬴政本来怒气勃发,如今却只觉得这些个公主公子不成器,话都懒得多说一句,直接抬手让他们滚了。

    几人不敢耽误,麻溜就要离开。

    却不料,一行人走到门口后,其中一位公主竟突然停下脚步,转身走到嬴政面前:“父皇,儿臣想要知道,您为何将儿臣剔除继承人选之列?儿臣自认这段时间判的每一个案子,做的每一个决定都完全是按照那些教导女儿的小吏所言去做,不曾有过丁点儿错漏!”

    林阡猛地抬头,忍不住为这位公主竖起大拇指——

    就她见过的这些公主公子当中,几乎每一个见到嬴政之后不管之前是个什么性子,都会变成见了猫的老鼠一般战战兢兢,完全不敢反驳半句。

    这还是第一个敢对嬴政的决定提出异议的公主,从某种程度而言,她已经胜过了其他公主公子。

    但……

    嬴政扫了林阡一眼,等她收敛神色后才看向对方:“不曾有过丁点儿错漏?”

    那公主眼神骄傲地挺起胸膛,笃定回答:“没有!”

    然后,林阡便亲眼看到嬴政的面色瞬间变得黑沉起来:“寡人将你派去蜀郡是让你去做什么的?你这次回到咸阳,怎么不见将你情人带回来给寡人瞧瞧?寡人记得还不止一个,怎么一个也没见着?”

    林阡先是一愣,而后不敢置信地瞪大了眼睛——

    【好几个情人?这公主有点儿厉害啊!】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