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第 36 章(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如海呈上一道秘折,将两淮私盐泛滥、盐税减少之事上达天子,天子震怒,命两江总督孙道符前往两淮剿匪,为了便宜行事,必要时可自行调用周围郡县兵马,夹击匪徒。

    孙道符命官兵改装易服,悄悄潜入扬州城内,切勿打草惊蛇,以致私盐贩子闻风而逃。

    如海将所知之事上报给孙道符,翌日,二人便装打扮,带了两个小厮,往城西码头来。

    这些私盐贩子原本是穷苦百姓,没了活路,只得走上犯盐这条路。因他们实力不如盐商雄厚,且往往会遭受盐商打击,为了壮大自身实力,盐贩们便集聚起来,形成团伙,抢占码头,买入军火。如今,扬州城城西码头已被一私盐团伙占去,为首的便是盐枭赵林。

    放眼望去,码头周围百米无行人,最外层是四五米高的栅栏,里头有塔楼,上面不时有人巡逻,这些人腰上别着火铳,手中拿着望远镜,不时观察四周状况。x 电脑端:<a href="https://www.x/" target="_blank">https://www.x/</a>

    孙、林二人在离码头最近的茶楼坐下,开窗便可将码头工事一览无遗。孙道符皱眉道:“没想到这伙贼寇实力如此强劲,若贸然行事,恐怕会有不少损伤,得不偿失,还得从长计议。”

    如海道:“我有一计,不知是否可行。”

    孙道符道:“快快说来。”

    如海道:“这伙贼寇实力与一般盗匪不同,若硬碰硬,咱们得不了好。何不逐一击破,先从内部将其瓦解。咱们可以改剿为抚,将这些人拉拢过来,编入队伍,让他们戴罪立功,捉拿盐贩,然后提拔一些招安的盐贩,让他们相互猜忌,从内部瓦解他们的力量。”

    孙道符沉吟片刻,道:“这虽不失为一个法子,可最大程度减少伤亡,只是皇上那边命令我等捉拿盐贩,严加处置,怕是无法说动他改剿为抚啊!”

    如海笑说:“孙大人不必忧心,咱们将此事上奏给圣上,圣上若同意了,咱们照办便是,若不同意,即便有伤亡,也得将这些盐贩一网打尽。”

    二人议定,当夜联名上书,写成一道秘折,八百里加急送往京都。皇帝见他二人所陈皆肺腑之言,便同意了改剿为抚的办法,同时强调,这些盐贩中,若有心怀不轨的,就地正法,绝不姑息。

    孙道符、如海接到旨意后,当夜就制作好了招降书,准备第二日于城门处张挂。

    翌日早晨,都转盐运使司衙门口,一中年男子向这边赶来,只见他穿着蓝祥云藕色箭袖,手执纸扇,慈眉善目。衙役将其拦下,“那汉子,这是盐运使司门口,你来此地作甚?”

    这汉子作揖笑道:“大人,我是赵林,特来招降,不知可否行个方便?”

    如海、孙道符急匆匆换好官服出来时,赵林已跪在大堂中央。如海二人交换了眼神,真是奇怪,招降书还没发布,他就闻讯来招降了,莫非这衙门中有他的耳目?

    如海道:“下跪何人?”

    “扬州赵林。”

    “所为何事?”

    “受皇上隆恩,前来受降。”

    孙道符问道:“招降书未曾发布,你是如何知道的?”

    赵林笑道:“大人,我每年花费在官府的银两有几十万两之多,自然其中有人愿意为我传递消息。”

    如海道:“既是受降,那城西码头应当将防御工事一并去除,军火、私盐一并上交国库。”

    赵林不紧不慢地回道:“大人,我这次前来,就是替几百位兄弟打探消息的。若您诚心想要招安,答应让我们重新成为良民,那么码头、军火、私盐定当悉数奉上。”

    孙道符道:“既然你已得知了消息,那我们也不瞒你了,等会差役便会去城门张贴招降书,若诚心受降,自然会给你们戴罪立功的机会,要帮助官府捉拿其他盐贩、缴获私盐。”

    赵林大喜过望,“如若朝廷真给我等戴罪立功的机会,即使肝脑涂地也在所不惜。”

    随即,孙道符带领上千名官兵前往城西码头,此地门户打开,已无人巡视,军火、私盐早已放入箱中整理在一旁,另一旁则乌压压地跪着一群私盐贩子,一眼看去约莫有两三百人。

    孙道符抽调一部分官兵整理物资,另一部分则押解这些盐贩去了盐运使司衙门。如海命户房官吏逐个询问这些盐贩的名字、籍贯、家中人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