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9 章(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红李二人将两人一猫送到家,并把猫安顿好才离开。

    待外人一离开,郑绥就迫不及待拿过茶几上特意借来的繁体熟排《燕史》来看,猫咪“喵”的一声跳他腿上团好。

    郑禹先去洗了澡,洗好后,正要叫他家祖宗去洗澡,就见郑绥看书看得一脸苦大仇深。

    【隱皇帝,代宗第二子諱謙也。代宗即位,拜右衛大將軍、鄭州都督。秦王誠長而賢,代宗愛之,方屬以為嗣,誠薨,代宗不豫,悲哀疾劇,乃以謙屬諸將相。侍中徐稷曰:“皇子謙未封王,請亟封之。”未及封而代宗崩。

    泰寧十八年十壹月辛巳,皇帝即位於柩前,次年改元永熙。

    ……

    永熙元年秋八月,北狄來犯,涼州大都督鄭旭退之。

    ……

    五年秋八月,北狄來犯,左右千牛衛大將軍鄭旭領行軍大元帥退之。

    ……

    六年三月己酉,奸臣害太師鄭旭身死。

    ……

    六年秋,鄭謹反。

    十年六月癸卯,皇帝崩,燕亡。】

    燕隐帝在《燕史》中都没有单独有一篇帝纪,而是放在燕代宗姬璿之后。

    隐帝朝短短十年的历史,总结起来就是一部杀人史。

    杀太子太师、杀鲁王赵王、杀各大都督、杀尚书左仆射、杀吏部尚书、杀太尉、杀太师、杀中书令、杀十六卫大将军将军数人、杀御史大夫、杀宗正卿太常卿等等等等。

    用杀人如麻来形容一点儿也不为过。

    都杀成这样了,姬谦的谥号居然是“隐”而不是“厉”。郑绥蹙眉不解。

    然而现在并不是追究给姬谦上谥号的傻逼,而是他的阿爹在永熙六年被奸臣害死,大兄造反了。

    郑绥把书翻得哗啦啦响,一本没找到父亲的列传,就换一本。

    郑禹看他很捉急的模样,问道:“祖宗,你在找什么?”

    “阿爹,还有、大兄。”郑绥说。

    “我帮你一起。”郑禹拿起一册书,“那两位祖宗叫什么名字?”看郑绥没反应,又打字问了一遍。

    郑绥写下:【鄭旭鄭謹】

    两人就一册一册翻。

    “这里。”郑禹先找到了郑旭的列传。

    郑绥立马拿过去看。

    【鄭旭,鄭州滎陽人也。旭姿貌瑰偉,少有文武材略………………六年為奸臣所害身死,其宅付之祝融,死逾三百。】

    不仅是父亲身死,就连靖国公府也被一把火烧掉,死了几百人?!

    郑绥拿书的手控制不住抖了一下,书没有拿住,哐当一下砸布偶猫的头上。

    “喵~~~”彤管被砸得一懵,然后不满地叫了一声,舔爪子洗脸。

    郑绥随意呼噜了一下猫脑袋,不死心的又看了一遍,然而字还是那些字,并没有因为再看一遍就有所改变。

    “郑绥,这个,郑谨的列传……”郑禹把书递给郑绥,声音几不可闻。

    郑谨被归类于逆臣。

    郑绥几乎是用抢的把书拿过去,仔细看。

    前面那些略过,到永熙六年,郑谨忽闻噩耗,命凉州十三州边军不抵抗,引北狄入红原关,奔袭中原腹地,而后郑谨与幽州都督一同夹击北狄军队,将之击溃,再后又联合潭州都督、徐州都督以清君侧之名,短短几月连下数十城。

    永熙七年后,燕朝各地纷纷起义,割据政权多时甚至达十几,其后一百多年里,战乱频发,民生凋敝,曾经辉煌一时的燕朝成为了历史的尘埃。

    史书里没有记载郑谨最后卒于哪一年,在郑谨率军攻陷永安城后记载就戛然而止。

    “什么垃圾!”郑绥狠狠将书砸在地上,气得双眼通红,胸膛剧烈起伏。

    郑禹赶紧把书捡起来,仔细看有没有哪里摔坏,摔坏还得赔呢。

    郑绥瞪着摊了一茶几的《燕史》,那架势,分明就要想烧书哇,郑禹赶紧把书都收起来,不让祖宗看到。

    “尔等后人胡乱编史,可恶该杀。”郑绥愤愤。

    郑禹虽然没听懂吧,但想也知道他家祖宗这是掩耳盗铃呢,遂严正道:“这是正史。”

    “……哼!”小侯爷一偏头,拒绝相信。

    郑禹把几年前历史学家出版的通俗燕史翻开,按照时间找到燕朝末期,一句一句读出来。

    “在太极宫两仪殿里,隐帝姬谦一次次派人向诸州告急,命李复用、王建等都督火速率兵勤王。然后,王师未到,郑谨所率叛军已经兵临永安城下。

    ……

    六月初九,永安城破,历时一百七十多年的大燕帝国,开始进入了倒计时状态……

    ……

    十一日深夜,驸马都尉蒋全忠等人带着几百名士兵夜闯玄武门,此时的隐帝已换上帝王衮冕,坐在太极殿上,看着蒋全忠等人进来,看着护着他的近侍妃嫔们被一一砍倒,不禁仰头大笑。

    没有人知道燕隐帝姬谦这一刻在是否回想他十年的帝王生涯?是否会想起,他即位之初的雄心壮志?是否会想起那一个个被他屠杀的忠臣良将?

  &nbs-->>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