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113~116(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p;她觉得自己应该向王绾李斯二人道歉:若她一开始就将线装的方式告诉了王绾,也不至于浪费了这么多的时间。

    嬴政注意到她的神态变化,突然开口:“既然已经找到解决办法,便不要再浪费时间。王绾,你且看看这种线装的方式是否容易掌握,又能否可以降低雕版模板的成本,让书籍的价格更便宜也更容易推广?”

    王绾笃定点头:“以这本《韩非子》为例,总共十万余字的内容若分割成十几个、甚至几十个模板分别雕刻出来,出错损毁的概率将会大大降低,成本自然也会降低。但具体能降低多少,微臣不曾做出模板,并不能笃定告诉陛下。”

    说完,他补充道,“但微臣可以保证,若将内容分割成更小的部分,成本至少降低一半。”

    “这便够了!”嬴政看向王绾,“希望这次,相国不要再让寡人失望。”

    王绾瞬间汗毛倒竖,赶紧点头应下。

    ==·隶书·==

    林阡手上拿着卷轴装的《韩非子》,在嬴政与二人就书籍成本问题进行探讨的时候,低头认真查看起来。

    这一看,她几乎立刻就有了个了不得的发现——

    这卷轴上的文字竟然不是林阡已经格外熟悉的篆书,而更像是她曾在网上见过的隶书?

    林阡愣住:王绾李斯二人这是为了降低成本,提前把隶书搞出来了?

    嬴政正好与王绾说完,转头就见林阡看着卷轴上的内容发愣,不由问她:“谷丰侯可是有了什么发现?”

    林阡一愣,赶紧回答:“并非……微臣只是好奇,这卷轴上的文字似乎并非篆书而已。”

    嬴政看向王绾:“并非篆书?”

    王绾有些不好意思,转头看向了李斯。

    李斯主动站出来:“回陛下,微臣与相国见工匠在雕刻模板的时候总是出错,便想着是否是因为匠人们读书识字之人不多,所以才会总是出错,所以特意与相国商议后,意图先在木板上写下文字,再由匠人雕刻。”

    “但在亲自动手后我们才发现,篆书单单只是用毛笔反写在模板上就异常不容易。”

    “是以,微臣便与相国商量,是否可以将篆书简化一些。”

    两人带着各自的门客与属官琢磨了许久,却迟迟不得其法。后来还是李斯想起手下有一个叫做程邈的狱吏写得一笔好字,且总是念叨着篆书不方便书写,多年来也一直在私底下收集民间流传的各种字体,似乎想要寻找一种更适合书写的字体,于是便直接将人叫到了面前。

    秦朝官吏事务繁忙,程邈虽然一直有改革文字的想法,却也总是腾不出空来。如今听闻李廷尉将自己叫到面前,正是为了文字改革一事,瞬间就变得激动起来。

    程邈心里已经隐隐有所想法,于是在李斯向他有偿征集近些年收集到各种字体时,便毛遂自荐道:“卑职虽然才学不算出众,但在字体研究一道上,整个秦国都不可能再有人能与卑职相提并论。若廷尉真想改变文字难以书写的问题,找卑职帮忙绝对事半功倍。”

    李斯见他说得笃定,便决定给他一个机会。

    而事实上,程邈心里对如何改革文字已经有了模糊的影子,如今得了空,不过埋头研究了几日,便给出了一个格外清晰的改革方向——

    删繁就简,去粗取精【引用百度】,最好将篆书中不易书写的圆弧改为方折。

    原本在历史上,程邈是在因性格得罪了嬴政后被投入狱中,由于在狱中无所事事才正式动手研究文字,并相当有条理地按照当时存世的所有字体——包括李斯后来主持,由大篆改良出的小篆中吸取优点,一个字一个字地改良出了更简单的隶书。

    而因为隶书的改良工作只有程邈一人在做,他统共耗费了整整十年的时间才出了成果。

    但如今有王绾李斯及其门客、属官等数百人帮忙,程邈等人竟不过仅仅耗费了一年时间就将脱胎于大篆,笔画却要比大篆更为简单、粗壮也更容易书写与雕刻的小篆与隶书先后改良了出来。

    王绾李斯等人亲眼见证了隶书的出现,整个人兴奋难言,第一时间就将隶书应用到了雕版印刷的模板雕刻当中。

    他们本想着改良好文字后,到时候随着印刷出的第一本样书呈给陛下。

    到时候既有改良文字的功劳,又有将雕版正式投入印刷的功绩,陛下一高兴,不说对他们论功行赏,至少不会怪罪他们在雕版印刷的实际应用上耗费了这么长时间。

    谁知结果出来后,他们却发现雕版的成本之高,完全超乎了所有人的预料,即便刨除之前使用篆书雕刻时浪费的成本,剩下的也仍旧是个庞大的数字。

    他们都想着可能是文字的问题,谁能想到最大的原因竟然是他们从未考虑过的书籍装订方式?

    李斯将一切道明后补充:“当发现隶书都不能降低雕版印刷的成本后,那程邈便钻了牛角尖,如今又带着相国与微臣手下一群人在研究更简单,也更容易书写和雕刻的文字了。”

    林阡:“……”

    【这怕不是还想把楷书给研究出来吧?】

    嬴政眼睛一亮:“将《韩非子》呈上来,寡人倒要瞧瞧这隶书到底是何种模样,竟引得你们争相夸奖。”

    林阡赶紧将书籍交给内侍,进而转交给了嬴政。

    嬴政拿到手立刻打开卷轴,只一眼,他便被完全迥异于篆书纷繁复杂的全新字体吸引住了目光,不但整个人都沉浸在了文字的研究当中,一只手还不停地在空中比划,似乎迫不及待地想要试试这种字体是否真的比篆书更易书写。

    内侍极会察言观色,见状立刻去取来了笔墨纸砚放在桌案上。

    嬴政看了眼,立刻拿起毛笔。

    但他旁边那内侍并非往常负责给他研墨之人,等将笔墨纸砚都铺好后,竟没能第一时间想到为嬴政研磨。

    嬴政拿毛笔吸墨,却碰了个寂寞。

    他转头看向内侍,原本发现了一个宝藏的好心情瞬间跌落谷底:“不会研墨?”

    内侍吓了一跳,赶紧伸手去拿墨条。

    嬴政皱眉:“先倒水!”

    内侍一慌,墨条从手中滑落,发出当啷一声。

    他吓得赶紧后退,立刻就要磕头。

    嬴政本来没想对他如何,那内侍将头碰到地上后,嬴政的面色瞬间变得极为难看。

    那内侍见嬴政生气,愈发害怕,磕头磕得愈发凶猛。

    简直就是个恶循环。

    在场大臣瞬间屏气凝神,半点儿也不敢为那内侍说话。

    林阡犹豫片刻后,赶紧站了出来:“陛下,微臣之前曾为您研墨许久,若您不嫌弃,不妨让微臣为您研墨?”

    嬴政动作一顿,转头看向林阡。

    半晌,他轻轻颔首。

    林阡松了口气,赶紧起身走到嬴政身边,拿起茶杯往砚台里倒了些许水,这才拿起墨条认真研磨起来。

    嬴政侧头看了她一眼,心情顿时好转。

    他看了眼内侍:“谅在你往日并不负责寡人笔墨,这次便饶了你,下次若再这般莽撞,定饶不了你!还不快退下!”

    内侍松了口气,赶紧起身退到角落。

    嬴政又看了林阡一眼,这才拿起毛笔沾取墨水后照着《韩非子》的字体在白纸上书写起来。

    不一会儿,他便写了几十个字。

    林阡悄悄看了一眼,字体与卷轴上的文字几乎一模一样,简直就像是复刻下来的一般。

    太让人惊叹了。

    嬴政眉峰动了动,又提笔写下了一行文字。

    林阡看得愈发专注。

    二人就这么旁若无人地一个写一个看,彼此间的气氛倒是恢复了不少。

    王绾等朝臣看着,不约而同地松了口气。

    ==·哄抢·==

    散朝之后,王绾与李斯二人主动找到林阡,询问线装装订方式更多的细节。

    林阡也担心再出现其他问题,于是特别认真地告诉了他们自己知道与线装方式有关的所有内容,末了还提了一嘴:“其实打孔这个步骤可以用工具替代,就那种在木板上钉上一排钉子,一压就是一排孔的那种工具。但……这种工具是否可以造出来,不妨我们一起去问问墨家钜子?”

    王绾李斯二人以前其实不大看得上墨家钜子,不是他没本事,而是他似乎一颗心都钻到了研究各种武器与锻造武器的方式上了,对政治不说一窍不通,也只能算作半吊子。

    若非他们算是独立于官员系统之外的部门,早不知道被多少官员从位置上拉了下来。

    但自从墨家在极短时间内,就将谷丰侯提出的纸张并珍妮纺织机等物研究出来,而他们两个深得陛下信重的官员却被一个根本没什么难度的雕版印刷绊住了这么长时间后,两人总算明白,就像是墨家钜子不擅长搞政治一样,他们在搞研究这个领域对上墨家钜子也毫无优势。

    遇到相关问题还是找墨家钜子更合适。

    再者,当初林阡一共提出了两种印刷方式:雕版印刷与活字印刷。

    雕版印刷因为听起来没什么难度,所以直接被嬴政交给了王绾与李斯二人,希望他们能尽快将咸阳宫内除六国史书外的书籍印刷出来,推广全国,为全国培养出更多的读书人,进而从中挑选出更多的人才。

    但更简单的雕版印刷直到现在,才被林阡点醒走入了误区。

    那么,活字印刷呢?

    王绾与李斯也想尽快将书籍印刷出来,所以立刻点头答应了下来。

    林阡与治粟内史请过假后,便与王绾李斯二人一起前往墨家所在的官署,通报后便走了进去。

    而后,三人便亲眼目睹墨家钜子正中气十足地冲着一群年轻弟子咆哮:“都跟你你们说过多少次了,每次加入材料的时候都要记住所有数据,失败后才更容易何时何地出了错!你们这群榆木脑袋不开窍就算了,能不能细心点儿!啊?能不能!”

    林阡等人看着钜子面前一群被训得跟鹌鹑似的墨家子弟,乖乖站在不远处没有过去。

    等墨家钜子训够了,挥散了人,三人才主动走到了他面前。

    墨家钜子先是热情与林阡打过招呼,而后狐疑地看向王绾与李斯二人:“我们平日也没什么交集,你们怎么突然想起过来来找我?”

    王绾和李斯:“……”

    若是以往,两人说不得掉头就走了。

    但这次他们不是有求于人吗?只能捏着鼻子和墨家钜子好声好气地解释。

    王绾道:“今日你有事儿不曾上朝,故而不曾知道,陛下在朝会上突然问起我们二人负责的雕版印刷。这一问,我们才知道之前走错了方向,侥幸得谷丰侯提点,我们好容易知道了该如何继续,却又得知其中一个环节需要用到全新的工具,所以特意上门求助。”

    钜子大喇喇开口:“我就说你们怎么来了,原来是有事儿找我帮忙啊,早说嘛!”

    王绾无奈点头:“那就麻烦钜子了。”

    钜子不甚在意地摆手:“无事,正好我们近日将活字印刷研究好了,已经交给陛下看过,再加上最近也没什么战事,不需要打造武器,所以墨家上下空闲时间都挺多。”

    王绾正要高兴,却突然察觉不对:“你们已经将活字印刷研究出来了?还交给陛下看过了?”

    墨家钜子尚未察觉不对,相当自豪地点头:“对啊,我们还特意做出来好几个版本的活字,具体分为铜活字、木活字、陶活字、瓷活字和铅活字。粘合剂我们也找到了一些,有一种树胶与草胶效果都很不错。但许多弟子觉得粘合剂还不如榫卯结构方便,所以我们又做出了带榫卯接口的活字。”

    “但带有榫卯结构的活字有一个问题,就是拆卸的时候必须按照顺序一个个拆掉,不然就不能取出中间的活字;而若做成可以中间拆卸的活字,印刷的时候又可能不够坚固……”

    “还有存放活字的□□,我们试过几种结构后决定在木桩上按上下顺序镶嵌几个□□,每个□□依照取用难度的高低分别存放着不同的文字,负责给文字排版的匠人只需要坐在我们刚制作出来的高脚凳上,就可以轻易取到每一个需要的文字。”

    “不过具体什么活字与粘合方式更好更适合,我们墨家子弟只负责研究也不懂,就干脆将所有版本都交给陛下看了。”

    “说来前两日我们将活字交给陛下的时候,陛下还挺高兴呢,特意同我闲聊了一段时间……”

    墨家钜子一提起自己喜欢的东西,就忍不住巴拉巴拉地说一大堆。

    林阡三人却只注意到了一个信息——

    嬴政会突然想起王绾他们负责的雕版印刷,主要还是因为墨家把活字印刷给做了出来吧?

    林阡忍不住看向王绾李斯,眼里藏满了笑意。

    李斯两人:“……”

    若不是他们还有求于人,真想要将这个至今还不知道自己干了什么的浓眉大眼的家伙揍上一顿!

    有这么个同僚,真的太坑了!

    林阡担心两人与墨家钜子吵起来,赶紧开口:“我就是想着线装本需要在侧边打孔,这种操作机械简单,似乎可以用某种工具取代。只是不知钜子能否做出来?”

    钜子瞬间被吸引了注意力:“打孔的工具?”

    林阡具体描述了一番自己的设想。

    熟料钜子立刻就哈哈大笑起来:“你说的这个打孔机器我虽不曾做过,但听起来并不难。你们跟我过来,说不准今天就能将东西做好。”

    王绾与李斯二人齐刷刷停住脚步,眼神装满了不敢置信——

    一天就能将东西做好?

    钜子察觉到了二人的不信任,不高兴地皱眉:“谷丰侯提到的器械只有打孔一个功能,听起来本就没甚难度,我说要一天才能做出来,是因为做木工也需要花费时间。”

    王绾李斯这般老狐狸一样的人物,如何看不出墨家钜子的不满?二人当即冲着他道了歉,再言语吹捧两句,很快就消弭了钜子的不快。

    不久,四人来到钜子平日做木工的房间。

    这房间四面通风,屋内除了各种工具与大小不同的木头外,便再无其他陈设,看起来简洁无比,偏整个房间的氛围又总让人生出几分奇怪的敬畏感。

    林阡进门后便不由自主地屏住了呼吸。

    王绾李斯被她影响,态度也不由小心谨慎了几分。

    钜子不曾注意到三人动作,进入房间后便立刻抓起一支笔在一根木头上比划,不一会儿就拿起锯子开始旁若无人地工作起来,直接将林阡三人撇在了一边。

    林阡无奈,只得侧头看向王绾二人。

    王绾对观看木工毫无兴趣,于是主动提议:“不如我们出去转转?”

    林阡也好奇墨家子弟生活的地方,不由点了点头。

    ……

    墨家的地盘有不少新奇的东西,三人走走停停,很快就注意到了一种自己会动的木头人,走上前才发现,旁边还有一些木头做的牛马猫狗和鸟类,看着活灵活现的,格外让人喜欢。

    林阡上前观察,也不知道是碰到了什么地步,其中一只小狗竟冲着她“汪汪”地叫了起来。

    三人大开眼界,很快就沉迷其中,几乎要乐不思蜀了。

    直到钜子命人过来请他们回去,几人才终于念念不舍地回了钜子的房间。

    三人跟着一个小弟子走进房间,刚进门还没来得及开口,便一眼看见钜子一手握着个连接着装满白纸方盒的木桩,另一只手则高高举着一根被削得方方正正的棍子,上面还钉着一排反射着锋锐光泽的金属长钉。

    钜子往下一压,只听“噗呲”一声,长钉便利索地在白纸上压出了一排小孔。

    ……

    有了墨家与活字印刷的帮忙,王绾与李斯负责的书籍推广工作瞬间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不到两个月便先后印出了秦律、农书与一些秦国历史典籍。

    王绾在征求了嬴政意见后,果断将所有书籍都放在了一家新开的铺子中,直接派人全城敲锣打鼓地宣传,其中不但售卖物美价廉的书籍,还第一次出售改良后的文房四宝,雪白灼目的白纸也第一次出现在所有人的面前。

    咸阳城内的达官显贵们早就得知朝廷研究出了一种可以记录文字的工具,只是品质上好的纸张生产麻烦,所以一直不曾外泄。

    官吏们平日使用与贵族们接着某种渠道弄到手的纸张颜色大多泛黄不大好看,质量也算不得极好,所以这次听闻书肆会售卖品质最好的白纸后,只要有空,大部分人都在开业这日迫不及待地冲进了书肆抢购。

    但等将心仪的白纸买到手后,他们竟又在书架上发现了一种用纸装订起来的……

    书籍?

    以往大家弄到纸,只想着用来写字,还从未想过将书籍誊抄在上面。

    家中有钱之人,立刻看向书架上摆得琳琅满目的书籍:“那些书多少钱?”

    书肆伙计乐呵呵开口:“书籍不贵,十个钱就能买回一本。”

    十个钱?

    听到消息的贵族疯了,只是进来看热闹的老百姓更是不敢置信。

    书籍向来是贵族私藏,大家有钱想买都买不到,这家书肆怎么可能十个钱就能买到呢?

    根本没人相信!

    但就在这时,其中一个不差钱却没有门路的商人迟疑着向伙计递过去了十个钱:“我、我想要买一本孙子兵法。”

    所有人错愕地看了他一眼,而后紧张地看向伙计。

    那伙计被看得脸热,却还是转身从书架上抽出了一本孙子兵法交给对方:“这位客官还请放心,咱们这家书肆是陛下产业,为了您这区区十个钱就损害了陛下的名声可不值当。”

    那商人一听,眼睛刷一下就亮了起来。

    他接过书翻了翻,确定上面某些内容与自己以前看过的那部分没有区别后,当即从腰上解下一个荷包:“我这里还有两百个钱,你随意给我挑二十本书,不要重复的!”

    其他人一看商人动作,顿时不乐意了,纷纷解下腰间荷包,哐哐哐地往柜台上砸。

    伙计吓了一跳,赶紧安抚众人:“诸位放心,咱们书肆的书籍无限量供应,每本书的库存至少上万册,卖完了还能印刷出来。大家不用着急,排好队,每个人都有啊!”

    但他口说无凭,担心书籍被买光的客人根本不听他的话,还一个劲儿地催他快给自己拿书。

    这时,门口先后响起好几声马匹嘶鸣。

    所有人转头看去,竟发现门口停了好几辆马车,马车车帘掀开,竟露出了里面装得满满当当的书籍。

    马夫咧嘴一笑:“诸位放心,书籍管够!”

    有贵族看着马车上满当当的书籍,不由低声喃喃一句:“这天,怕是要变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