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0 货币(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懂真没必要。

    当然了,文章之类的继续用文言文写还是没问题的。不能一口吃成个胖子,慢慢来,先从公文改变。

    折子写好后直接送进宫他就没管了,重心开始放在银币上。

    这个折子才真的不好写,必须要让李世民明白货币的重要性,又不能出现太过于专业的词汇,比如给他讲金融他也听不懂。当然,主要是岳山自己也不懂。

    他只能用自己所知不多的知识,再翻译成唐朝人能听得懂的话来解释这个问题。

    总之一份折子涂涂抹抹写了四五天才勉强写完。

    这还不算完,为了增加说服力,他想直接拿着实物去见李世民。所以折子写好后他就把书院事业部的于志明叫了过来。

    让他召集了一大帮子木匠、铁匠、银匠、石匠等等匠人过来研究如何铸造银币。

    唐朝正经的货币只有两种,一种黄金一种铜。而且黄金只能作为财富的象征进行储存,不能再市场上流通。

    出去吃饭用黄金付账,别人找不找的开且不说,首先是违法的,朝廷规定不允许使用黄金结算。

    当然了,这只是指普通小额交易。真正的大宗交易还是用黄金的,但这种情况特别少,不具有代表性。

    所以市面上流通的货币就只有一种,铜,准确说是铜钱。绢帛粮食也可以换东西,但这就属于以物易物了。古代经常闹钱荒就是这个原因。

    初唐的钱荒非常严重,很多后世人或许无法想象,如此强大的初唐一半交易都是以物易物。

    钱荒对经济对国力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老百姓也不方便,所以岳山就想对货币下手。

    首先就是把白银变成合法的货币参与到交易中来。

    但把白银变成货币也分许多种情况,是如原来的历史上那样用散碎银子银锭之类的直接当货币使用,还是更进一步铸造成银币。

    岳山是倾向于后者的,前者太麻烦了。而且收税什么的还要重新把碎银子铸成银锭,这中间太容易滋生贪污了。

    原本的历史上就有火耗一说,火耗就是把碎银子铸成银锭会有损耗,这个钱必须百姓补起来。

    事实上大家都知道,火耗就是扯淡,然而这种杂税一直收了几百年,很多贪官污吏把火耗定的比正税都高。

    岳山觉得,不管从哪方便来说,直接搞银币都更加方便。

    可金属货币的铸造方法也分为许多种,和铸造铜钱一样浇铸还是锻铸?

    浇铸成本高质量也差很容易被造假,锻铸需要机械,然而唐朝还没有。但岳山依然选择了锻铸。

    虽然他不是学机械相关专业的,但见过冲压机,还看到过老古董水力冲压机的草图。

    虽然已经记不大清楚了,但大致分为几个部分还是知道的,结合现代电动冲压机的模样,仔细琢磨应该能造的出来。

    所以他把那些工匠召集到自己的小院,一起研究冲压机。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