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银行(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一般。”

    现在没有流通的钞票,但是一些信誉良好实力雄厚的大商行,为了避免路上押运金银的风险,弄出了专属于本商行的票据。

    由商行掌柜签名的本票,写明了金额,不论是谁拿到了,在他们的任何一个分行都可以兑换成现银。

    不过那也只是在商家之间流通,并没有在市面上流通。

    流通的程度,跟商行的信誉度有着很大的关系。

    庆熙皇帝提出来的只是在这几十家盐商内部流通,倒也跟那个差不多,只是这个网络比任何一家商行都要大,流通性也比任何一家商行的本票要强。

    他们到各省去铺开销售渠道,只是卖盐,那肯定不合算,别的生意也会参与进去。

    用这种钞票,确实要方便很多。

    但他们还是有一些疑虑,担心这家银行会滥发钞票,数据不透明,最后还是变成一张废纸。

    不管是朝廷的信誉,还是皇室的信誉,在众人眼中还不如那些大商行的信誉好。

    因为那些大商行不讲信誉,就要受到这个社会的制裁,会落一个身败名裂。

    但朝廷和皇室,都属于那种不可管制的存在,他们犯错的成本接近于零,犯再大的错都不会受到惩罚,自然就难以让人相信。

    庆熙皇帝知道他们的疑虑,又表示:

    “这样一家银行,大家共同入股,共同管理,一年需要印发多少钞票,由大家共同决定。可设一个董事会,皇室派人出任董事长,其余董事五十人,由每家指派一人出任。每年印钞数额多少,董事长无权决定,需要董事会至少三分之二的成员同意,才能通过。”

    他这么一说,那些人就安下心来。

    只要印刷钞票的权力不被皇室抓住,就不用那么害怕了。

    超过三分之二的成员同意才能通过,也不用担心滥发的问题。

    谁都知道使用钞票比使用金银铜钱要方便得多,担心的就是一个信誉问题。

    现在这样一家银行,由皇室盐场来为它的信用背书,也只是在内部流通,而且印刷数量多少还需要三分之二以上的成员同意。

    这就比较让人放心了。

    等于说这就是他们这些未来的盐商们自己成立的一家银行,那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呢?

    经过庆熙皇帝细致耐心的讲解之后,大家一致同意了成立这么一家银行。

    这就是大虞第一家银行。

    插手盐业,柳青图谋的可不只是卖盐的那些利润。

    更大的图谋就是这一家银行。

    只有以盐为饵,才能将这么多有实力的家族笼络到一起,开办这么一家全国性银行。

    没办法,这个世界还没有发现石油,现在盐就是硬通货,只有这个东西才有资格为钞票的信誉背书。

    他说的这钞票只是在内部流行。

    但是他相信,只要信誉没问题,大家用习惯了,就会要求扩大流通面。

    到时候再引入更多的工业产品来为钞票的信誉背书,以后在市面流通,取代金银铜钱,就指日可待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