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5 章(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大气之中的各类物质相互之间的反应,更为重要的应用是各类有毒有害的化学物质的检测,减少各类会对作物有害的化学物质的产生与迁移。

    毕竟是化学,万变不离其宗,楚孑在上一世也看了不少化学方面的书,高考的时候也专门学习了一大部分超纲的有机化学内容,因此继续学习的时候倒没有感觉有太多阻碍,一脉相承的继续学习就好。

    毕竟智商的很大一部分参考标准就是记忆里,楚孑知道自己的记忆里一直都算是比较好的,甚至很多事都过目不忘,所以学习的时候也觉得得心应手。

    更何况,这对于楚孑来讲是一门新的学科,只要是在学习新的知识,楚孑就会感觉到快乐。

    另一座大山就是《植物生理学》了,当年高中生物学的实在是太浅显也太庞杂,而楚孑也没有什么契机去专门学习植物相关的生物知识,因此对他来说这才算是一个完完全全的新领域。

    但同理,只要是记忆里过关,逻辑思维能力强,学起来也不会感觉毫无头绪。

    一边学考研的时候楚孑就一边在想,看来不仅学习专业知识是一种能力,学习本身其实也是一种能力的体现,学的越多似乎也会越来越找到如何学习一门新学科的方法,让学习变得简单。

    当然了,这些都是楚孑闲暇之余分析出来的,他现在还是得每天沉

    ()    迷读书与做题,当真觉得比当初高考时还辛苦一些。

    除了这些科目的学习之外,每天睡觉之前或者吃饭的时候,他也还会看看茶学相关的资料,毕竟之前对茶学可谓是一无所知,而从茶叶的历史角度看茶学文化也是一种乐趣,毕竟楚孑对于历史方面的知识储备还是挺多的。

    时间一天天的过去,楚孑也搞定了报名,确认等等一系列系统的工作,最后,终于到了十二月,研究生考试要开始了。

    这还是他第一次去云省,虽然同处祖国的西南地区,但云省的气候比璞兰市要好了不知道多少,即使是在冬天也依旧温暖且湿润。

    云大在云省的省会,在考试前,楚孑去踩了踩点。

    虽然这里算是云省的郊区,但云大毕竟以农林渔专业闻名,校园里也是随处可见各类奇花异草,鸟语花香,走在这里,只觉得到处都是春天的气息。

    不过楚孑也并没有太细致地逛校园,毕竟他知道,一旦考上,他们茶叶研究所并不在这里。听屠銮教授说,茶叶研究所是在边陲的一座小城,基础设施和条件都很差,而且还经常要去村子里,楚孑就不敢期望太高,以免落差太大。

    研究生考试分为两天,第一天上午考政治,下午考英语,第二天上午考农学化学,下午考植物生理学和环境化学。

    第一天的考试没什么波澜,不过从考场出来之后,楚孑还是对政治考试没什么底。

    虽然材料背了很多,甚至有几道题几乎是肖老师押到的原题,但还有很多题似乎和那些材料并没有什么关系,楚孑只能把记忆中的所有材料编了编一股脑的写上去,直到考试结束铃声响起的瞬间才停笔。

    停笔的时候,他抬头见到整个考场的人似乎都还在某种迷茫的神态里,可能这就是政治吧,大家谁也不敢说学的太明白。

    第二天的考试则是让楚孑久违地感觉到了一些紧张。

    毕竟这些知识全是他临阵磨枪磨出来的,他也不知道到底快不快、光不光,而且只是一些计算和化学题也就算了,最后竟然还有几道很综合的分析题,要结合各种田地、林地的情况进行综合考量计算。

    走出考场之后,楚孑总觉得自己哪里没答全面,心里也一直惴惴不安的。

    毕竟是研究生考试,又是每个学校自主考试,自由度太大了,想来还是本校的学生比较熟悉命题的方向和答题的方式,楚孑作为一个外来者,当真是心里没底。

    更为煎熬的是考试之后的等待,楚孑加了不少学长学姐问面试的经验,但大家的回答也是五花八门,有的说要好好准备英语,有的说要提前看一些文献,没有任何一个准确答案。

    主要原因还是明自得教授已经很久很久没有收过研究生了,大家都不知道他在出席面试的时候都会问些什么问题,而楚孑又想着自己的方向有个茶文化,因此也只能大量去读茶学的专业书以及在各种史料里梳理茶文化的变迁。

    而且为了复试做准备也特别内耗,毕竟楚孑也不知道自己到底能不能过初试,万一没过明年还要再战(明年明教授还能不能收研究生也是未知数),现在准备的初试内容就打水漂了。

    不过越看茶学相关的知识,尤其是梳理茶文化的时候,楚孑越觉得自己这个专业选对了,茶学果然很有意思,甚至可以说茶文化的历史,就是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

    时间一点点的推移,终于到了二月底,成绩出来了。

    楚孑本想着按时按点的登陆网站去查成绩,但没想到因为之前绑定了云省招生考试院的公众号,还没等他打开电脑登录网页,忽然公众号就出了一条推送。

    【考生楚孑你好,你的研究生考试成绩如下:……】

    楚孑:“……”

    真是好一个猝不及防。!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