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第三十九章(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多的人口离开是青山。去年春天,青山因一条:【隐居城市,三万带你青山买套房。】的帖子爆红。

    青山地处龙夏最北部,房价一千到两千一平,一些郊区的更是降到三四百。青山房子外观不错,看起来就跟一些普通地区的一样。

    在【隐居城市】爆火后,有不少青年去青山买房,不过青山就业机会少,再加上天寒地区,很多人买完又回来了。

    “去青山买房?”余生辉十分意外。

    “现在酸雨一波又一波,也不知下过去还会不会下,青山那边安全点。”

    余生辉听完,打开青山房产软件。

    “挥泪甩卖:二十万一口价。”

    “青山:不受酸雨影响的城市,酸雨生存的福音。”

    “出青河区一百平房子,五十万。”

    ……

    余生辉看了一会,现在青山房子都十万以上,平均单价5200元/平。

    “半个月,房价涨了十倍。”微胖男子有些感慨。

    这场酸雨已经打乱了全国节奏,而且听国外媒体报道,酸雨影响是不可逆的,被酸雨破坏的植被,至少十年以后才能恢复。

    他们现在还能买的到蔬菜粮食,但半年后,一年后……说不准了。

    现在不仅是青山,龙北其他地区也出现了房价上涨。而且上涨率是火箭型增长。

    “是不是太严重了……”余生辉还是无法想象全国逃难的事情。

    “这是未雨绸缪。”

    两人聊了一会,微胖男子一拍大腿:“买了!”

    “什么买了?”

    “老林,十九万买了个郊区六十平……”

    ……

    微胖男子递上图片。听老林唠叨,现在有不少人来青山租房买房,他这还是从中介手里捡漏的。

    形势发展太快,余生辉和微胖男子没有唠叨心思,两人均担忧的看向窗外。

    就在这紧张的气氛中,外面噼里啪啦的下起小雨。

    雨声越来越大,余生辉透过窗户望去,云娘雕像上的塑料布在风中摇曳。

    大雨一连下了五天,从第二天晚上开始,他们只能堵着门,连窗户跟前也不敢去。

    外面雨声哗哗作响,他们也切身的体会到云余居民面对大雨的心情。

    就在这恐怖的气氛中,五天后,大雨终于停了。两人走出房门,此时景区大门,停车岗,游船,广告牌……景区就像被风剔过的一样,满目疮痍,完全不能看。

    余生辉穿好雨衣靴子,第一时间来到了云娘像前,此时塑料布已经吹的看不到影。云娘像虽然看着狼狈,但配饰还在,红缨枪还在。

    余生辉看着雕像完好,突然感到一阵庆幸。

    只是庆幸的同时又有些担忧……云娘像虽看着没事,但酸雨对文物有巨大的腐蚀作用,云余两地已经有不少文物受损,这次酸雨不仅是粮食产物的灾难,也是龙夏历史的灾难。

    这次大雨虽没有云余两省严重,但降雨量最高达460mm,据新闻气象台报道,中南有可能二十日下第二波酸雨。

    大雨停后,居民也顾不得中南交通,全都想着法子往北方赶。

    四月十六日,中南地区七成超市抢买一空,龙夏虽做过大量储备,但交通困难,现在有三成地方出现断粮断水。

    就在居民恐慌的同时,《龙夏联播》新闻——

    “风山农场向中南灾区捐赠三亿抗灾资金。”

    “龙云鞋厂向中南地区捐赠5000W饮用水物资,用于灾民饮用。”

    “天天服装厂向中南灾区捐赠2000W面粉……”

    ……

    ……

    这是一份救灾清单,上面全是龙夏本土企业,赈灾款项从一百万到三个亿不等。

    《龙夏联播》播完捐助名单,还没等众人反应,四月十七日起,龙夏军人赶赴中南灾区。

    因提前准备,这次中南地区除了少量灾民在抗洪过程中摔伤擦伤,并没有因洪水席卷的意外死亡。这次,龙夏共派了三万名赈灾战士,有云余赈灾经验做基础,整个赈灾流程迅速有力。

    现在灾区最缺的不是人员,而是物资。

    中南地区虽提前准备,但有不少物资在酸雨中损坏,除此,纱布碘伏也是各个地区常缺的医用物品。

    就在这火力火燎的赈灾中,四月二十号,中南第一批赈灾物品到场。

    赈灾物资:风山红薯粉条。

    赈灾单位:百盛农贸。

    灾民们查看三天前的捐款记录,又查看赈灾单位,瞬间想起风山面粉席卷网络的场景。

    他们这段时间忙着关注灾区,并没有注意捐款单位,现在来看,百盛农贸捐了100万吨粉条,而农场捐了三个亿?

    网友第一反应:以农场的销售量……有卖到三个亿吗?

    ……

    “王组长,这是社区的赈灾物品。”

    “红薯粉条?”

    “对……”

    ………

    就在不少网友晕晕乎乎的同时,湖省长平市一处居民楼下,一个雨衣青年认真记录着社会捐赠物资。

    青年名为王宇,长平王安区灾情小组组长,主要记录灾区物资的发放工作。

    王安区因地理位置较低,现在一楼全淹,社区三千户居民断水断电。这里也是龙夏中南的重灾地区之一。

    王宇记录完数量,打开箱子。

    里面是一包包塑封装的红薯粉,每包红薯粉2KG,包装上书‘风山红薯粉条’六个大字。生产日期,保质期等详细数据在红薯塑封包装后面。

    根据生产日期,这应该是近一周刚刚生产的。

    王宇有些诧异的看着红薯包装袋。像一般企业都是捐面捐火腿,他还是第一次见到捐红薯粉条的。

    而且风山这两个字……有点耳熟。

    “王组长,粉条是放物业,还是小区门口?”就在这疑惑中,有人喊道。

    “放物业!”

    这次送过来的粉条有一千箱,每箱里面五十包。按照上级要求,每家每户可派人领一包,这样可以在家做点白菜炖粉条,粉条汤之类的充饥。

    王宇吩咐完,工作人员就往物业卸货。之前物业全淹了,经过物业和社区工作人员准备,物业的水扫出来了,但里面依旧湿滑泥泞。

    工作人员将箱子堆在物业旁边,这里除了粉条,还有一些方便面,矿泉水之类的货物。这都是湖省和附近省份准备的物资,可以维持居民五天生活。

    王宇全部忙完,时间划到了下午一点,他和物业商量,直接在小区群里发消息:四月十八的物资到了,各家派代表领取。注:各家各户限领一份,物资充足的,可以把物资留给需要的居民。

    现在条件紧张,一切都需要紧张处理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