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六章世界这么大,我想出去看看(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问的极好,这份宣纸上拓印的的确是,今日早朝的议案。”

    “至于为什么拓印出来?当然是更加有效的提高朝政的议事速度。”

    “朕,正是让众位爱卿,将各自的意见写在宣纸上,而且还要署上名讳。”

    李二陛下一口气,回答了魏征的三个问题。

    “陛下圣明,陛下圣明。”

    群臣纷纷高呼称赞。

    “如此说来,众位爱卿,对此事皆无异议了?”

    李二按压住内心的小幸福,环顾众位大臣。

    “臣等,绝无异议。”

    “此乃开天辟地之举,当名传千古。”

    一阵阵彩虹屁响起,让李二陛下愈发的愉悦起来。

    谁不喜欢听好话啊?

    谁不喜欢被人赞美啊?

    李二陛下自然不能免俗。

    “如此甚好,既然众位爱卿都同意了,那今日便散朝吧。”

    “明日早朝时间推迟一个时辰,来显德殿议事时将宣纸上交,然后领取新的宣纸,以后皆是如此。”

    “有重大事情,另行决议。”

    这下群臣都傻眼了。

    这幸福来的太突然了。

    他们竟然可以多睡一个时辰的觉觉了。

    “陛下圣明,千古一帝。”

    群臣在震惊了片刻之后。

    爆发出山呼海啸般的欢呼。

    李二陛下恍然大悟。

    原来这帮大臣,也是一样的想睡个安稳觉啊。

    不过既能让大家都睡个安稳觉。

    又能顺利的完成朝政,何乐而不为呢?

    林然这小子真是朕的福星啊。

    李二欢喜的回到立政殿,长孙皇后还未起床。

    天才刚刚亮,本来这个季节就是天长夜短的时候。

    李二陛下欢喜的爬到了床榻上。

    “二郎,今日怎么这么早?”

    “嘘···先让朕运动一番再说···”

    一番激烈的运动过后。

    心情舒坦,身体同样舒坦的李二,继续美美的补个觉。

    文武百官,同样也是美滋滋的拿着宣纸回府。

    想想以后的好日子就这样开始。

    都纷纷和自己的夫人同喜。

    可是程大将军不能啊。

    谁让他上次真的射出了十环。

    一发中的。

    如今的宿国夫人,还有几个月便到了临盆的时候了。

    还好有小妾可以安抚他那颗躁动的心。

    不然后果不堪设想啊···

    陇右境内紧靠吐谷浑边陲的县尊,并没有得到惩罚。

    他和兰州太守皆因护国有功,受到表彰。

    兰州太守派去的三千将士,同样也得到了赏赐。

    事情是吐谷浑挑起的,他们能最快的速度内,采取最果断的措施,保证了国土和百姓的安全。

    这样的官员和将士如果不被表彰,岂不是寒了天下官员和将士的心。

    怀玉,见虎,宝林和遗爱。

    带领留下来的官兵,重新塑造了一个新的吐谷浑。

    人口稀少,土地广袤的吐谷浑,让四位兄弟不得不感叹万分。

    无奈之下,一份奏折从遥远的地方被送到了长安城。

    李二陛下对这份奏折非常重视。

    立即在实施新的早朝制度后,首次召开了紧急议事。

    尚书郎林然,当然被紧急召集而来。

    这种事情,也只有他的鬼点子最多。

    而且他出的每一个点子,都是非常成功,和让人心悦诚服的。

    林然得到口谕立即便拍马而来。

    显德殿里李二陛下和文武百官,已经独自在等待他一人了。

    林然如今的地位可见一斑。

    “尚书郎来了,咱们今天的议事便开始吧。”

    李二陛下示意林然入座后,便将手里的奏折交给了内侍总管。

    内侍总管一口气将怀玉,遗爱,见虎,宝林四人连名上书的奏折,宣读了一遍。

    群臣听完都沉默了。

    不是他们不想发言,实在是无话可说啊!

    地广人稀,事实摆在那里!

    难道还让他们去那里生孩子去不成?

    就算是让他们生,也没有那个本事啊!

    李二陛下环顾众位大臣,从他们的表情里李二陛下便看到了答案。

    没办法,自己不能责怪群臣,因为他自己也没有好的办法。

    宰相房玄龄闭目苦思。

    自己的儿子,就在那里!

    无论如何也得想个好办法,帮帮遗爱。

    可是,接连几个想法,还没等他自己启奏,便被自己否决了。

    见群臣都沉默不语。

    李二陛下只得将目光看向自己未来的乘龙快婿!

    给了林然一个你懂得眼神之后,便坐等林然的策论。

    林然当然懂得李二陛下的眼神。

    如果连这都不懂,那他还混个屁啊!

    “陛下,臣有些想法。”

    林然出班启奏道。

    文武百官统统都松了一口气。

    有困难,找林然。

    这就是错不了的。

    群臣都恨不得替李二陛下说一句,爱卿但说无妨。

    宰相房玄龄,也向林然投去了感激的眼神。

    不愧是遗爱的结拜兄弟,果然够意思。

    尉迟大傻,老牛和秦琼也纷纷拭目以待!

    坐等林然的神策出台。

    “爱卿但说无妨。”

    李二看了一遍群臣,在林然出班后的表情。

    表情之丰富多彩,足够演一出戏了。

    对于这个乘龙快婿也是越看越满意。

    “陛下,微臣有三条建议。”

    “每条建议只有四个字。”

    “第一,人口迁徙。”

    “第二,鼓励生育。”

    “第三,资金扶持。”

    林然脱口而出,简单明了。

    显德殿一时鸦雀无声。

    不仅仅是李二陛下震惊了,是所有人都震惊了。

    这小子不但能出口成章,满腹经纶。

    而且还能上阵杀敌,率军打仗。

    难死人的策论,说起来也是一套一套的。

    人和人的差距,怎么就这么大呢?

    可是,你每一条只说四个字!

    剩下的让我们自己脑补吗?

    真是个急死人的小子。

    群臣一阵抓耳挠腮,苦苦思索这十二个字的意思。

    李二陛下,也是心里着急啊!

    可是他不能再接着问下去了,继续追问下去!

    岂不是显得自己这个做陛下的很没水平。

    不懂装懂,也得装,这就是领导的艺术。

    于是假装眯缝着眼睛,一副沉思状!

    李二陛下沉得住气,有些人可就沉不住气啊。

    就像咱们的尉迟大将军,那是听得连一知半解也没有。

    宰相房玄龄是个非常聪明之人,经过仔细的斟酌之后。

    宰相房玄龄开口了,也算是替李二陛下开口了。

    “尚书郎所言的人口迁徙,是不是指在我们大唐境内,人口密集的地方老百姓,迁徙一部分到吐谷浑去?”

    林然闻言点头称赞。

    “宰相所言甚是。”

    “哈哈,哈哈…朕也是这样想的。”

    “宰相对其它八个字的理解,是不是也和朕想的一样啊?”

    意思很明显,老房你倒是快点说啊!

    李二陛下微笑着继续眯缝着眼睛。

    “鼓励生育应该是和资金扶持,相辅相成的。”

    “不然这鼓励谈何而来?资金扶持定是朝廷利用国库资金,来对那些迁徙的老百姓,和多生育的老百姓进行适当的补助。”

    “因为他们对大唐的稳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贡献,这样的适当扶持实在是一件上好的事情。”

    “尚书郎的十二字方针,真是让人心悦诚服啊!”

    宰相房玄龄由衷的赞叹道。

    说道最后,他已经完全分析对了林然的意思。

    “好,甚好。玄龄所言果然和朕想的一般无二。”

    “不愧是朕的宰相啊。”

    李二看到林然那脸上笑开花的模样,便知道宰相所言完全分析的合情合理。

    于是,不忘记展示自己的智慧。

    “陛下圣明,臣等自愧不如。”

    群臣的喝彩,更是让李二开心不已。

    “陛下此事已尽决议,剩下的具体怎么个迁徙和奖励的事情,微臣就不必参与了吧?”

    “学院里今天还有微臣的课程。”

    林然恭敬的施礼说道。

    “好,爱卿尽管去吧。学院里的孩子对于朕来说,对于大唐来说,也非常重要。”

    “辛苦爱卿了。”

    这番话是李二陛下的肺腑之言。

    林然告退离去不久。

    显德殿里已经是一副热火朝天的模样。

    群臣们围绕着这十二个字,在李二陛下的带领下,进行了深入认真的学习和讨论。

    结果很好猜。

    君臣皆大欢喜。

    李二陛下决定,将河南道和河东道人口众多的省道,往吐谷浑迁徙百姓。

    凡是迁徙的居民,皆给予金钱和物质上的扶持和帮助。

    而且朝廷派大军护送,帮忙运送粮食和物质。

    全国各地开展鼓励生育工作,但凡新出生一名婴儿,可去地方府县申请补助金。

    这一补助直到孩子八岁为止。

    如今大唐虽然经过多年的繁衍生息。

    人口比初建国时增加了不少。

    可是,李二一想起来,林然描绘的那很大很大的世界。

    就感觉到人还是太少了。

    如今就连大唐附近的吐谷浑被拿下来,都面临人口稀少的尴尬局面。

    让他不得不为将来开始做更多的打算。

    朝堂上决定的事情,让群臣都很兴奋。

    这样的决策是前所未有的。

    他们很高兴参与了,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政策。

    李二临散朝时,殷切的注视着群臣开口说道。

    “众位爱卿,身为朝廷命官。”

    “更应该以身作则,身先士卒。”

    “众位爱卿也要再加把力啊!谁生的孩子多,朕就奖励谁…”

    群臣下朝的时候,都是美滋滋的回府的。

    他们要紧跟陛下的决策啊。

    为大唐的人口振兴,做出自己一份应有的贡献。

    就算是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

    果然第二日朝堂再相聚,一个个都是浑身腰疼腿抽筋的模样。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心知肚明。

    这有啥好丢人的,都是为了国家吗。

    如今这样的事情,已经上升到了爱国的高度,实在是一举多得之事啊!

    朝堂之上的决议,很快便被下发到各地方。

    百姓们得知此事,纷纷磨拳擦掌的响应起来。

    生孩子还有补助金可领,而且一领就是八年,这简直就是天上掉馅饼的事情。

    相当于朝廷帮自己养活了一个孩子。

    于是乎,每日晚上。

    不管是城里还是乡下。

    不管是老夫老妻。

    还是新婚燕尔。

    都在共同的努力着。

    他们都有一个必胜的信念。

    那就是为了国家做贡献!

    经过一番紧密锣鼓的安排。迁徙的百姓们,开始在军队的护送下,前往吐谷浑。

    路过长安的时候。

    李二陛下亲自在长安城为百姓们送行。

    “乡亲们,你们是大唐最好,最优秀的百姓。”

    “朕,知道你们也舍不得离开,舍不得这片土地。”

    “可是,你们即将到达的地方,也是我们的大唐的土地。那里需要乡亲们去建设,去开拓。”

    “无论什么时候,朕都不会忘记你们的,不会忘记你们为大唐所做的一切。”

    “朕,一定会去看你们的。”

    “朕答应乡亲们,十年以内。吐谷浑地区,不收取任何赋税,而且朝廷还有大力资金扶持。”

    李二陛下的一番话,感人肺腑,催人奋进。

    百姓们纷纷表示,一定不会辜负陛下的殷切希望。

    到达吐谷浑地区,多生孩子多种地。

    把大唐的土地建设的更美好。

    君民挥手告别,让远行的乡亲们,浑身充满了无尽的力量。

    连陛下和皇后娘娘,都来为他们送行了。

    足够他们骄傲一辈子了。

    等到自己老的的时候,也可以跟儿孙们吹吹牛皮。

    “老子可是受到过陛下和皇后娘娘接见的人……”

    最主要的是,朝廷确实给了巨大的惠民措施。

    十年免赋税啊!

    生娃还有奖励。

    这样的好事,放在以往想都不敢想。

    对于陛下和群臣一系列的积极举动,林然也是深感欣慰。

    所有的人和事,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这片土地上,正在逐渐绽放它最灿烂,最美丽的光芒。

    让迁徙的老百姓,更加没有想到的事情还在后面。

    秦怀玉,牛见虎,房遗爱,尉迟宝林。

    四位吐谷浑地区的大员,全部出城迎接新来的乡亲们。

    他们在得到朝廷的消息后,便立即行动了起来。

    手下的将士们,磊起来一座座的新居房。

    这些将士们,拿起武器就是战士。

    放下武器就是劳工。

    “乡亲们,这里的条件很恶劣,这里的土地也不肥沃。”

    “可是,他是我们自己的土地。再不好也是自己的国土啊。”

    “希望乡亲们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让这片土地变得肥沃起来。让我们吐谷浑地区也变得富裕起来。”

    “我们吐谷浑地区也会建设学院,几年以后长乐和永乐学院,学成的孩子们,将会派人来吐谷浑地区任教。”

    “等孩子们长大了,学有所成了,这里的大小官员,都将会属于乡亲们的子女的……”

    “将来这里必定是一片人间天堂,必定是一个让人无比留恋和珍惜的地方……”

    房遗爱的话,让百姓们纷纷鼓起掌来。

    孩子都是他们的心头肉啊!

    原本以为离开中原,孩子以后的学业就无望了。

    可是如今土谷浑地区的长官们又给了他们新的希望。

    而且以后的这里官员,都是从这些孩子们直接选出提拔的。

    这样只要自己的孩子努力,就可以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为土谷浑地区的建设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乡亲们信心满满,干劲十足。

    怀玉,见虎,遗爱,宝林他们命令士兵们杀猪宰羊。

    欢迎众位乡亲们的到来。

    一片火热的建设场景在土谷浑地区,轰轰烈烈的展开。

    就是在这片并不肥沃的土地上。

    将士们和乡亲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他们战胜严寒,战胜了冰冻。

    战胜了恶劣的自然条件。

    乡亲们的新房全部砌好了火墙。

    这是林然临走时告诉他们的取暖方法。

    至于煤炭林然更是告诉了他们一个地方。

    结果回来的将领说,一镐头下去就能挖出来煤炭。

    让四位土谷浑的长官欣喜异常。

    他们这个小十弟,真是算无遗策。

    于是,又一封奏折从土谷浑地区飞往了长安。

    奏折中四人感念陛下圣恩。

    高高拍起了彩虹屁。

    让李二陛下看完看着便龙颜大悦起来。

    最后话锋一转,重点来了。

    ‘陛下啊,土谷浑地区的冬天实在是太冷了。有些地方就算是夏天,都会飘雪,更何况冬天啊,臣近日下乡巡查,看到了老乡大量的牛养被冻死,老乡在自己的房屋了瑟瑟发抖,臣于心不忍啊,想到长安城里的火炉,想到尚书郎屋里的火墙,臣觉得也应该让我们的老百姓,在冬天感到温暖,于是臣派士兵们四处寻找煤炭资源,托陛下的鸿福,臣等找到矿源了,而且很丰富···’

    李二陛下,放下手里的奏折来回的踱步。

    土谷浑地区的冬天寒冷他是知道的。

    夏天哪里也会飘雪,他也是听林然说起过的。

    可是连百姓的牛养都被冻死了。

    可想而知是多么严寒的气候。

    这样的天气,竟然无煤炭取暖实在是让人招架不住的。

    只靠材火取暖无疑是饮鸠止渴啊。

    李二陛下为自己的老百姓心疼了起来。

    那些可都是自己派去支援土谷浑的老百姓啊。

    他们受苦,自己作为陛下于心何忍。

    于是,一场紧急朝会再次召开。

    要说起来,土谷浑地区还真是不让人省心。

    接连三次紧急议会都是由它引起的。

    第一次是因为战事。

    第二次是因为迁徙百姓和发展土谷浑地区地方经济。

    这第三次就是为了老百姓的取暖和资源调配问题。

    这样的议会当然少不了林然的参与。

    当林然得知,他们已经找到了煤炭资源的时候,林然开心的露出了笑容。

    “众位爱卿,对此事有何看法?”

    当内侍总管将奏折宣读完毕后,李二环顾群臣略显沉重的开口说道。

    大臣们心里也跟着沉重了起来。

    没想到土谷浑地区,竟然艰苦到这种程度。

    宰相房玄龄都开始为房遗爱心疼了。

    “陛下,臣以为既然他们已经找到了煤炭资源,而且还是在我大唐境内。”

    “不如,就让他们沿路运送过去吧。”

    “毕竟都是陛下的子民啊,他们在那里受苦,臣看到陛下也很心疼,臣也很难过···”

    御史大夫魏征出班启奏道。

    李二陛下欣慰的看了魏征一眼。

    如今他看魏征是越来越顺眼了。

    自从那一次隔阂化解以后,君臣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友好。

    “陛下,臣附议。”

    “臣等附议,都是陛下的子民啊···”

    李二仰头大笑。

    “众位爱卿能如此为朕着想,为百姓着想,朕心甚慰啊···”

    “传朕旨意,土谷浑地区可自行调配煤炭资源,各地方不得阻拦。”

    “如有违抗者,当场革职查办···”

    李二陛下的旨意很快传达到了,他们运输煤炭时要经过的各省道府县。

    得到消息的怀玉等四人高兴不已。

    立即安排大军和百姓前往。

    经过月余的长途跋涉。

    他们终于为自己,为土谷浑,带来了一片温暖的世界。

    煤炭的运输在源源不断的进行。

    士兵和百姓们的脸上都绽放着笑容。

    这个冬天对于他们来说。

    有了这些黑乎乎的东西,就好过多了。

    大唐第二届蹴鞠联赛如期拉开帷幕。

    这届比首届可热闹多了。

    和首届的五只队伍相比。

    这次整整增加了三倍有余。

    不但永乐学院组队参赛。

    距离长安城附近的各省道,都组织了各自的队伍前来。

    万年县作为尚书郎的故乡,不甘人后。

    他们自己专门组建了一支蹴鞠队,来参加比赛。

    长安城再一次万人空巷。

    蹴鞠场周围被围的时水泄不通。

    李二陛下和长孙皇宫,着盛装出席。

    文武百官无一例外的尾随而至。

    今年他们的蹴鞠队,目标很明确。

    那就是实现零的突破。

    说起来尴尬啊。

    首届比赛竟然是一分未得。

    与开赛前的信心十足相比,现实将他们击打的清醒起来。

    于是经过李二陛下和群臣的仔细分析研究。

    这届比赛增去零的突破是首要目标。

    也是是说,现在队伍增加了。

    你们十几场比赛下来,只要破一次门就算是完成任务了。

    群臣闻言,纷纷大喜过望啊。

    这样的目标简直是轻松,愉快加简单啊。

    可是,现实再次给他们浇了一盆凉水。

    让他们从头到脚彻底的凉凉。

    一首凉凉送给了自己。

    各队伍经过一年的努力训练,实力早已是今非昔比。

    就连长安城的百姓蹴鞠队,都大发神威。

    他们让这支皇家蹴鞠队吃尽了苦头。

    净吞六蛋。

    李二陛下气的差点拍桌子骂娘。

    恨不得自己脱下龙袍上场比赛啊。

    作为领队的御史大夫魏征也是脸上铁青。

    二十五个蹴鞠队员,牛皮吹得震天响。

    可是,破个门。

    咋就这么难呢?

    看看别的队伍一个个踢得风声水起。

    百官们脸上也挂不住。

    在看看陛下那能滴出水来的脸。

    他们就知道,好日子快到头了。

    都是这二十五个老家伙惹得祸啊······

    还好有军队蹴鞠队,抚慰一下李二陛下受伤的心灵。

    首届的失败让他们下定决心刻苦训练。

    技艺突飞猛进的同时,他们也不再使用横冲直撞战术了。

    毕竟去年悲惨的一幕还历历在目。

    他们可不想今年也全部趴在蹴鞠场上。

    想想去年的比赛,丢人啊,实在是太丢人了。

    长乐学院蹴鞠队和永乐学院蹴鞠队的比赛。

    吸引了所有人的眼睛。

    这可是真正的龙虎斗啊。

    也可以称之为兄弟之间的较量。

    李二陛下和长孙皇后,将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了这场比赛上。

    因为太子李承乾和汉王李恪,先前的表现太过惊艳。

    每一次接触蹴鞠,都能引发全场热烈的喝彩和欢呼。

    长乐雀跃的为学院的队员们加油。

    果果和厚厚以及雉奴搬着小板凳,坐在陛下和皇后娘娘的前面。

    普天之下,也只有这三个小家伙,能享受到这种待遇。

    三个小家伙眨巴着眼睛观看比赛。

    那认真的模样,好像是自己真看得懂似的。

    两队的比赛异常精彩。

    最终还是经验更加丰富的长乐学院技高一筹。

    有太子李承乾和汉王李恪这两个破门机器。

    胜利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这两人每一次破门成功。

    坐在陛下和皇后娘娘面前的,三个小家伙就会振臂欢呼。

    让李二和长孙皇后脸上的喜悦,也越发的精彩起来。

    各地方蹴鞠队,虽然很努力很进取。

    无奈实力差距过大。

    最终只不过是,陪太子读书的角色。

    严格意义上来说,因该是陪太子踢球的角色。

    最终的决赛终于到来了。

    和去年的剧本一样。

    决赛双方依然是长乐学院和军队蹴鞠队的较量。

    永乐学院惜败军队蹴鞠队,获得了本届比赛的第三名。

    决赛当天,整个蹴鞠场周边都被围满了。

    长安城附近府县的百姓也慕名前来。

    远处的百姓看不到比赛。

    只能爬完高出。

    附近的大树上爬满了观看的百姓们。

    四周的百姓房屋的屋顶也站满了人。

    还好,这里早就翻盖了红砖碧瓦的新房。

    如果是以前的茅草屋,非得都漏下去不可。

    百姓们如此的热情,也让李二陛下决心明年把蹴鞠场一定要扩大。

    一定要重新扩建。

    看着树干上和屋顶上观战的百姓们。

    李二陛下感慨万分啊。

    这项运动,现在算是真的深入人心了。

    长乐学院和永乐学院的孩子们,纷纷为长乐学院蹴鞠队加油呐喊。

    军队蹴鞠队,吸取了去年没有啦啦队的教训。

    这次派来了近千名的将士为他们加油呐喊。

    决赛那叫一个精彩刺激啊。

    依然是太子李承乾接到汉王李恪的妙传,精彩的破门成功。

    不过很快军队蹴鞠队便还以颜色。

    双方是你来我往,一个个精彩的破门,让观众大呼过瘾。

    魏征狠狠的看了一眼自己的蹴鞠队员。

    这么简单的破门,对于你们来说,怎么就这么难?

    仅仅是上半场双方就战成了五比五。

    十个破门啊。

    三个小家伙的巴掌都拍红了。

    每次破门三个小家伙都会起立鼓掌。

    由于过于频繁的破门,导致三个小家伙频繁的起立,坐下。

    最后果果干脆把小板凳一脚踢飞了。

    “雉奴,咱们站着看吧,这样坐下起来的太累了。”

    “好,雉奴陪果果站着看比赛。”

    中场休息的时候,林然为孩子们送上了热烈的掌声和喝彩声。

    “不要有任何心理负担,记住一句话,我们是冠军。”

    孩子们将手放在了一起。

    “加油,我们是冠军···”

    重新上场后,双方依然是你方唱罢我登场。

    破门一个接着一个。

    让所有的观众,彻底感受到了蹴鞠运动的快乐。

    临近终场前,场上比分还是九比九。

    这在蹴鞠比赛中,是第一次出现这样的高比分。

    最后时刻无论是那方破门,都几乎会锁定这次联赛的桂冠了。

    全场的观众都紧张了起来。

    学院和军队的啦啦队,也忘记了加油呐喊。

    军队蹴鞠队获得了进攻的机会。

    这应该是最后一次机会了。

    如果他们能破门成功冠军将属于他们。

    就连李二陛下都站了起来。

    不管是双方谁最终获得冠军,他都是高兴的。

    这届比赛足够精彩绝伦,让百姓们畅谈几个月,甚至是几年的时间了。

    就在军队蹴鞠队,进攻队员准备传中的时候。

    一个身影横空出世。

    这个人就是汉王李恪。

    他用尽了全身的力气,从后场一路追赶而来。

    高高跃起后一个头部摆渡。

    蹴鞠在空中改变方向。

    被学院蹴鞠队员得到。

    李恪阻断成功,落地后再也起不来了。

    他的体力已经耗尽。

    只能趴在地上观看队友的表演。

    接到蹴鞠后的队员继续向前推进。

    军队蹴鞠队阵脚大乱。

    这个时候如果被破门,无疑与整场比赛的努力都会化为泡影。

    这种患得患失的心理,让他们急于稳固阵型防守,而没有及时去上前抢断。

    机会来了,学院队员起脚传中。

    蹴鞠在空中划出一道美妙的弧线。

    那一刻,整个世界都静止了。

    所有人的眼睛,都随着空中旋转的蹴鞠而转动。

    这个时候,一个身影高高跃起,迎着旋转的蹴鞠,一个漂亮的狮子甩头。

    蹴鞠直奔球门而去。

    全场沸腾了。

    树上观看的老百姓,忘记了自己身在何处。

    伸出双手准备使劲鼓掌欢呼。

    结果紧抓树枝的双手一松开,整个人都从树枝上掉了下里。

    结果蹴鞠比赛没有队员受伤的情况下,咱们的观众率先受伤了。

    好在伤势不重。

    好家伙,一瘸一拐的爬起来,还使劲的拍打着巴掌。

    屋顶上的观众更离谱。

    你们鼓鼓掌也就算了吧。

    竟然还使劲的跺脚。

    把老乡的屋顶都给踩破了······

    随着太子李承乾的破门成功。

    全场比赛也随之结束。

    孩子们兴奋的将李承乾高高抛起。

    “冠军,冠军,冠军···”

    全场爆发出震耳欲聋的呐喊声。

    就连军队蹴鞠队也献上了自己的掌声。

    上一次他们是输球又输人。

    这一次他们虽败犹荣。

    三个小家伙又蹦又跳的拍打着巴掌。

    李二陛下和长孙皇后,也激动的起身鼓掌。

    为孩子们奋勇拼搏的精神鼓掌。

    为两个皇子鼓掌。

    更是为这精彩的蹴鞠联赛鼓掌。

    太子李承乾再一次作为队长,接受了父皇赐予的冠军奖杯。

    耀眼的冠军奖杯被李承乾高高举起。

    在太阳的照射下熠熠生辉。

    全场再次变成了欢乐的海洋。

    亚军同样也获得了足够的尊重。

    军队蹴鞠队举起亚军奖杯的时候。

    同样受到了观众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

    没有他们,就没有这样一场精彩绝伦的蹴鞠比赛。

    没有他们,就没有这一场让他们难以忘怀的盛宴。

    树枝上掉下里个人,算什么?

    老乡的屋顶被踩破算什么?

    能有这样的比赛观看,所有的一切都值得了。

    颁奖结束以后。

    李二陛下宣布了一个重大的消息。

    明年的蹴鞠比赛,将会增加奖金的设置。

    奖金由礼部尚书林然来一手掌控。

    具体奖金的数额,届时会公告出来。

    不过绝对会带给大家一个惊喜。

    此话一出,满场欢呼啊。

    踢比赛还有钱可拿。

    那简直是太让人幸福的事情了。

    接下来的决定才更让老百姓感到感动。

    “朕,刚刚看到有百姓高兴的从树枝上掉下来了。”

    “还有附近百姓的屋顶,朕觉得也应该被欢喜的踩破了吧。”

    “受伤的百姓,免费医治,踩破的屋顶,朕给你们修复。”

    “明年的这个时候,朕不想再看到百姓们从树枝上掉下来。”

    “明年的这个时候,朕更不想看到百姓们的屋顶被踩破。”

    “那么怎么办?”

    “朕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修建蹴鞠场。”

    “修建一个足够容纳长安城百姓观看比赛的蹴鞠场。”

    “朕的百姓子民们,你们愿意吗?”

    李二高亢的声音在蹴鞠场上空响起。

    让林然都肃然起敬。

    这个建议未等林然提议,陛下便想到了。

    让林然心里都觉得暖暖的。

    “愿意,我们愿意。”

    “陛下圣明,陛下圣明······”

    全场爆发出最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

    李二陛下看着全场热情的百姓们。

    高兴的笑了起来。

    如今他有足够的钱财和人力,来修建一座更好的蹴鞠场。

    得民心者得天下。

    他始终牢记着林然告诉他的这句话。

    全场百姓的掌声和欢呼声,就是最好的答案和肯定。

    文武百官对陛下的决议也是大力支持和称赞。

    于是在秋收以后,一场几乎是全民参与的蹴鞠场修建工程开始了。

    百姓们纷纷表示,坚决不要国家的一个铜板的工钱。

    陛下这是在为百姓造福。

    他们岂能再收取陛下的钱财。

    就连午饭他们都是自带而来的。

    当李二陛下得知此事后,不由的感慨万分。

    也越发的坚定了继续造福国家,造福百姓的决心和信心。

    有了长安城百姓的参与,再加上军队的将士们。

    军民协力同心。

    由工部统一分配,按照林然设计的图纸。

    施工建设。

    一座宏伟壮观的大型蹴鞠场,不到三个月就完工了。

    从此一座长安城新的地标建筑落成。

    让所有百姓振臂欢呼。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