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0 送礼(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新长安城应该算是大明最早在海外开发的城池之一了。

    因为当初大明跨海远征第一战就是荡平东瀛之战,而九州岛正是大明在海外拿下的第一块地盘。

    这会儿九州岛早已变成了大明的东洋承宣布政使司新唐国府,而新长安城正是新唐国府的府城。

    唐王朱聿键的确是藩王里面少有的贤能,这几年新唐国府在他的治理之下都快赶上江南富庶之地了,新长安城更是繁华的如同金陵城一般。

    泰昌转动着望远镜扫视着新长安城附近的海岸,脸上都不由得露出一丝震惊之色。

    因为看热闹的人实在是太多了。

    他这次带的战舰虽然不多,神盾舰却足足有四十艘,  无畏舰也有两艘,再加上两百艘商船、五十艘大型渔船和上千艘狼牙战船,这舰队规模的确算是很罕见的了。

    大明的老百姓喜欢看热闹,看到这么庞大的船队和罕见的巨舰肯定会忍不住跑过来看热闹,这个可以理解。

    这会儿新长安城外围的大小码头上那是聚满了看热闹的人群,密密麻麻的,  怕不有上百万!

    问题,新长安城哪里来的这么多人?

    还有,这会儿新长安城两边的海岸边上竟然到处都是码头和街道,  连绵怕不有几十里长,很明显城外的建筑规模都已经超过原来长安城的面积了。

    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新唐国府好像总共才两百多万人口吧,难道这两百多万人大半都挤到新长安城附近来了不成?

    他颇有些好奇道:“尔爵,新唐国府好像总共才两百多万人口吧,这新长安城外面怎么这么多人?”

    徐尔爵连忙解释道:“皇上,这新长安城外面的人主要还是从东洋各州府还有属国朝鲜和大明本土迁徙过来的商贩。

    因为这里正好是东洋离大明本土和属国朝鲜最近的大港口,而且东番和南洋的货船在这里靠岸也比较的方便。

    再加上唐王积极和我们西洋商号合作,出人出力,不断修建码头和商铺,所以,这里渐渐成了东洋承宣布政使司对外贸易的主要港口。

    大明本土销往属国朝鲜和东洋承宣布政使司各州府的货物基本都在这里批发销售,东洋产出的各种特产,包括东洋输出的劳力基本都是集中在这里往外发售的。

    还有,东洋渔场这边的鱼干和鱼骨磷肥也大部分是在这里生产的,这里的劳力需求也比较的旺盛,  东洋的劳力哪怕不出海基本也能在这找到活计。

    所以,这里的人口是越聚越多,越聚越多,都快超过金陵城那边了。“

    他们这次主要就是来取鱼干、鱼骨磷肥和东瀛出产的肉桂等香料的。

    因为这次出征太仓促,西洋商号总共也就调来了百余船货物,而且大多都是东殷都城那边急需的货物,他还不能随便拿来赏赐给那边的属国臣民。

    他这次可不是顺带路过北美,因为这会儿他手底下没什么人手了,他还要调集二十个属国的精锐人马去征战南美呢,不带点东西过去赏赐给人家,怎么能行呢?

    问题,除了武备城出产的一点东西,从其他地方调集物资过来还需要时间,他根本就没时间等,所以,他决定在东瀛上点货带过去。

    他也早就听陪同而来的徐尔爵说了,这新长安城一带已经繁华起来了,但是,却没想到新长安城附近会繁华到这种程度。

    这唐王朱聿键还真有几把刷子啊。

    他想了想,随即问道:“文国公府那边渔场好像也比较多吧,  唐王把人家鱼干和鱼骨磷肥的生意全抢了,  文国公没有意见吗?”

    呃,他们怎么会闹意见呢。

    徐尔爵连忙解释道:“皇上,  文国公府那边气候本就偏寒冷潮湿,一年到头也没多少天出大太阳,根本就不适合生产鱼干,再加上那边畜牧业比较发达,文国公也不在乎这点生意。所以,唐王和文国公一商议,便决定把鱼干和鱼骨磷肥全放到这边生产,而文国公府那边则主要出产冰鲜海货还有牛羊马匹什么的。”

    哦,原来是这么回事。

    这时候巨大的帝王号已经慢慢靠上港口中间最大的码头了,唐王朱聿键也早已率一众官吏在码头上恭候了。

    泰昌原本还想带着一众嫔妃和皇子公主到新长安城里转一转的,不过,他一看两边码头上密密麻麻的人群,还是放弃了。

    这么多的人,他们如果要去逛,那不知道得安排多少人沿途护卫,太麻烦了。

    锦衣卫接管了码头之后,他也就带了几个护卫高手从悬梯上走下去,准备见见唐王朱聿键和新唐王府的一众官吏也就算了。

    唐王朱聿键明显愣了一下,这才带着一众官吏趴地上山呼道:“恭迎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