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3 货币革新(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藏钱的人都希望自己的钱体积小一点,这样才好藏不容易被发现。如果有价值一贯的金币他们还会藏一千枚铜钱吗?”岳山反问道。

    “你说的有一定道理,可藏银币和金币的人多了,一样会造成银币和金币不足啊。”李世民问道。

    “圣人你想,是铸造一枚金币容易还是铸造一千枚铜币容易。”岳山笑道。

    “对呀,我怎么没想到。哈哈还是翠岚你聪明,困扰天下人千年的难题被你一语道破。”李世民恍然大悟,大笑道。

    岳山笑了笑,倒没有得意,而是继续说道:“天下还是穷人多,使用量最大的还是铜币和小银币。金币和大银币用的人少,他们想藏就藏,只要不藏铜币就不会引起钱荒。”

    “对对对,翠岚高见。”李世民高兴的道。

    他这么高兴不只是解决了钱荒问题,还有一方面是好名。

    困扰历朝历代的钱荒问题在他这里得到解决,这是大功绩,必将为后世人所铭记。

    “金币和银币更多的是惠及国家和商业,对百姓的影响不大。百姓都很穷,身上能装个三五文就不错了,对金币银币没什么需求。”岳山继续说道:

    “但商人不同,他们的交易需要大量现钱。几贯十几贯还好说,要是几十上百贯甚至成千上万贯就麻烦了。携带这么多铜钱出门不便,还容易遇到危险。”

    “有了金币就方便多了,几百贯一个小箱子就能装下。如此就能使商业更加繁荣,朝廷收更多的税。”

    “好好好,说的太好了。”李世民开心不已,不过他并没有失去理智,而是问道:“不过钱币关系国家稳定不能操之过急,你准备如何运作?”

    “圣人所虑甚是,此事需缓缓图之。我以为朝廷不能急于露面,而是隐于幕后操控。明面上由娘娘的皇商行建立银行,先铸造银币和金币。”岳山认同的道:

    “也不能直接当成钱币使用,而是作为皇商行的信用凭证使用。”

    岳山的计划是先开银行铸造金币和银币,但暂不对外流通,而是作为皇商行以及棣州的内部信用凭证。

    也就是说,金银币最开始只能在皇商行控制的店铺以及棣州使用。但不要小瞧它们两家的影响力。

    棣州已经是大唐最繁华的商业中心,皇商行也是大唐最大的商行,通过它们金银币能以最快的速度被全国人所熟知。

    然后再用别的手段刺激一下。

    比如想参与玻璃拍卖,必须先把钱粮换成金银币才行。最后没有竞拍失败,还可以再换回来。

    比如完成岳山的任务不再发盐引而是给金银币,用金银币可以直接去盐场提盐。甚至从其他地方兑换的金银币一样可以直接去盐场买盐。

    到时候那些贪图盐利的人会不会跑到皇商行购买金银币,然后去棣州买盐?

    不用怀疑,这几乎是必然的。

    这就相当于是把金银币和食盐、玻璃、香皂、香露等等商品挂钩,具备了一定的信誉保证。

    这些商人体会到金银币的方便之处,肯定会试着用在其他地方。当有一部分商人选择接受金银币,就等于很快会被全国商人所接受。

    到时候再由朝廷出面顺势颁布新的钱币政策,风险小也不会造成任何动荡。

    而且此法还有个好处,能避开朝臣的掣肘。货币政策变更这么大的事情必然要经过朝臣一致同意才行,可关系到国本的事情没有那么容易通过,被否定的可能性很大。

    而现在呢,变成了皇商行和棣州两家的事情。纵使朝臣发现了问题,也不好说什么。等民间接受了金银币,自然就没人反对了。

    这就是岳山的货币计策。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