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二章 棉花(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
    在棉花没有普及之前是怎么过冬的?前面已经说过,有钱人可以用毛皮褥子,有木棉的地方就用木棉填充被褥。

    没钱又没有木棉怎么办?只能用绒草、稻草等物品填充棉被。保暖能力有多差可想而知。甚至有些人到了晚上就把自己埋在草堆里过冬,这样的人还不少。

    别说古代,前世岳山听他父母讲小时候的故事,也是钻了好几年草垛才活下来的。

    他的父辈小时候都过了好几年这样的穷苦日子,更别提唐朝的老百姓了,只会更惨。

    四姓坪在天子脚下,他们又是朝廷专门迁徙过来补充京畿人口的,赈济的各种物资很齐全,即便如此冬天也非常的难熬。

    至于远离京畿的百姓日子是什么样的,虽然他没有见到,但大致也能猜到得到。

    现在有了这个能力,肯定要为百姓做些什么,棉花就是其中之一。有了它,想必百姓的日子就能好过不少。

    而且棉花还是战略物资,有了棉衣就能最大程度的保证军队冬季作战能力。

    最直观的来说,北平在古代被称作幽州,唐朝时期还属于北部边关,冬季气候寒冷居住条件很差。

    有了棉衣,就可以大量的往幽州移民,把幽州变成繁华地带,为以后的讨伐高句丽创造良好条件。

    甚至打败高句丽之后统治辽东,棉花也能起到重要作用。

    这些都是远的且不去说它,就说眼前。哮喘病人不适宜穿皮草,长孙无垢、李丽质等人冬天的日子就比较难熬了,大多数时间只能躲在房间里。

    有了棉衣她们就能更好的过冬,还有比这更能讨好李世民的吗?

    所以不管从哪一方面来说,他欠的这点人情和收获比起来简直不值一提。而且这样一来二往也能加深他和这些人的关系,何乐而不为。

    吃过早饭,岳山就沐浴更衣焚香泡茶……他这么做倒不是瞎讲究,而是想通过这个过程达到静心的目的。

    李世民强调了好几次字帖,岳山可不敢不给,干脆就趁今天在城里写出来给他送过去算了。

    中国文化里‘静心’占据很重要的一环,吃饭要静心,品茶要静心,下棋抚琴要静心,思考问题要静心,写字画画也要静心。总之一句话,万物皆可静心。

    前世岳山练字的时候也追求过‘静心’,可惜。在信息大爆炸时代想静心太难了,连睡前那一小会儿的空当都要拿出手机玩一玩怎么可能静的下心,起码他做不到。

    但穿越到初唐之后,没有电视没有电脑手机,没有任何的娱乐设施,甚至连书都没有。刚开始那一段时间他觉得很煎熬,慢慢的习惯这种生活后整颗心都沉寂了下来。

    用玄幻里的话来说,他的精神得到了升华。静心对他来说不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

    所以他的字才进步的如此之快,只用了一年多的功夫,连裴矩、李世民和长孙无垢这样对书法有研究的人都大为惊讶,认为有名家的潜力。

    慢慢的融入这个时代之后,岳山也开始学习这个时代的特色。比如通过沐浴更衣焚香泡茶来达到静心的目的。

    而效果也非常明显,一套流程下来他的思维确实被放空,达到了平心静气的目的。

    然后他就走到书桌前,展纸研磨,提笔落下两个字“十思”。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