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三章古建筑材料的问题(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郑师傅商量了一下,如今也只有圆明园废墟里有足够的古建筑材料。

    我想着,向领导申请一下,给我们一个清理圆明园废墟的资格,我们保证,只要古建筑材料,清理出来的那些珍贵古董,全部交还给国家。”张俊平赶紧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圆明园?”书记叹了口气道。

    圆明园,基本上中国人都知道。

    只可惜,1860年的时候,和圆明园一起被英法联军焚毁,那场大火整整燃烧了三天三夜,浓烟遮云蔽日,圆明园毁于一旦。

    一起被焚毁的还有万寿山清漪园、香山静宜园和玉泉山静明园。

    万寿山清漪园就是后来的颐和园。

    慈善的时候,重新修缮了清漪园,并改名为颐和园。

    结果,1900年的时候,再一次遭到了八国联军的焚毁。

    自从圆明园再一次被焚毁之后,就变成了建筑材料市场。

    据说,光是太湖石,就拉走了几千车。

    建国后,国家也曾经对圆明园进行修复,并且对外开放。

    可惜,圆明园的悲惨命运并没有结束。

    进入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之后,这里再一次遭到破坏。

    张俊平之所以敢提出来清理圆明园废墟,利用里面的建筑材料,也是知道,国家已经准备清理修缮圆明园和颐和园。

    并且会在明年,也就是八三年的时候,正式启动清理修缮工作。

    只是,这一次的清理修缮进行的并不彻底。

    因为缺少资金,等多方面的原因,清理持续了一年,就被叫停。

    就算是这样,依然清理出来数十万件古董文物。

    可见,圆明园里面藏了多少宝贝。

    其实,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不仅仅是国外的资本家把圆明园当成是建材市场,BJ人,像郑老四他们,也都把圆明园当成是建筑材料市场。

    帮着主家修房子的时候,缺什么材料,都是直接去圆明园踅摸。

    “这个,我还不好直接答应你,这样吧!

    我和其他的同志商量一下,然后给你一个答复。”书记想了想之后,慢条斯理的说道。

    张俊平倒也理解书记的做法。

    去圆明园清理废墟,利用里面的建筑材料,这件事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

    当领导的,自然都不愿意担风险,自然是开个会讨论一下,这样将来有什么事,也算是集体决议。

    “那就麻烦领导了,我等领导的好消息。”张俊平客气的告辞离开。

    同意不同意的,先这样吧。

    大不了,让郑老四找人,私自去清理圆明园废墟去。

    反正这几十年来,民间到圆明园废墟淘宝的行为,从来就没有断绝过。

    找人去圆明园废弃去淘宝,然后他再花钱把这些材料买回来,无法就是稍微麻烦一点。

    一瞬间,张俊平都有点后悔,不该去找书记,不如直接从民间收购建筑材料。

    当然了,这也只是想想,他需要的材料不是一点半点,从民间收,很容易惹到麻烦。

    给人家留下把柄。

    所以,张俊平宁愿麻烦一点,也要走正规途径。>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