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张楚灭亡(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天亮的时候,章邯率领大军进入了陈城。

    天下恐怕没有哪个秦人不仇视陈城。

    陈城简直就是大秦的梦魇,是帝国的坟场,是大秦百姓挥之不去的痛楚。

    这里就好像是天然的造反热土,这里的百姓就好像是天生的反骨仔。

    自从大秦攻占了以后,他们几乎无岁不叛。

    据说,陈城人的一生只有三件事:出生、造反和死亡。

    三五十人规模的小造反就不说了,几百人的中等规模的造反足足有几十次之多,规模比较大的造反有三四次。

    在陈胜占据陈城造反之前,这里最著名的叛乱是昌平君之乱。

    昌平君,楚国公子,他的母亲是秦国公主。

    他和弟弟昌文君,长期居住在秦国,在秦朝做官,深受嬴政信任。

    嫪毐作乱的时候,嬴政一度陷入险地,就是他们两个连同吕不韦一同带兵平叛的。

    有人说,他甚至担任过秦国的宰相。

    总之,这是一个在大秦朝廷响当当的人物。

    ......

    秦国南下攻楚,楚国丢城弃地,陈县就是在这时候,成为了大秦的领地。

    陈县百姓有着悠久的造反传统。

    自从归入大秦之后,造反就没停过,整的嬴政焦头烂额。

    无论多么能干的官吏,去了陈县,都没有办法使这个地方安定下来。

    他们往往都会在到任之后不久,就被叛军杀死。

    陈县,也成了大秦官场避之不及的瘟地。

    秦军进了臣下,秦国的统治始终进不了陈县,这让嬴政十分气恼。

    其实天下造反的又岂止陈县一个地方呢。

    天下列国,传承了几百上千年,百姓早已经接受了这一设定。

    现在秦国逆潮流而动,无端发动战争,侵略他国,天下百姓自然不服。

    这一时期的秦国,绝对是不得天下民心的。

    其实,与其说这是造反,不如说这是正义的保家卫国。

    他们纷纷站出来反抗秦人的统治。

    陈县,就是其中反抗最激烈的一个。

    ......

    后来,嬴政想了一个办法,“以楚治楚”,直接派了昌平君来统治打下来的楚国土地。

    你们要反的是大秦,和我昌平君有什么关系,我可是货真价实的楚国王室哦。

    这一招果然奏效,陈县等旧日楚国领土上的造反活动顿时减少了。

    在秦国,他新攻下的土地,被称为新地,新地的长官,被称为新地吏。

    到新地担任军政长官是一个苦差事,一不小心就会掉脑袋,所以大家都不愿意去做新地吏。

    通常,大秦会派一些犯过错的官员前往。

    见到“以楚治楚”有效之后,嬴政在新地任命了大量的本地豪强来加强统治。

    这种统战手段十分有效,楚国的新地几乎在没有发生过叛乱,天下太平无事。

    看到这些地方已经平定,嬴政开始考虑灭楚的事情了。

    他打算一鼓作气,彻底灭亡了楚国,将南方全部的疆土纳入自己的统治。

    后面就是著名的“六十万”和“二十万”的故事了。

    ......

    话说,嬴政去找了王翦,打算让他领兵灭楚。

    在灭国这件事,秦国经验最丰富的就是王翦了。

    王翦听了嬴政的来意,仔细算了一下,直接狮子大开口:“灭楚非六十万人不可。”

    嬴政觉得王翦要的太多了,秦国几乎要倾巢而出,拿出所有的家底,才能凑齐六十万人和他们的粮草军费。

    他打算和王翦还个价,被王翦一口拒绝了。

    嬴政十分生气,朕原来灭韩国、赵国,也没用多少人马。

    现在灭个楚国,你居然为朕要这么多人马?

    他认为王翦老了,胆子变小了。

    于是,他又跑去问大秦著名的少壮派军官,朝堂冉冉升起的将星——李信。

    是的,那时候的李信还是个小鲜肉,不像现在,已经变成了一个糟老头了。

    李信听了嬴政的话,粗略的算了一下,伸出两个指头:“二十万足矣!”

    嬴政大喜过望,直呼靠谱。

    李信的报价,比王翦整整便宜了三分之二。

    这可太划算了。

    就这样,李信带着二十万大军出发,南下灭楚了。

    起初,一切都很顺利。

    李信按部就班的行军打仗,充分展现了他的军事才能,打的楚国节节败退。

    二十万秦军灭楚,看来要成功了。

    ......

    就在这时候,意外发生了。

    李信的大军已经深入楚国腹地。

    陈县,这个大秦头号反城中,暗流涌动。

    这一次,陈地百姓没有直接造反,而是不断的游说昌平君,试图拉拢他。

    “您也是楚国的公子,如今坐视秦国灭楚,您于心何忍呢?”

    起初,昌平君不为所动。

    他的父亲是楚国母亲是秦国人,他应该算是哪国人了?

    在当时看来,他既是楚国人,也是秦国人。

    按照大秦的算法,父楚母秦之人,就是秦国人,与土著秦人是同等对待的。

    昌平君在秦国生活了许多年,在大秦朝堂中担任着十分重要的职位。

    他本人深受嬴政信任,未来前景光明。

    如今,秦国的国力强盛,是处于上升期的天下第一强国。

    而楚国呢,政局动荡,楚王昏庸,连战连败,国土沦丧,正在走下坡路,甚至很有可能被秦国所灭。

    理性的分析之后,继续做秦国人对昌平君最有利。

    如此脑子有泡,才会这时候放弃秦国国籍,回归楚国。

    但人不是冰冷的机器,指挥按照既定的指令,做出最有利的决策。

    人是感性的动物,他们在很多时候,都会做一些疯狂的决定。

    明知道很亏,明知道这样做对他们没有好处只有坏事,但他们还是会这样做。

    有的时候是因为信仰,有的时候是因为情感,有的时候是因为其他一些不可名状的理由。

    这是人的脆弱之处,也是人性的伟大之处。

    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人物,我们才总能感到,原来历史是有温度的。

    ......

    现在,昌平君就做出了一个十分“愚蠢的决定”。

    他要四九年入国军——回归楚国了。

    他这么做的理由,早就随着时间的流转而烟消云散了,谁也不知道。

    鲸仙人觉得,可能是近乡情更切。

    在楚国故地生活的这些日子,激起了他血脉中的某些东西吧。

    他的直系男性祖先们,创建了这个国家。

    从南方蛮夷,一路披荆斩棘,成为了天下强国之一,这本是就是一首可歌可泣的史诗。

    从前在秦国时候,还不觉得什么。

    回到楚国之后的昌平君,发现他是真的热爱这个国家。

    这才是真的爱国。

    当爱国能够带来利益的时候,就连山沟里的野猪都是爱国的。

    在这种情况下,任何宣示爱国的语言和行为都是可耻的。

    爱国的大旗之下,藏了太多的蝇营狗苟。

    他们不是爱国,只是爱爱国带来的钱。

    当爱国不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