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章 脑洞大开(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大唐拼尽全力发动西征。

    而人革联却在收拾烂摊子。

    瓦岗军、幽州军制造了高达647万的灾民。

    另外就是少帅军地盘上的326万人口、夏国地盘上的483万人口、宇文化及地盘上的26万人口、王世充地盘上的55万人口。

    总数1594万人口,另外还有很多逃亡到深山老林、隐藏起来的人口。

    不过好在今年广南州、岭南州、东南州、流求州、江东州大丰收,粮食公司库存了537万吨粮食。

    而夏国、少帅军也留下不在少数的粮食和物资,六百多万灾民人革联还扛得住。

    修建了湘桂灵渠运河、赣粤运河、浙赣运河之后,珠江连域、长江流域、淮河流域、黄河流域彻底连接起来。

    目前各运河河道的最小通行船只,也达到了百吨级,在古典时代,  这就是超级铁路一般的存在。

    毕竟战马在地形平坦的地区,一天也只能前进70~80公里,如果强行军可以勉强达到每天170~180公里,但很难维持三天。

    运河在顺风顺水的情况下,速度可以达到7~10节,一天可以走140~220公里左右。

    就算是逆风逆流,  也可以勉强达到3~5节。

    更何况随着蒸汽船的普及,运河的运输速度正在逐步提升之中。

    比起马车最多只能运输2.5~3吨,现在排水量庞大的内河水泥船,一次可以运输上百吨,哪怕是排水量百吨级别的水泥船,载重量也达到了70吨左右。

    因此古代修建运河,并不是好大喜功,而是非常有必要的战略,特别是对于水网密布的江淮地区、江南地区,更是增强统治的利器。

    白玉楼面对北方各地的难民,迅速调集几十万吨粮食,展开了大量的工程,其中大运河疏通工作,就是核心工程。

    只是白玉楼站洛阳城上,和宋缺等人看着浩荡的黄河之水,却陷入了沉思之中。

    黄河这条母亲河,  可不是脾气温柔的老母亲,  而是脾气变幻莫测的悍妇。

    比起宋缺等人,白玉楼可更加了解黄河的暴脾气,现在的黄河河道是西汉时期疏通出来的。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  黄河河道中的泥沙不停淤积,  下游的地上河已经变得非常明显了。

    而地上河的情况,很容易导致河堤决口。

    特别是隋唐交际这一段时间,官方基本失去了对河道的维护能力,黄河泛滥成灾的情况,越发的严重起来。

    毕竟“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可不是开玩笑的。

    急匆匆从江南搭乘飞艇过来的唐菲林,已经拿出了一个治理黄河的方案。

    唐菲林带着众人来到巨大的沙盘室内。

    “要根治黄河,只有一个方案,改道、退耕、造湖。”

    他指着从洛阳开始到渤海湾的黄河口,然后又指着隋朝的大运河中段和北段。

    拿起小旗,插在鲁郡的巨野泽、清河郡的大陆泽、平原郡和渤海郡之间的豆子湖。

    这是华北平原在这个时代的大湖。

    其中大陆泽湖面有900平方公里左右,豆子湖也差不多是900平方公里,而巨野泽的面积则有1500平方公里左右。

    这些湖泊的存在,对于黄河下游和华北平原的生态至关重要。

    “退耕还湖只能遏制湖面加速萎缩,但是黄河中游的泥沙,才是大麻烦。”白玉楼提醒道。

    唐菲林自然知道其中的关键:“这就是我计划中的改道部分。”

    他将目光转向黄河中上游的几字型区域,从沙盘上的阴山山脉中间,划出一条向北的河道。

    宋缺有些惊奇的问道:“阴山中间真有如此巨大的缺口?”

    唐菲林点了点头:“是的,阴山分东阴山,和西阴山(狼山),  中间存在一片地形平缓的谷地,东西宽度18~30公里,南北长度40~45公里,平均1000~1500米,和黄河在河套平原的高度处于同一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