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7 无题(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岳山道:“这话你应该给象儿说。”

    李承乾表情一僵,给自己孩子成人错误实在有违他受到的教育。不过看李象一脸委屈又倔强的样子,心中叹了口气,算了算了,反正没外人。

    “好了好了,你说的对行了吧。”

    “哼。”李象瞥了他一眼,不屑的把头扭开。

    李承乾就更尴尬了。

    岳山知道他能说到这个程度已经很不容易了,再不给台阶下就真的要出现隔阂了。

    就对李象说道:“礼貌,礼貌,礼貌。”

    李象这才不情不愿的道:“我也有错,不该这样和您说话。”

    李承乾揉了揉他的头,苦笑着对岳山道:“你比我这个当爹的更像个爹。”

    岳山只是笑笑,转头对李象说道:“你去外面骑马去吧,我有些话要单独和你爹说。”

    李象起身来到车辇外面,在侍卫的协助下骑上了一匹马。

    等他离开岳山才叹了口气说道:“我准备把象儿送到军校去。”

    李承乾有些紧张的问道:“怎么了?出什么问题了吗?”

    岳山道:“他掌握了太多超前的知识,渐渐开始变得骄傲自大起来。”

    李承乾表情也严肃起来,骄傲自大绝对是为君的大忌:“送到军校就能扭转这种思想吗?”

    岳山道:“他还小,可塑性强。让他离开熟悉的环境就没有骄傲的资本了,再佐以心理疏导扭转这种思想是没问题的。”

    李承乾道:“教育的问题您比我擅长,该怎么做就去做吧,我相信您。”

    这种信任让岳山很感动,道:“放心,我一定会把他教好的。不过以后未经我的允许不要再让他接触政事了,在他面前提都尽量少提。”

    李承乾道:“好。”

    ……

    今年过年尤为的热闹,不但封疆大吏回京述职,就连诸侯国也要派遣使者进京朝觐,再加上各藩属国的朝觐团,含元殿都显得有点拥挤了。

    热热闹闹的过完年,朝廷终于宣布了西征统帅的人选。

    江夏王李道宗。

    西征军行军大总管,兼大月氏都护府大都护,统管大月氏区域内所有事务,拥有先斩后奏之权。

    听到这个命令后西征军将士们自然是很开心,这个人他们熟悉啊,老上级了。

    而且还是宗室大将,大家就更放心了,起码朝廷不是派他们去当炮灰的。

    萨珊使节美伽帕诺斯也很高兴,让李道宗去可见大唐对这场战役的重视程度,萨珊有救了。

    最不愿意见到这种情况出现的自然是阿拉伯帝国的探子。

    阿不都热依提马上派出了信使火速回国,把这个消息告诉哈里发,让他们做好应对准备。

    新年刚过完,李道宗就带领人马以及辎重后勤部队踏上了漫漫西征路。

    为什么要这么早就出发呢,原因很简单,气候。

    长途行军对天气的要求很高,绝对不能在夏季行军。天气本来就很炎热了,还要穿着甲具赶路,能让人脱水而死。

    冷还可以靠添加衣物解决,热是真没办法。

    所以行军一般会选在春季气候比较凉爽甚至比较冷的时候出发,到地方差不多就已经夏季了,刚好可以开战。

    等仗打完差不多就到秋季了,天气逐渐转凉,刚好班师回朝。

    西征军要远行万里,等春季再出发还没走到目的地天气就热了。刚过完年顶着寒风上路,可以在夏季到来之前赶到大月氏都护府。

    西征军出发大唐并没有因此就变得安静多少,国内各种大动作大建设不断。

    钱如流水一般花出,张鸿这个钱袋子都有些扛不住了,不停的劝说大家稳一点。

    其他人当着他的面答应的很好,转头该干啥就干啥,要钱的文书是一份接一份的往户部送。

    户部门口天天都挤满了来要钱的人。

    话说岳山这边,终于写完了《汉武大帝》,检查完没有问题之后就拿着去见了李世民。

    这部书真的是大部头,有三十多万字。

    李世民本想每天看一点,结果翻开之后就再也放不下,一口气看完之后忍不住为汉武帝叫好。

    “真乃旷世奇书也。”

    “怎么个奇法?”长孙无垢附和的问道。

    “角度奇,看过此书让人能更加清晰的了解汉武帝的一生,知道他为什么伟大。”李世民道。

    正在兴头上的他就给长孙无垢分析了一番这书奇在哪里,而汉武帝又伟大在哪里。

    首先这部书对历史背景介绍的很清楚,汉朝的局势、匈奴的情况、汉朝周边各国的情况。

    甚至连气候变化都描写了出来,并把汉武帝的很多政策和气候联系在一起进行解读。

    比如汉武帝时期恰逢全球气候变冷,天气变的反常,继续用以前的耕种方法种庄稼,减产还是轻的,稍微严重点就是绝收。

    面对这种困境,他组织专业人员寻找新的耕种方式。比如按照垄种庄稼,等出苗后就用给庄稼培土,后天增加根系的深度。

    种种措施下来,总算是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庄稼种植问题,虽然减产是难免的,但起码不会绝收了。

    还有汉武帝为什么要急于求成,一年的时间往河套地区迁徙了七十万户百姓?

    他不知道这么做会造成大量百姓死亡吗?

    知道,可不这么做没办法。

    因为气候异常导致中原连年大灾,而外部又要发动对匈奴的战争。

    有限的资源要么用来赈灾,要么用来充当军需打仗,二选一的问题。

    汉武帝选了第三个答案,把灾区的人迁徙到肥沃的河套地区。

    灾民得到了安置,河套得到了开发变成了大汉新的产粮区,大汉有限的资源可以用来打匈奴。

    至于因为迁徙死亡的无辜百姓,已经顾不了这么多了。

    可以说汉武帝在堪称遭遇天谴的情况下,打出了大汉的天威。

    当然,也指出了他的很多缺陷,比如人才培养方面就做的不行。

    到了后期居然挑不出堪用的大将,连李广利这种只能说合格的将军都拿来当统帅使。

    也因为缺少合格的统帅,后期他不得不放慢了进攻的脚步。当然,还有一方面原因是家底已经快打空了,必须休养生息。

    这部书对李世民来说借鉴意义实在太大了,他可以从其中找到适合大唐的方法,也可以以此为标准勘误自己的政策。

    所以他才会这么的爱不释手,才会这么兴奋。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