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第四十章(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粉条好!”徐秀彩直接夸赞。她做了一辈子饭,还是第一次吃到这么好吃的红薯粉。

    “你怎么煮的?”徐秀彩好奇问。

    “刚才物业领的。”

    高盛亮也没卖关子,直接把物资流程说了一遍。

    高盛亮正准备科普风山农场的广告事迹,只见徐秀彩找到红薯袋:“风山农场啊。”

    她是忠实的《龙夏联播》观众。之前风山面粉登陆《龙夏联播》,她以为是一个砸钱品牌,没有太关注。等风山面粉的广告越来越多,她才发现市面上已经没有卖了。

    “这粮食企业,绝对是靠实力!”徐秀彩将粉条汤喝完,大肆夸赞。

    她之前以为,风山面粉再好吃也好吃不到哪去,但现在有红薯粉衬托,她越来越后悔之前没囤风山面粉了……

    就在这杂七杂八的闲聊中,两人打开电视。

    现在正好《龙夏联播》。今天的《龙夏联播》共有三条内容——

    1,中南地区恢复航空交通,高铁高速将在一个月内陆续开通。

    2,龙夏粮仓储备丰富,加上三四月份抢收抢摘,粮食蔬菜近三个月内不会出现大幅度上涨。

    3,龙夏农研所研究出众志002红薯。经农研所数据分析,众志002抗灾抗腐蚀性强,等种子量产,可以在全国范围种植,预计亩产1W斤。

    ……

    徐秀彩和高盛亮将目光放在第三条。

    红薯是龙夏最有名的粮食作物之一,别说亩产一万,早在五六年前,龙东龙北就出现过亩产一万五的产量。

    红薯亩产一万不稀奇,但现在全境酸雨,根据电视新闻,云余两地已经出现农作物坏死,土地肥力流失的现象。土地流失已经是不争的现实,这也是全国恐慌的原因之一。

    而现在亩产一万,全国范围种植,这绝对是灾难中最好的新闻!

    就在这恍恍惚惚中,房间门铃想起。

    徐秀彩放下筷子开门。

    “妈。”一个高瘦青年拎着大包小包,正风尘扑扑的站在门口。

    青年衣服和鞋子上都是泥土,但眼中是藏不住的喜悦。

    徐秀彩愣了一下,连忙帮着拎行李:“你怎么回来了?不是不让回来。”

    “我把工作辞了,咱们这重灾区,我不放心……”

    青年脱下外套。打量四周环境:他们家住二楼,此时地板全是被酸雨泡过的痕迹,墙皮脱落,鞋架上是一排排泥泞的鞋子……

    这里是自己生活二十五年的地方,要比记忆中的更加萧条。

    “唉,你爸正联系人去京河,本来不想让你担心,没想到就这么岔开了。”徐秀彩去厨房里盛汤,十分心疼儿子风尘仆仆的一路。

    青年换好鞋,看向高盛亮:“爸。”

    “怎么回来的?”

    “手机找的网约车,师傅正好运输物资,我就跟着过来的。”

    这只是短短一句话,但京河到长平市一千二百公里,他完全能先想象儿子这一路的艰辛。

    “还回不回?”

    “我报了中南志愿者,暂时不回了。”

    现在全国各地的志愿者都来中南支援。他作为土生土长的长平人,没道理呆在安全区里。

    “好,好!”

    高盛亮拍着儿子,又是心疼又是自豪。

    这时手机响起,高盛亮接听——

    “我在五环找了套房,两室一厅,房子干净,月租七千六……”这是朋友老张打来的。

    高盛亮想了想,不好意思的拒绝:“抱歉,暂时不去了。”

    “怎么了?”

    “儿子回来了。”

    高盛亮看着二十年的老小区,突然感觉,还是家里好。

    “好了。”

    这时徐秀彩盛好粉条汤。

    “真香!”

    高个青年凑了过去,他漂泊在外,最怀念家里的味道。

    ……

    “成功了?”

    “成功了……”

    就在高盛亮其乐融融的同时,风山农场内,刘文胜认真看着面前田地。这是一块特殊的红薯地,红薯地虽没有系统红薯枝繁叶茂,但每一棵都是农场工作人员精心培育。

    刘文胜想起三天前,当时他正和秦云整理红薯工厂,一个科研人员兴冲冲的跑来。

    经过近三个月研究,红薯研究院将农场红薯和龙夏烟薯杂交,终于研究出红薯品种的杂交种子。

    红薯杂交要比小麦杂交简单,这是农场自龙风001后,农场研究的第二种杂交粮食作物。

    鉴于之前灾情,龙夏研究院及农场一致命名为:众志002。:,,.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