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郭帆(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演,他跟我说13年的时候,彼得杰克逊本来打算投资想把他的短片《光环》系列拓展成长片,后来,索尼方面撤资,这次的《第九区》,彼得杰克逊也挂名了制片人,而且投资了1500万美元,还帮着找了华纳公司做发行!”

    《第九区》,制片成本大概4000万美元,沈明投资600万美元,片酬80万美元+票房分红百分之八。

    彼得杰克逊投资1500万,尼尔本人砸了600万,剩下的都是乾澄影视投资。

    华纳只负责发行,却能收取百分之三十的票房分红…

    没办法,这是大制片厂、大发行机构的优势!

    郭帆看了眼宋哥,而后继续盯着沈明…

    “郭导、老宋,我大概知道你们的意思,说实话,我不看好国产科幻片!”

    “…为什么?”

    沈明解释道:“我觉得科幻片最基础的东西就是世界观设定,而中国导演在做科幻片的时候,下意识的就把这些忽略了!”

    “比方说卡梅隆拍摄《阿凡达》时,先编制了一本《潘多拉星球百科全书》,为什么有些山可以在潘多拉星球悬浮?因为矿石含有常温超导物质;为什么潘多拉星球的磁场是紊乱的?因为附近有几颗别的行星;潘多拉星球应该长出什么样的植物动物?动植物的形状必须符合这个星球的环境;还有,他甚至为了区分潘多拉星人和地球人,找语言学家编撰了新的语言…”

    “这些我都有做!”

    郭帆把随身带着的黑包拿到了桌面上,一沓稿纸:“这是我们为《流浪地球》编制一百年编年史,从1977—2075,让大家了解整个事件是怎么一步步发生的…”

    沈明接过稿纸,上面果然写了一堆密密麻麻的东西,包括谁预测太阳会在一百年内发生氦闪,联合国在什么时间向全世界公布“流浪地球”计划…

    “这是我们制定的概念设计图!”

    郭帆打开平板电脑,一边指着上面的画像,一边说:“50年后人类世界是什么样子?房间是否还有墙壁实体?文化娱乐是什么样子?各种汽车是什么样子?只有把这个世界真切地描画出来后,编剧才知道你描绘的是怎样一个世界,他们才能够在这个基础上再去编故事!”

    “我们做了三千多张的概念稿,包括行星发动机、地下城、运载车等所有场景的细节构思,分镜头画稿达到了8000多张!”

    “还有,我觉得‘带着地球一起逃亡’符合我们东方人的思维!”

    “之前,我去和工业光魔聊特效的事情。他们听完我的介绍,吃惊地问我:为什么地球出现危机后,中国人不是逃离地球,而要带着地球一起跑?”

    “我的回答是:我们买房子买的不是物理空间,而是一个家庭,里面住着父母、老婆、孩子,这个物理空间承载着我们所有的情感。中国人特别有家国情怀,即便发生了灾难、战争,很多人也不愿离开家乡,死也要死在那儿。”

    沈明一边翻看着平板电脑上设计稿,一边听着郭帆在耳边讲述《流浪地球》诞生的事情…

    他已经对这个项目感兴趣了!

    但问题来了…

    才答应了和奶萧一起浪三个月,转过头,又踏马跑去片场,这样不好!

    郭帆说完,有点忐忑不安的看了看沈明,后者抬头:“两个问题!”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