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133~136(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p;  她看向嬴政,“钜子似乎也发现了粉尘的危害,前些日子已经不再以徭役的方式招收黔首,如今仍在负责煅烧水泥工作的除了刑徒外,大部分都是家中困难,明知道这份工作可能对身体危害,也舍不得放弃这份工作的人。”

    墨家钜子一愣,主动站出来解释:“回陛下,谷丰侯所言确有其事。微臣确实已经将大半黔首遣返,即便是可以领取月钱的黔首与以此为劳役的刑徒也尽量做到半个月一轮换,因为谷丰侯曾提及,只要不长期在这种环境生活,离开之后身体会自动排除吸入身体的有害物质。”

    顿了顿,他道,“但微臣也曾做过其他努力。如用石灰水静置在附近吸收粉尘与烟雾,比如用棉花过滤一些烟尘,比如在附近栽种许多花草树木,比如按照谷丰侯的意见生产出许多活性炭吸附有害物质……”

    嬴政皱眉:“效果如何?”

    墨家钜子摇摇头:“并不是特别好。”

    ==·规划·==

    若不然,钜子也不至于让煅烧水泥的工人半月一轮换了,因为确实没有更好的办法。

    想到这儿,墨家钜子一时有些懊恼起来。

    林阡倒不觉得这是墨家钜子的问题,毕竟水泥生产过程中的污染问题一直到现代也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倒也不是没有可以去除大部分污染的机器,但那些机器的构造太复杂……

    林阡根本不懂。

    而且就算她懂,甚至背下了相关图纸拿到这个时代也根本建造不出来,所以也只能尽可能地通过一些简单的方法减少污染了。

    好在这年代到处都是绿色植物,只要不是开设现代那种日产几千万上亿吨的巨无霸水泥厂,环境的自我恢复能力可以消解掉大部分的污染物。

    情况相同的,还有如今已经大半交付给百姓了的造纸业。

    一般百姓生产纸张只为自用,生产过程中产生某些污染物,如石灰水等,当地百姓甚至会收集起来反复使用,那些如草屑、木屑等物同样会被不想浪费一丁点儿的百姓收集起来沤肥,经过几次人工净化之后,每家能产生的污染已经很少。

    而这少量的污染只要不直接倾倒入河水中,完全可以被大自然消化。

    影响比较大的,也就是像筱家那样一群人聚集起来的造纸工坊了。但这些工坊的规模也相当有限,毕竟不敢将生意做得太大,若是一个不小心越过了红线,不得不将自己的户籍从黔首换成商籍那可就不划算了。

    总之以当前的生产水平,各种新鲜事物拿出来之后,虽然确实会造成一定的污染,但问题并不严重。

    然而……

    墨家钜子明显是想要增加水泥窑炉的数量,增加水泥的生产数量,为了达成这一个目的还想要将城区往釆挖煤矿的地方迁移。

    这肯定就不行了啊。

    林阡建议:“其实最好的方式是将那附近的村民迁入城内,再将城内的水泥窑炉拆除直接建造在那村子上。那村子不远处就是山林,污染容易被消解,而且距离煤矿不是特别近,不会引发火灾。”

    “运输问题更好解决,修建一条从村子直达城外那条路的水泥路就好了。这样等日后在其他地方发现石灰石与煤矿,咸阳附近的水泥窑炉不再生产了,还可以将其改建成储存煤炭的库房。”

    咸阳城内的水泥路早就可以使用了,而咸阳城外的水泥路也一直没有停止过修建,如今都修好了好几百里了,每天光是将水泥运送到修路的尽头都需要好一段时间。

    为了减少交通运输上的成本,寻找其他的煤矿产地很是必要。

    嬴政如今大权在握,正是惜命的时候,怎可能愿意给自己的生命健康留下半点儿隐患?即便按照林阡的说法,那些污染似乎并不会对伸出城中央咸阳宫的自己造成影响,他也不愿再将水泥窑炉留在城内。

    于是理所当然的,嬴政直接采纳了林阡的建议。

    林阡松了口气。

    墨家钜子如今对水泥生产过程中的危害有了更深的认知,对水泥窑炉即将拆除,而后建造在城外自然不放在心上,反而想着再多问问林阡还有没有其他可以避免或消除污染的办法。

    李斯也没什么意见,只是提醒嬴政:“不将那些豪商们生活的地方建造在那边当然没有问题,但我们总要商量一下到底要将他们安置在哪一片城区?”

    那群人手中有钱有人,可千万轻忽不得。

    林阡想了想,提议道:“既然已经决定要扩建咸阳城,那么不如趁机将咸阳重新规划一遍?”

    她还记得以前读过的史书中,后来许多朝代的城市都已经有了城市规划的想法,许多时候城东城西城南城北居住的百姓都是同一身份与阶层的人。

    现代的城市规划比古代更加详细,会在建设之初就将某些相同类型的建筑、产业放在一起,比如什么地方居民区聚集,什么地方美食多,什么地方商铺多,什么地方工厂多……像是美食街、大学城、工业区这种名字一听就知道是干什么的,清晰明了,简单好找。

    官员们不是特别乐意。

    因为很显然,重新规划一个城市是一项庞大且繁杂的工作,其中不但涉及到建筑的拆迁与重建,人员的搬迁与流动,户籍的更改与登记……

    就……

    若非强制规定,一般人还真不会给自己找麻烦。

    但嬴政在听完林阡介绍了城市规划的好处后,立刻就动了心。

    他甚至一下子就找到了应该如何安排那几十万人的住处:“按照谷丰侯的说法,诸位爱卿尽快做好城市规划。记得在做的时候单独留出一个商业城区,专门留给城内的商人并那些从其他地方迁移到咸阳的人居住。”

    商业区?

    林阡忍不住抬头:“陛下英明!”

    她不过提了一嘴城市规划的好处,嬴政竟然直接就想到了直接规划一个商业区出来,这脑子可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一群人群策群力,很快就敲定了所有城市的规划区,其中包括商业区、居民区、官署聚集区等等好几个城区。而将各大城区划分出来之后,他们甚至不需要纠结该往什么地方扩建了,因为将所有城区都规划好后,具体该往什么地方扩建,地图就直接告诉了他们。

    于是很快,朝中官员便纷纷开始为这件事忙活起来了。

    -

    筱今天先后接到了两条通知,一条来自于父母,一条来自于治粟内史的属官太仓令。

    前者是因为父母接到了一条官署发来的通知,说是咸阳城即将进行整体规划,如他们这样有许多工人的造纸作坊全都必须搬迁到专门给他们规划出来的城区,据说那边靠近山林,且周围全都是如他们一般的造纸作坊、酱菜作坊、咸菜作坊等等。

    第二条来自太仓令的通知,同样是为了城区规划一事。

    因为她名下的成衣坊与已经扩张了两三倍员工的纺织厂至今还挂靠在治粟内史的官署名下,所以这次的通知才会是太仓令传达。

    太仓令倒不是为了让她搬迁,而是通知她:“朝中官员在规划城区的时候,最后选定了以当前最大的作坊工厂为中心点,决定将城内所有的大小作坊都搬迁到成衣坊与纺织厂附近。我来是为了让你有个心理准备,最近一段时间城内可能会有些乱,你名下成衣坊与纺织厂又都是女子,千万记得提醒她们这段时间小心谨慎些。”

    筱一开始还想着要不要请假回家帮忙,顺便认认路,听了太仓令的话后,她瞬间就放弃了这个打算,而是直接跑去了负责此事的右丞相官署打听自家造纸作坊即将搬迁到什么位置去。

    若是可以的话,她也希望可以将自家的造纸作坊搬到成衣坊附近。

    说来也是巧了,负责此时的小吏对筱印象颇深,所以之前在规划那些作坊将要搬迁过去的位置时,便特意将筱家造纸作坊的位置放在了成衣坊对面。

    正对门!

    筱得知此事后,立刻请人回去通知了父母,成功让原本心怀忧虑的父母与邻居们高兴了起来。

    等她办妥此事后,差不多就要到成衣坊与纺织厂的女工们下值的时候。

    她立刻找来两个厂子的小组长,让她们暂停女工们手上的工作,并将所有人都召集到地方更大的纺织厂内,直接将最近会有很多工坊搬迁到成衣坊与纺织厂附近,因大部分都是陌生人,所以让大家近日最好直接留在工厂内的宿舍休息,若不然,回家的时候也千万记得结伴而行,以免遇到危险。

    ……

    阿春是纺织厂内的一个普通小女工,平日的工作就是用珍妮纺织机纺织出更多的布匹出来:工厂奉行多劳多得的原则,每月纺织出来的布匹越多,她能获得的月银就越多。

    因为是个女孩儿,她以前在家并不受重视。

    但在阿春成功进入纺织厂,每月至少也能带回家三十个钱后,家里人对她的态度就有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阿春如今不但是家里挣钱最多的人,在家里说的话也成了仅次于父亲有用的人。

    她很喜欢这样的生活,并不希望发生任何的改变。

    所以今天听到副坊主说附近要搬来许多工坊后,阿春心里就一直隐隐发慌,总想回家看看情况。

    因为她家今年也做起了小生意——

    就只是将红薯煮熟后晾干成红薯干,然后拿到街边兜售的小生意,一个月赚不了几个钱,却也是家中除了阿春的月银外最大的进项。

    所以她在散值之后,根本等不及与同伴结伴回家,便直接冲出了大门。

    咸阳城内治安极好,她根本不觉得自己会遇到危险。

    但阿春很快就后悔了。

    因为刚出门不久,阿春就发现纺织厂附近人来人往,真的出现了好多陌生人,而且其中有不少都是身强体壮的成年男子,让人看着就心慌。

    恰在此时,旁边正抬着一个大缸路过的男子突然手一滑,那大缸眼瞧着就要往阿春的身上砸。

    阿春惊恐地瞪大眼……

    ==·机器·==

    咚!

    旁边突然出现一个士兵,及时将男子滑落的大缸抓住,而后和男子一起将大缸放在了地上。

    等大缸放稳后,士兵立刻破口大骂:“我说你这人怎么回事?今天搬迁的人这么多,到处人来人往的,你一个不小心说不准就要闹出人命了知道吗?”

    那男子转头,这才看到旁边的阿春,赶紧冲着她连连作揖:“对不住对不住,我刚才扛着缸没看见人,要是看到了你保管老远就停下来避开了,绝对不会撞到了姑娘。刚才真的对不住了!”

    阿春被男子与旁边士兵看着,顿时面红耳赤。

    她连连摇头:“没事没事,你以后小心些就好。”

    说完又看向突然出现的士兵,“方才多亏了壮士,若不是你,我刚才肯定就受伤了。”

    士兵不甚在意地挥挥手:“没事儿,职责所在!你们以后小心些,最近这一片儿都是我和我兄弟负责,若是遇到什么麻烦只管来找我。”

    说完看见旁边有人撞到了一起,又麻溜儿地跑了过去劝架——

    他自己可不是这种自找麻烦的性子,但谁让将军分派了任务,若是各自负责的区域闹出了大事儿就会罚他们钱呢?

    为了不被罚款,士兵这段时间真的是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就差将这边儿的百姓当成牙牙学语的婴儿一般贴身保护了。

    他不知道自己离开后,阿春站在原地,视线却一直追着他跑。

    旁边的男子挠挠头:“那个,你是看上那个兵了吗?要不要我帮你问问他家中情况,就当我给你道歉了?”

    阿春瞪圆了眼睛,瞬间面色爆红:“你、你胡说什么?!”

    说完直接就跑了。

    -

    城内的规划工作进行得如火如荼,老百姓一开始还觉得有些麻烦,但等搬迁到同一个地方,发现周围邻居都和自己做着类似的行当,共同语言远比之前的邻居多后,大家心里的抵触就少了许多。

    等到发现城市规划完成之后,自家的生意竟然变好了不少后,一个个更是欣喜若狂——

    并非想要买某种东西的客人变多了,而是许多之前想要买东西却不知道到什么地方买的老百姓,在城市规划之后知道了该去什么地方买了。

    而且许多人即便不买,看到这么多的作坊商铺也会想要进去逛一逛,逛得多了指不定就下手买了什么心仪的东西,所以客流量一下子就变大了。

    城市规划好后,紧跟着就是拆除城墙和扩建。

    老百姓这时候才知道朝廷这段时间为什么动作频频,等到咸阳扩建完毕,四周建好了更高更厚的四堵城墙,竟还在四个城门方向多出了一圈儿的商业区,商家入驻后很快为咸阳城吸引了更多的客人,增添了更多的人气与活力……

    想到咸阳城很快就会变得更大更好更繁华,咸阳城的百姓心头瞬间涌起无数豪情,心头最后的一点儿不满也都消失了。

    -

    但那也已经是好几个月之后的事情了,对如今的林阡而言,她更在意的还是眼前的隐患。

    之前在朝堂上无意间提到了各种污染问题,林阡心里就一直记挂着这件事,所以几乎是在当天下朝后的第一时间,林阡便再次去了水泥工坊。

    如之前所言,如今在水泥工坊工作的员工大部分人都是刑徒与缺钱的百姓。

    刑徒身边有士兵看守,百姓则要自由得多。

    但不管是士兵、百姓还是刑徒,他们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口罩。

    而且周围门窗一直打开着,空气流通性非常不错。

    又检查了各处细节,确定没有问题后,林阡才再次离开了水泥工坊,来去都不曾惊动了任何人。

    之后,她又打听了一下附近纸张生意做得更好的人家。

    毫无意外,林阡听到了筱的名字。

    她与林陌直接去找筱,然后和筱一起去了她家的造纸工坊,之后又去了其他一些纸张生意做得不错的人家,确定各家造纸过程中产生的污染大部分都得到了妥善处理后,林阡这才与筱辞别,带着林陌与王锵去了煤矿所在地。

    这种露天煤矿的开采难度并不算大,一般只需要从上面一直往下挖就好了,几乎没有危险。

    但这种煤矿挖得多了,也会遇到一个难题——

    积水问题。

    一旦天下下雨,这种挖成了漏斗状的煤矿就非常容易出现积水问题。所以每次下雨之后,负责挖矿的刑徒们就不得不用更多时间去将坑底的积水弄出来。

    林阡过去的时候,正好就遇到一群人正接力将坑底的水用木桶给运出来。

    刚开始看的时候,林阡还觉得这场面挺壮观。

    但等看久了,发现那些刑徒全身都被打湿了,他们脸上还挂着一颗颗硕大分明的汗珠,竟让人一时分不清他们的衣服到底是被水还是汗水给打湿的。

    林阡心情受到了影响。

    林陌也有些难受。

    王锵却丝毫不曾动容:“谷丰侯不用为他们难过,寻常百姓可不会被派遣到煤矿这边来挖矿,能被派过来的都是犯了事儿的刑徒,身上指不定背着多大的罪行。”

    林阡有些无奈,倒也不曾与他争辩。

    只是等检查过煤矿这边,发现没什么安全隐患回去后,她还是忍不住给二号宿主发了一条信息过去:“你既然可以弄到煤矿,应该也能帮我弄到煤矿上的设备吧?”

    二号宿主过了差不多两个小时才给她回了消息:“煤矿上的设备?你说的是什么?”

    林阡愣了下:“你们那边还没有人发明在煤矿中抽出积水的设备吗?”

    所谓的抽水设备,其实应该算作是蒸汽机的前身——

    在蒸汽机被发明、改良出来之前,其实就已经有不少人根据蒸汽原理设计出了非常多的机器,其中就有一种专门被设计用来给煤矿抽水的机器。

    这种靠蒸汽压力冷凝变真空,进而吸水的机器很快获得了专利,还因为其实用性而以极快的速度被普及运用到了各地煤矿的挖掘工作当中。虽然这种无法吸取超过六米深的矿井积水的机器很快就被其他人发明的吸水机器取代,但这种机器对咸阳的煤矿已经完全够用了。

    她将这种机器的作用与原理告诉了二号宿主——

    若二号宿主的工业革命发展阶段与林阡前世类似,那么这种机器应该已经发明出来才对。毕竟他们的世界可是连水力纺织机都已经出现了。

    说不准,他们的世界连二代矿井抽水机都已经发明出来了。

    而事实上,林阡的想法是正确的。

    几乎就在她将抽水机的原理告诉了二号宿主后,他便立刻明白了那到底是什么东西。

    而且没多久,他就将抽水机的照片发了过来。

    林阡倒是不太确定这种抽水机到底是第一代还是第二代——

    相较于蒸汽机被大书特书的情况,这种适用范围狭小且并未给世界带去太大影响的机器,并没有获得大范围的宣传,若非看书杂,林阡说不定都不知道蒸汽机之前还出现过这种抽水机。

    但她还是和二号宿主要了一台机器。

    然而……

    二号宿主拒绝了她的要求:“你别看这机器的构造简单,但体积格外庞大。而且这种机器并不是买了就能用的,还需要请人安装,若是不想用了想要拆卸下来也必须请了解这机器的人,但显然,我如果真找人安装又拆卸了,肯定会引起别人的注意。”

    顿了顿,他补充,“直接发给你同样会引起旁人的注意。毕竟这在我们这边可是个新鲜玩意儿,一般人弄到手了炫耀都还来不及,不可能弃之不用。”

    林阡有些失望。

    她正想要放弃,就听二号宿主又道:“但我可以给你图纸,你可以用宣纸的造纸方法和我换。”

    林阡:“……”

    这人,还真是一点儿亏都不愿意吃。

    她有些无奈,却还是点头答应了下来:“行,我马上将宣纸的造纸方法发给你。”

    几乎是在林阡刚刚将宣纸的造纸方法发过去的下一秒,二号宿主就将蒸汽提水机的图纸给她发了过来。

    然后,两人都发现了这次交易出现了很大的问题。

    林阡发现这种蒸汽机需要用到大量的铁,还有一些不知原材料的构造,而二号宿主则发现,他根本不知道配方中的竹子是什么东西。

    第一次交易滑铁卢的两人:“……”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