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2 双王会(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会同馆又名驿馆,因其乃是乌蛮驿、四夷馆和会同馆三个驿馆合并而成。

    乌蛮驿是各国使团交易特产的驿站,原本由兵部统管。

    四夷馆就是通事翻译之所,专责翻译番邦文书,原本由礼部统管。

    会同馆则是接待各国使团之所,原本由礼部和兵部共管。

    这会儿乌蛮驿已经撤销了,四夷馆也并入了会同馆,  统一由礼部统管。

    这也算是革故鼎新,因为万历朝的时候乌蛮驿、四夷馆和会同馆还是分开的,直到泰昌朝,这所谓的驿馆才合而为一。

    泰昌听完邹维琏的介绍,不由微微点头道:“嗯,德辉,这个革新做的很好,朝廷各大衙门所属机构都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该革新就要革新。”

    他俩身后的德谢拉闻言,只恨不得找个小本本把皇上和礼部尚书说的话全记下来。

    因为他今后十有八九是要当葡萄牙国王的,这治国之道他还是八巧通七窍一窍不通呢。

    这跟着皇上身边可是难得的学习机会,他真恨不得把皇上说过的每一句话都记录下来。

    泰昌倒也不是专门将德谢拉带在身边学习什么治国之道,他是专程带着德谢拉来跟卡黎尼奥商议南美问题的。

    当然,他也可以将卡黎尼奥招去皇宫商议。

    不过,他还想顺带来看看会同馆的情况。

    毕竟,北美印第安部族的二十个属国以后肯定也是要来朝贡的,还有葡萄牙等国以后也会成为大明的藩属,他得看看会同馆的规模够不够大,能不能同时容纳这么多藩属国的使节。

    很快,一行人便来到会同馆中。

    泰昌大致扫视了一番,随即问道:“德辉,这里可以同时容纳多少使节团?”

    这个就不好说了。

    邹维琏想了想,这才细细的介绍道:“这南会同馆始建于英宗正统年间,原本有前后九照厢房,共大小三百余间,  能接纳百余人的使团三个。

    前两年这里拆掉重建之后左右各有大院三个,  能接纳五十人以下的使团六个,这中间还有两层迎宾楼四栋,能接纳百人以上的使团四个。”

    好吧,这等于是把原来低矮的平房全拆了,加盖了一些两层楼房,使得接待规模扩大了三倍左右。

    不过,扩大了三倍也远远不够啊!

    这总共才能接待大大小小十个使团,而大明的藩属国这会儿都有将近三十个了。

    泰昌微微点了点头,随即又问道:“北会同馆在哪儿来着,那里规模有多大?”

    邹维琏不假思索道:“北会同馆在东安门外,澄清坊,十王府的南面,规模跟这里差不多大,不过,那边还没有改建,这会儿还是前后九照厢房,共大小三百余间。”

    好吧,跟这里差不多大还是不够大。

    泰昌想了想,随即果断道:“这样吧,  连通十王府一起拆了,把周围的民居也全买下来,  将那半条街改建成新的北会同馆,改建之后最少要能接纳百人以上的使团三十个。”

    这十王府本就没什么用,因为除了洪武大帝有二十多个皇子活下来封了王,后面十余位皇帝能生下十余个皇子的都不多,而且这些皇子住过十王府的就没几个。

    可以说,从永乐朝至今将近两百年,住过十王府的皇子估计都不到十个,而且这些皇子最少也要在皇宫里面养到十一二岁才会搬到十王府来住。

    也就是说,就算是住进来的皇子最多也就在里面住三四年就会去封地就藩。

    这不是明摆着浪费地方吗,那么大一片地方,等于荒废了将近两百年了,也该拆掉重建了。

    邹维琏也只是愣了一下便拱手躬身道:“微臣明白。”

    他也知道,大明的属国都快三十个了,而且,以后大明的属国肯定会越来越多。

    如果大明有什么大型活动,比如皇上大寿又或者太子登基继位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