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七九章和生命赛跑(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是按照陛下的旨意,进行救助和安抚。

    此次受灾最重的地区,毫无疑问就是江陵府。

    这个地方的百姓房屋多是依山而建。

    可是这次百年不遇的暴雨,造成的山体滑坡和洪水。

    让百姓们损失惨重。

    但凡是发生了山体滑坡的地放。

    所有的民居皆被泥石流给瞬间冲垮,到处都是一片狼藉。

    万幸的是江陵太守是林然的得意学生孟昭乾。

    细心的读者应该还记得这位林家村附近,孟家村的孩子。

    当年林然在林家村任教期间,曾经被调回长安城的时候。

    这位年幼的孟昭乾,在寒冬腊月的季节光着脚丫子,一路追赶着马车。

    让当时的林然憾然泪下。

    最终,林然还是得到了陛下的允许,继续返回林家村任教。

    在林家村第一批考生之中。

    孟昭乾在马周和刘根之后,位列三甲。

    多年以来这位从小山村出来的孩子,任职地点遍布大唐各道。

    可是,无论到哪里,无论到什么地放。

    孟昭乾始终不忘老师的教导,以天下百姓为己任。

    在任一方,造福一方。

    这孩子上任初期,曾经有十年未曾回家探亲的壮举。

    当时担任县尊的孟昭乾,被吏部一位官员春节私访时,在府邸逮个正着。

    问起为何不回家探亲时。

    孟昭乾的回答是。

    与其把往返半月有余的路程时间,用在访亲的路上。

    不如在自己的任职之地,好好体察民情,与百姓同乐。

    此事最终被报到了李二陛下哪里。

    李二陛下闻言也是感慨万千啊。

    鉴于他十年未曾回家。

    李二立即下了一道圣旨,令他回家探亲。

    而且将乾字赐予了孟昭钱,所以以后本书他的名字将会以孟昭乾出现。

    当时在朝堂也算是引起一阵热议。

    毕竟当时的东宫太子可是李承乾啊。

    陛下对孟昭乾的期许,由此可见一斑。

    因为陛下这样的圣旨,还是破天荒的第一次下发到一个普通县令的身上。

    孟昭乾的清廉与勤政,无论去到哪里都深受百姓爱戴。

    为任一方,长则五年,短则三载。

    每一次离开,都是举城相送的局面。

    这次担任江陵太守,更是受到了江陵百姓的热烈欢迎和拥戴。

    孟昭乾收到陛下的飞鸽传书以后。

    从陛下让加强长江河堤的巡防里,看出了端倪。

    他立即下令让所有居住在半山腰的百姓,全部举家转移。

    事实证明孟昭乾的决定是非常正确和明智的。

    看着半山腰的民居被夷为平地,淹没在泥石流之中。

    百姓们一个个的是浑身颤抖不已啊。

    他们知道,太守这是活生生的救了他们的命啊。

    感恩戴德的百姓们,自发的参加到江河护堤巡防的行动中。

    让整个江陵的百姓都对洪水灾害,有了一个更加深刻而正确的对待态度。

    孟昭乾的奏折,被飞鸽急速的传递到长安城。

    李治迫不及待的打开奏折细细看来。

    如今整个大唐最让人揪心的事情,无疑就是江南的水患了。

    “好,做的很好。”

    李治看完孟昭乾的奏折之后,也是龙颜大悦。

    “江陵府的太守孟昭乾,这次为朕和大唐的百姓立下大功啊。”

    “及时转移百姓,虽然百姓房屋受损,可是百姓的性命终究算是保住了。”

    “实乃不幸之中的万幸啊。”

    “房屋倒塌可以在建,生命没了可是什么都没有了···”

    李治不无感慨的开口说道。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陛下福泽深厚,护佑我大唐子民。”

    显德殿响起一片祝贺之事。

    “陛下,天下王飞鸽传书。”

    “王爷已经到达淮南道,鉴于淮南灾情可控。”

    “王爷已经直下江南道的金陵······”

    显德殿门口响起内侍启奏的声音。

    “好,将王爷的手书呈上来。”

    李治闻言非常开心的开口说道。

    仔细的看过林然的手书,李治更加放心起来。

    “众位爱卿,王爷说淮南道灾情在可控之内。”

    “如此朕也就放心了,如今重点就是那江南道。”

    “江南道的长江,朕这几日查阅史料,发现曾经发生过多次洪涝灾害啊。”

    “而且每次大灾之后,必有大疫。”

    “受苦的最终都是老百姓啊······”

    “陛下无需担忧,这次有天下王率兵前往江南抗灾。”

    “定可保江南各地无忧。”

    宰相房玄龄,作为林然的亲家,立即出班开口说道。

    林然的车队离开淮南道,直接就前往江南道出发。

    淮南的灾情,确实在可控范围之内。

    可是林然依然不敢大意。

    交代淮南各地官员,必须要保住河堤。

    谁主政的地方河堤决口,谁就必须要负主要领导责任。

    造成重大财产损失和百姓生命伤亡的,若是因为决策不利,巡防不利而引起的,一律从严从重处理。

    各地官员闻言,无不非常郑重的对待。

    谁都知道,天下王的话,和陛下亲临几乎一般无二。

    于是都绷紧了脑中的那根弦。

    纷纷奔赴河堤两岸的抗灾一线。

    如今淮南各地雨势已停。

    林然交代他们注意河堤两岸的水位线。

    因为林然深知,一旦水位急速上涨,才是真正危险来临的时候。

    虽然淮河不比长江,可是一旦决堤,也是百姓不可承受的痛苦。

    而且决堤之后必然会造成瘟疫的发生。

    这对于正在强盛发展的大唐来说,实在不是一个好事情。

    一旦洪水泛滥,瘟疫四起。

    各种各样的不稳定因素,也会随之而来。

    必须在源头上堵住这一切的发生,才算是真正的胜利。

    离开了淮南道,进入江南道之后。

    林然他们的汽车就很难继续前行了。

    不但路面泥泞不堪,而且还积水过多。

    林然知道就自己这汽车的材料。

    在在泥水里泡上一个月以后,估计这十几辆汽车就得报废了。

    可是相比与江南百姓,所处的险境来说。

    报废十几辆汽车,又有什么关系。

    林然穿上雨靴跳下汽车。

    “你们在后面随我前行,开车的时候仔细着点,不要滑进山沟里就行···”

    “大帅,可是这样开下去,末将怕这汽车要毁了。”

    一位将军大声的开口回答道。

    “车毁了就毁了,和百姓的生命比起来,这东西又算得了什么···”

    此时,江南好不容易停了三天的大雨,又再次席卷而来。

    豆大的雨点打在林然的脸颊上。

    让车内的平健,感觉父亲的身影是如此的高大和伟岸。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