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六五章 真正的雪中送炭(中)(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希望。

    大顺在欧洲金融资本的眼中,伴随着下南洋的举动,就像是一颗冉冉升起的星星,越发明亮、越发喜人。

    大顺又没有香料癖,大皇帝估计也不是为了收一大堆的香料堆在屋子里看着爽,肯定要往外卖。

    若是能够拿下香料的欧洲销售权,这不就是一个巨大利好的投资方向?

    当然利润肯定是没法和原来的东印度公司相比,但肯定也比买国债要强。

    于是东印度公司的董事们,拿出了前所未有的热情,专门请了精通中国文化的公司职员,按照和大顺官员打交道的方式,写了拜帖请柬,希望大顺外交使团的团长齐国公赏光。

    等齐国公一来,这些商人们看到跟在齐国公后面的康不怠,一个个心里都燃起了不少的希望。

    当年刘钰去俄国搞政变的时候,康不怠留在了阿姆斯特丹,没少和这些人打交道。

    按照东印度公司的判断,刘钰算是大顺的幕后外相。

    此人既是刘钰的亲信,可见大顺这一次使节团的权力很大,完全可以谈出许多有意义的成果。

    齐国公这一次赴宴,也没有摆出仪仗,因为宴请他的又不是荷兰官方,只是荷兰的议会派和商人阶层,他也只是以私人身份前来赴宴。

    本身齐国公的使命之一,就是鼓动议会派赶走威廉四世,以新政府与法国达成和解,撕毁英荷共同防御条约。

    这些人都是将来要合作的人。

    不过现在,还不是时候,不能太早露出大顺的底线,反倒叫人掌握了先机。

    一番寒暄之后,荷兰这边主动提出了问题。

    询问一下大顺对中荷战争的看法如何?

    大顺准备怎么解决中荷战争?

    大顺对于欧洲的战局,是否有参与的可能?

    大顺是否会资助法国,甚至在印度与英国开战?

    大顺夺取东南亚之后,东南亚的香料怎么采取怎样的销售模式?

    按照大顺那边的规矩,吃饭的时候,直接问这么直白的问题,其实挺不礼貌的。

    不过齐国公今日来,就是来吓唬吓唬这些荷兰商人阶层的,他也不以为意。

    待翻译将这些问题一一翻译出来后,齐国公笑呵呵地道“老夫此番来,是为趁火打劫而来。”

    好在通译的文化水平不低,搜肠刮肚地把趁火打劫,用荷兰人都能明白的典故翻译了出来,只道“从前有个渔夫在河里张网捕鱼,他把鱼网横栏在河道里,然后拿了一条缚着石块的绳子,不停的拍击河水,使泥沙泛起,河水浑浊,鱼儿在慌乱中纷纷自投罗网,渔夫用这个方法捕得了好多鱼。但住在附近的人指责渔夫说我们饮水全靠这条河,你把水搞得这么浑,叫我们到哪里去找清水饮用呢?渔夫回答说可是,我若不把水搞浑,那就非饿死不可了。”

    “天朝就是那个把水搅浑的渔夫,现在欧洲的水已经被搅浑了,天朝是希望捕鱼的。”

    虽然距离趁火打劫的原意还差了不少,可这些荷兰人也听明白了,心道都说中国人儒雅谦和而又含蓄内敛,怎么一旦涉及到利益,就如此直白?

    这个伊索寓言的典故,用在这里,确实还是挺合适的。

    几年前大顺就在折腾自由贸易和勘合贸易,搞得荷兰民众激愤;如今早在四月份,就早早宣告了对东南亚的征服行动。

    这确实就是把荷兰的水搅浑了,使得荷兰的商人阶层没得清水喝,大顺却借机捉鱼。

    齐国公等着翻译将他的话翻译完,又道“既要趁火打劫,那就不妨说明白些。”

    “如今你们公司负债累累,正需要赔付。可现在,荷兰政府又不接管公司、天朝拿下了南洋也没人觉得东印度公司还有价值。钱,你们肯定是还不上了;你们的产业,想要卖,寻常人也不会买。”

    “不过,天朝倒是对一些东西颇有兴趣。”

    “譬如你们公司的商船。现在贸易停滞,各国都在打仗,海上许多私掠船。这商船,日后或许值钱,但现在肯定是不值钱。天朝准备买一批你们的商船。”

    “此外,锡兰以东,包括印度的一些据点,那都是天朝的战利品,这是不用花钱买的。但是,开普那地方,颇有些远,天朝若出兵,还有些麻烦。朝中有人建议,直接拿点钱,把好望角买下来。”

    “你看,这就叫趁火打劫。现在债主们急着催债、股东们希望公司资产尽快出售以兑付他们的股金;债主们虽说也可以接受资产抵债,但是,像开普殖民地之类的地方,他们也未必愿意买。至于商船,现在要卖,就你们海上到处劫船的架势,估么着也没人买。”

    “正好低价。天朝如今正有钱。这些资产对你们来说,已不值钱;但对天朝而言,还是有投资价值的,正好一并买下。”

    “趁火打劫,亦算是真正的雪中送炭,帮你们公司凑钱还账。你们觉得如何?”

    。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