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9 匠籍(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孙孙永远是匠人,必须要学习祖辈流传下来的手艺,必须从事祖上从事的工作。以此来确保手艺不会失传。

    但管仲在颁布匠籍的时候也同时制定了附加条款,提高匠人的社会地位,给予他们丰厚的俸禄,所以当时匠籍是非常吃香的。

    后来的事大家都知道,士农工商成为主流。虽然匠籍还存在,但那些附加的优厚待遇全部被取消。

    工匠的地位直线下降,匠籍的地位也就比jiàn)籍高那么一点。

    入了匠籍的工匠子连平民都不如。平民可以选择种地、读书、经商等等行业,只要有那个能力行行都可以做。

    入了匠籍的人家是真的惨,子孙后代也是匠籍不能转行,遇到的主管心善了还好,遇到那种比较苛刻的,子也就比乞丐强。

    历史上不给工匠发工资导致的惨案简直数不胜数。

    可以说一入匠籍祸及子孙,民间手艺高超的艺人宁愿饿死也不愿意入匠籍给朝廷干活。

    现在那些拥有匠籍的工匠,大多数都是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即便是改朝换代他们的份也无法改变。还有少部分是朝廷强制入籍的。

    岳山知道这种况不对,也已经有了改变的计策。不过这个实现计策需要很长时间去运作,眼下不急。

    很不巧的是梅家就是匠籍,据说从三国东吴时期就是造船的工匠,一直传承到现在。

    不过造船在任何时代都是高端技术,他们家的生活虽然算不上多好,但也绝对不差。起码比木工、石匠、泥瓦匠之类的强太多了。

    岳山可是见过工部直属工匠的样子的,那就是一群叫花子。

    不过还是那句话,人总是不满足的。和普通工匠比起来梅家的生活已经算是不错了,可他们更想如普通人一样生活。

    当然,这也不算错,毕竟人往高处走。

    而且这家人不光敢想,还敢去做。

    岳山和段纶的关系比较好,从他那里打听到一个消息,梅家是主动要求来棣州的。

    当时工部从苏州府船厂抽调工匠,大部分人都不愿意离乡背井,梅家是第一个报名的而且是举族迁徙。

    知道这一点后岳山也非常高兴,他最喜欢这种敢想敢做敢搏命的人。因为这种人不会拘泥于既定成规,敢于创新。

    而岳山要建的这座造船厂恰恰不是什么正经的船厂,它是要造海船的。对于此时的大唐来说那是一种全新的船体结构。

    关键是岳山对海船的了解也不多,他只知道大体的轮廓,至于如何实现需要技艺精湛的匠人凭借经验去填补。换成那种老成守旧的工匠还真不合适。

    而今天岳山把梅家的人叫过来,也是为了试探一下他们对新式海船的看法。如果因循守旧那就把他们当成普通匠人对待,如果有想法就重用。

    想到这里岳山问道:“梅大匠,你们造过海船吗?”

    “造过,战船、河船、海船小老儿都造过。”梅艨连忙道。

    “那你能和我说说海船和河船有什么区别吗?”岳山又问道。

    【】喜欢就分享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