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千九百九十三章 王大力的问题(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就杨小西没有发言,他知道自己也得表个态,大家都反对拿人,他自然得顺大流,大家怎么说他就怎么说,一般情况下这样做准没有错的。他说,王有光的犯罪事实明明白白摆在那里嘛,又是长安那边让抓的,只是上面也没有说他这个兄弟要怎么处理,只说让我们找他的罪证,却没有说要法办他。我认为我们知道这事就行,上面要是问下来,我们就说还在搜集证据,至于具体的可以法办他的证据我们就说还没有找到。

    唐县令很是不悦地拦住杨小西的话头,王大力是上任领导,他是这任领导,大家都觉得当领导就会去贪污,其实真不是这样的,当领导的也是有清官的。所以,他表面上装作公正无私的样子,上面让他要有行动,他自然得做点事,其实他也挺为难的,再怎么说王大力也是自己的老领导,他心里也不希望为难自己的老领导。

    唐县令是王大力提上来的,要是现在他把自己的老领导办了,别人会说他忘恩负义,加上当初老领导对他不薄。原本大家都看好徐有,徐有要是上来了,也就没自己什么事了,要不是老领导力当时站出来为自己说话,只怕自己是做不到县令这个位置。

    问题来了,唐县令为什么之前要装出要拿老领导法办呢?这就是当领导的艺术了,他心里不想拿人,可是又不能明说,这话得从别人的口里说出来。他知道徐有一定会反对自己的,他一直认为唐县令是一个忘恩负义的人,自然以为这次也是他打算要打击报复老领导的机会。徐有早就看清他的为人了,为了让所有的人都看清唐县令的为他,他势必要跟唐县令唱反调。唐县令若是要拿人,徐有就说老领导是好人;唐县令若是说不管这此,徐有就主张拿人。反正就是不能顺了他的意,只要能让他不高兴,他的目的就达到了。这就是官场,要么是一路人,要么就是敌人,既然成不了朋友,就只能做敌人了。事到如今,徐有还是走不出当年亏得一塌糊涂的阴影里来,徐有似乎有些激动,双眼睁得很大,他坚信唐县令就是一个忘恩负义的小人。

    其实,他也不想想抓了王大力,唐县令能有什么好处,现在炬城可不姓王,它姓唐。他揭发了王大力,抓了他,监察御史要是下来,他这位县令真的能明哲保身吗?难免是拨出萝卜带出泥,这带出来的泥,要么是溅到自己身上,要么还得自己填回去,所以无论如何他都不希望御史大人下来。最好的情况就是这事不了了之了,这是他真正想要看到的,徐有没他这么多的心眼,只是把他当成小人来看,自然是看不清楚事件事的。x 电脑端:<a href="https://www.x/" target="_blank">https://www.x/</a>

    罗县丞新上任,做为一个旁观者,他跟王大力没有交集,自然是表现出看热闹的不嫌事大的。他是巴不得上面的人下来查案,查到谁的身上,谁自认倒霉就是。罗县丞叹了一口气,哎!我要说的正是这个!他的想法是,王大力的案子如果由我们查办,主动权就在我们手上,交由监察御史来侦办,将来是什么情况就很难预料了!哦,同志们,我这么说并不是要包庇谁啊,完全是从工作角度考虑……

    会议渐渐显露出意见分歧,且针锋相对的意味越来越浓。

    大家的分歧很大,上面两个领导想着抓人,下面的人却指望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罗县丞说的也在理,杨小西突然间是冒出这句来,当时徐有就瞪了他一眼,之前他还说要放着不管的。罗县丞多说几句,他怎么就改了口风,做为他的直接领导,徐有此时确实挺不高兴的。本以为他是自己的人,却不想风就这么轻轻吹了一下,他就倒到另一边去了,好在杨小西人微言轻,在这些人眼里,他就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存在,徐有也就没有太在意他的反复。

    罗县丞并不责怪杨小西说的有的没的,看得出他就是一个墙头草,风往哪边吹他往哪边倒。好在他是倒在自己的一边,罗县丞的眼角闪过一丝赞赏的余光,心想此人真是可造之材。他也不是真就抱着幸灾乐祸的态度,他不过向着县令说话,这才是如此表态。

    现在的情况再清楚不过,通过这此,可以看出一件事来,就是唐县令和罗县丞是一边的,杨小西这人可以拉拢。而下面的人都是徐有这一边的,除了肖主薄没有表态,田县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