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二章 潮流(三)(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青州距离黄河并不遥远,因为此时的黄河河道,夺取了北清河的河道,在这里形成一条新的入渤海河道。

    而北宋时期的北清河,又比后世靠南,河道就在博兴的城北经过,距离青州城仅仅只有54公里左右。

    清河乡就在广饶县境内。

    青州府利用战俘、囚犯,  不停的修建境内的公路。

    从青州城出发,赵明诚和李清照夫妇还是没有决心舍弃田产,迫不得已下,只能前往马店镇的新风村。

    青州公路就经过马店镇。

    公路非常宽阔,是标准的8车道公路,而且是混合型公路。

    李清照掀开窗帘,一辆轻轨列车从道路内侧快速通过,宛如一条银灰色的巨龙。

    “这是什么?”

    齐鲁被人革联控制之后,李清照和赵明诚也是忧心忡忡,毕竟之前就有传言,人革联有杀富济贫的政策。

    而几个月之前的青州城,确实经历了一次猛烈的腥风血雨,一大批豪强人头落地,让产量下来的富人们瑟瑟发抖。

    李清照一家自然担心被盯上,闭门谢客了大半年,因此对于外面的变化,也是一知半解。

    倒是赵明诚,之前去马店镇确认农田的时候,见过不少机器,他解释道:

    “这是新朝的机械,听说使用了雷霆之力,  可以日行千里。”

    “日行千里?”李清照不由自主的感到无比惊讶。

    其实电动列车的速度并不快,平常的运行速度,大概在60~80公里每小时左右。

    不过对于这个时代的人而已,这个速度已经是非常惊人了。

    通常情况下,一天可以行驶2000公里左右。

    而公路则被划分三個区域,分别是列车道、机车道、马车道,  三种车道被绿化带隔开,避免误入其他车道。

    赵明诚一家的马车,就只能在马车道行驶。

    沿途在每一个路口,都有当地交通司的管理人员驻守,引导来往车辆上下。

    驾驶马车的赵尹,是之前老管家的儿子,只是废奴令下来,双方解除了主仆关系,变成了临时雇佣关系。

    现在赵明诚要赵尹驾马车,一天必须付150元的最低工资,不然一旦被查到,就是10倍起步的罚款。

    其实赵尹也是看在他爹的面子上,才答应给赵明诚驾车一天的,他解除家奴身份之后,一开始给官营建筑公司工作,现在自己开了一个信使店。

    所谓的信使店,其实是赵尹发现的一个商机,就是专门的给人代写代发信件的。

    在建筑公司工作期间,  赵尹发现很多人都被迁移出去,又有很多人被迁移进来。

    而会被纳入迁移目标的人,往往都是大家族,这些人就存在信件的需要。

    赵尹又知道邮政司有送信的渠道,同时也接受民间业务,他瞄准了很多人不识字,又想知道远方家人的消息。

    他以前是赵明诚倒伴读,自然有读书识字,要他写文章或许不太行,可是抄录口信却绰绰有余。

    半个月之前,他还有让弟弟去学习照相,准备给弟弟开一个照相馆,两兄弟可以合作共赢。

    现在日子过得红红火火,要不是看在他爹的香火情,以及赵家让他读书识字,赵尹才没有兴趣赚这150块钱。

    马店镇距离青州城才24公里,马车在水泥路面上速度非常快,一个小时就到了马店镇。

    然后他们来到了新风村。

    绑好马车,赵尹向赵明诚说道:“少爷,其实耕田也不错,至少可以温饱,现在新朝又不收什么苛捐杂税。”

    “尹哥儿,倒是出息了,我现在也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了。”赵明诚也没有想到世界变得这么快。

    赵尹倒是没有妄自菲薄:“我有今天都是少爷和老爷的栽培,赵家对我的恩德,尹一直铭记于心,日后少爷有什么需要帮忙,尹定尽力而为。”

    “好了,尹哥儿也是一家之主了,以后常来马店做客。”李清照岔开话题。

    一行人打扫了之前分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