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9章 把舆论导向做到极致(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真佛寺位于京郊,离京城不到十里地,香火鼎盛。

    原先只是一间破落的庙宇,也不叫真佛寺。

    传说当年大齐朝开国皇帝起事的时候,打到京城,人疲马乏,遭遇旧朝军队强烈抵抗。

    京城久攻不下,大军损失惨重,军心一度涣散。

    后来,大军在真佛寺修附近修整时,有一天,忽然佛主显灵。

    大雄宝殿里,佛像开口说话,说大齐的开国皇帝,是天命所归的真龙天子,即将成为古往今来绝无仅有的盛世明君!

    一时间,士气大振,重整旗鼓,最终攻下京城,入主皇宫,建立大齐朝。

    寺庙因此而出名,得大齐朝太祖皇帝赐名改称真佛寺,自此香火鼎盛。

    据说当年,大齐的开国皇帝,一度想把真佛寺定为国寺,受大齐朝的香火供奉,不过被真佛寺的主持坚定拒绝了,大齐朝的开国皇帝只好作罢。

    不过在位期间,对真佛寺进行过三次扩张重建。

    除了重修庙宇,再塑金身,更把真佛寺周边方圆百里之地,全都划归真佛寺的产业。

    上有下行,下必有所效。

    真佛寺的香火,从那个时候开始,那是一天比一天旺。

    虽然大家不敢跟皇帝抢重修庙宇再塑金身的功德,皇帝给真佛寺重修庙宇再塑金身,那是因为当了皇帝,成了正统,是真龙天子。

    尔等臣子,争着重修庙宇再塑金身是几个意思?

    难不成还想自己当皇帝?

    所以给真佛寺重修庙宇再塑金身这种事,那是万万不能做的。

    不然花了钱把自己送牢里吗?

    但是跟风的办法,又不止重修庙宇,再塑金身这一种,捐银子它不香吗?

    香!

    大齐朝开国那一代的官员贵勋,几乎不存在没有向真佛寺捐过银子的,区别只在于捐的银子是多还是少而已。

    真佛寺短时期内聚积大量财富,不断扩张,到如今已经从当年一间光秃秃的小庙,变成宫殿重叠,飞檐斗角的建筑,占据大半个山头的大庙。

    虽然没有国寺之名,却有国寺之实。

    不过,在顾元元看来,真佛寺当年的老主持坚持推拒给真佛寺安上国寺之名,是明智的选择。

    一旦被安上国寺的名头,真佛寺虽然还是真佛寺,但是就没了自主权。

    在行事和管理上,就必须安全听从朝廷的安排,寺庙本身丧失了全部管理权,从长远发展来看,并不是什么好事。

    反而像现在这样,寺庙保留了自己的独立性,依托于朝廷,却又相对独立,名利双收。

    只要大齐朝存在一天,真佛寺的地位就超然脱俗,不能撼动。

    如今的真佛寺,不仅是在京城有名,哪怕在整个大齐朝都鼎鼎有名。

    许多外地官员进京述职,必定要找时间到真佛寺去上炷香,以求官运亨通。

    外地的富商有机会也必定到真佛寺上香朝拜,祈求生意顺利,事事顺遂。

    京城的老封君、夫人、太太、小姐们,更是喜欢往真佛寺跑。

    一来,求财求子求姻缘,求子孙加官进爵,夫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