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章 岁月流转,武当松柏依旧(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了武道盛世洗刷的大明朝来讲,十万修行武学的带甲之狮,扫平那一方带着辫子的大清世界,易如反掌。

    而且什么时候异族都能掌权中原了?

    作为亲手解决掉元朝祸患的老朱家来讲,他们历朝历代的皇帝都对于那塞外异族没有丝毫好感。

    最重要的是,那方世界的大清之所以能建立,竟然是踩在大明朝尸骨上面才建立下来的。

    虽说并不是同一方世界,但是那些同宗同源的历史,仍旧让大明皇帝雷霆震怒。

    皇帝一怒,伏尸百万,只听见那朱家天子一声令下,那还未曾将自家江山稳固住的清廷便轰然一声倒塌。

    刚刚登基的康熙帝还没反应过来,就沦为了明军十万铁蹄之下的俘虏,被遣送到明都严加看守,倒是还省却了那方世界如天地会一般反清复明势力的力气。

    金顶大殿内,本来空无一人的蒲团上面突然显现出一道须发皆白,仙风道骨的道袍身影。

    刚刚从议会回归的张三丰站起身子,活动了下筋骨,对着前方吐出了一口白气。

    看着那门外迎风而立的松柏与巨石,老道士目光中露出几缕感慨,又不自觉想起了之前路遥在议会中说出的那一席话。

    道本无形,我所求的,便是大道!

    这一番话,深得张三丰认同。

    可道在脚下,自己这心关,却怎么也迈不过去。

    张三丰闭了闭眼,细细感受着那天边流淌的细微灵气。

    他逐渐迈动脚步,走出了这金顶大殿,任由那寒风肆意吹拂脸颊。

    感受到丝丝凉意,张三分慢慢睁开眼睛,拨开自己鬓角染霜的发丝,双目直直的看着那殿外的松柏高枝,定定出神起来。

    恍惚之间,他好似穿越了过往岁月,回到了数百年前的少室山中。

    当时那个一身鹅黄衣裙,清雅秀丽的姑娘,也总喜欢坐在那松柏高枝儿上面摇晃着小腿,笑着数落自己当时愚笨的武功。

    “说能忘了,可谁又会真正忘却。”

    “数百年过去,老道我本以为早已经放下的事情,直到如今走到仙境天关之前,方才知道”

    “怎能全部忘去!”

    少年时留下遗憾,一直便埋藏在心底,直到数百年后老道士一脚欲踏上天关,自此成仙而去时,慕然回首却突然发现。

    自己迈不过去这一关。

    心神有缺,心中有憾,自己那本来无缺的大道,便少上一截。

    这一截弥补不上去,精气神就永远无法同时升华,载道功成,羽化升仙。

    捏紧的拳头复又松开,已经站立了足足半晌的张三丰,看着眼前的松柏古树,默默将其雕刻成了,那曾经在他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的黄衣少女模样。

    一颦一笑,一举一动,经过长达数百年的补全,那道身影早已经在张三丰的心中神化到趋至完美。

    “郭襄若是曾经贫道亲自站在你面前,鼓起勇气说出心里话语,今时今日,境况可会有所不同?”

    此时此刻,武当山上天空阴云密布,就仿佛是和张三丰的心情相互对照。

    大雨倾盆而下,道人任由这雨水打湿道袍,目光罕见的露出了茫然。

    时至今日,阻隔张三丰的早已经不再是郭襄本人。

    阻隔他的,是那曾经不敢面对,不敢说出心中所想,不能荡平一切遗憾的张君宝。

    杨过单人独臂,力敌多少英豪,而自己纵使是在这数百年后即将成仙又能怎样。

    终究还是错过了。

    蒙古铁蹄下,襄阳城陷落,文天祥赴死,崖山衣冠亡

    一幕幕思绪如走马观花般在老道士脑海中翻篇,这都是他心中存思已久的遗憾,即使没有郭襄,他也成就不了仙道。

    不仅仅是郭襄,包括曾经遗憾过的一切,都化为了这一道阻隔,让张三丰心中大道有缺,不能跨过天关,自此周身无漏,羽化登仙。

    “心中有憾,心中有憾呐!”

    大袖一扫,荡开周围雨滴的张三丰双手背负,神思间带着落寞。

    如果不出意外,这一关卡他要耗费很长很长的时间才能度过。

    毕竟张三丰的前半生,只能用坎坷二字来形容,他遭遇的遗憾,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或许等到数千年后,老道士可以看淡这一切,从容羽化登天而去,化为真仙俯瞰这世间的一切沉浮起落,而不使心湖生出半点波澜。

    但是现在的他,还是做不到。

    “师父!你在雨中站着做什么?”

    数百年过后,作为真传弟子的武当七子,早就被张三丰教授了一身本事,因此岁月蹉跎,也不能让他们沉沦其中,仍旧健在于世。

    发出声音的,是张三丰曾经的三弟子,俞岱岩。

    看着几百年岁月仍旧没有多少变化,一身蓝衫,神情沉稳中暗含担忧的俞岱岩,张三丰只是笑笑,随后便把周身雨水全部蒸干,隔开了方圆之内的天地,使得那雨滴散落别处。

    “无碍,无碍。”

    “早已经不是几百年前了,现在咱们武当道法神通,武学神功数不胜数,区区雨水,何足挂齿?”

    呵呵笑着的张三丰看起来慈祥而又随和,但是作为相处了几百年岁月的俞岱岩来讲,现在他师父的情况有些不对劲。

    不过即使再不对劲,他老人家在自己心目中的地位也如神明一般伟岸。

    “是这样的,师父。”

    俞岱岩理了理思绪,继续道

    “山下最近又出现了情况,据大明王朝朱家皇帝派遣使臣所讲,好像是又有一处世界,与我方世界开辟出通道了。”

    “而且这次开辟的通道,就在我武当山不远处的一座山涧之中。”

    “依照朝廷的意思,是想要我武当山自己出面解决这方世界。”

    大明刚刚平定清廷,还没腾出手来便又发现了一方世界,再加上就在武当山脚下,索性便直接将其交予给了武当山。

    毕竟说起来,那武当山方圆百里,也不归朝廷所管,早就被他老朱家的太祖朱元璋送给了那位武当三丰真人,即使朝廷想管也管不到。

    (本章完)

    。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