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扶苏造纸(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在纸被发明之前,大秦主要的书写材料是简牍。

    简牍的简,一般是细长的竹片,少数是木质的。

    简牍的牍,一般是粗长的木片,当然也可以是竹质的。

    在始皇帝时期,曾经有人给始皇帝上万言书,总共用去了三千多片竹简木牍。

    这些简牍,要两头牛才能拉得动,足见简牍的不便。

    当然丝绸布帛也是一种很好的书写材料。

    但是太贵重了,只有上层的贵族才能使用。

    对于普罗大众来说,这不是书写材料而是珍贵的财物啊。

    用来写字?怎么可能,谁会拿黄金来擦屁股呢。

    所以说,扶苏造纸是大秦文化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事情。

    纸这种价格低廉的书写材料,便利了秦字的推广,促进了大秦典籍的普及,同时也是大秦先进文化向外传播的重要载体。

    扶苏造纸则是大秦文化走向了繁荣与昌盛起点,造纸术一直稳稳的位居大秦百大发明前列。

    ……

    据说,扶苏造纸的故事是这样的。

    一日,扶苏来到内廷,见到宫殿内的竹简堆积如山,官吏们往来搬运十分不便。

    于是萌生了制造一种轻薄的书写材料的想法。

    但进行书写材料的革新又谈何容易呢?

    扶苏皇帝为此忧心忡忡,他苦思冥想以至夜不能寐。

    在某天深夜,他突发奇想:为什么不能利用植物的纤维来制造书写的材料呢?

    想到这里,扶苏异常的兴奋。

    他赶忙从龙床上爬起来,开始进行实验。

    造纸的过程是艰辛的,扶苏皇帝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但他始终没有放弃。

    后世一直有人将扶苏造纸视为天才的灵光一现,但事实绝非如此。

    扶苏皇帝多次谦虚的说道:“世界上哪有什么天才呢?所谓天才,不过是百分之一的聪明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此言得之。

    ……

    根据《二世皇帝实录》记载,扶苏造纸是在秦二世元年二月二日取得成功的。内廷的肱骨之臣全部参与到了扶苏造纸的行动当中。

    吏部主事为曹参,负责将丝、麻、竹、草等植物切碎,这是造纸的第一步。在切割的过程中,不停的浸泡、摔打,获取植物纤维。

 &n-->>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