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九章 学习1(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从高中到大学,我从来没加入过什么学校的官方社团,而是把大量的课余乃至课上时间用在了看书、写作、练拳等自己喜欢的事情上,也从没想过要刻意认识很多人,直到现在我在学院里也只认识我们班的人,有几个名字还记不太清了。

    但逐渐地,我开始接触一些与我志同道合的朋友,这其中有同龄人、有大我几岁的学长学姐、也有年龄是我两三倍的忘年交,有同在读书的本科生、有专攻一隅的博士生、有事业有成的商人、有放浪形骸的艺术家音乐人、有搭手即倒的武功高手、有参加过越战的退伍老兵,大家经常聚在一起聊天喝酒、写诗弹琴、指点江山、放浪形骸……而反观我的许多热衷于社团、团委的同学,却还停留在跟系主任握个手能兴奋一整天的水平……

    狼行千里吃肉,狗行千里吃.屎。

    你是狼,你的圈子就是狼群,大家一块儿吃肉。

    你是狗,你的圈子就是狗窝,大家争着吃.屎,即使通过须溜拍马摇尾巴勉强挤进狼群,也还是只有吃.屎的份儿。

    目测有一波“看样子你觉得你自己很牛逼啊”要袭来,我就提前回答了:如果跟这些阴阳怪气冷嘲热讽的人比的话,是。

    连承认自己比他人强的胆量都没有,这活得是有多憋屈多窝囊?嘴上对人“久闻”、“佩服”、“哪里”、“不敢”,肚里暗骂“傻.碧”、“蠢.货”、“尼.玛”、“呵呵”,把乡音发挥得淋漓尽致,还自以为掌握了人际交往的宇宙真理?别膈应人了。

    有朋友问我是怎么认识那些人的,其实也是各种机缘巧合:讲座、读书会、酒馆、剧场、音乐会、还有如**这样的网络工具等等……认识的方式也很简单,因为某些原因聊了起来,聊着聊着互相觉得对方有料、有水平,就留联系方式,逐渐就成了朋友。(首发、域名(请记住_三<三^小》说(网)W、ω、ω@.x、彡、彡、x`¥s@.c、o-м文)字<更¥新/速¥度最&駃=0

    关键是,你有什么资本让人家想和你交结?遇到了优秀的人,靠什么去让人家对你有兴趣?

    所以我的回答无非就是想说:提升自己永远是第一位的,把心思专注于“搞好人际关系”,这是把希望寄托在他者身上,是不可靠且危险的。而专注于提升自己,则能够自己把握自己,且随着自己水平的提升,交际圈的整体质量也当然是会提高的,即使从功利的目的出发,这也是事半功倍的事情。

    况且,完善自我与交友本身不应该是功利的。

    好好学习不吃亏。那些瞎扯人脉的心灵鸡汤都是骗人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你自己牛叉自然身边会聚集一群能人。

    特别是理工科。

    文科一定要学好英语。不过如果能当班长一定要当相当有用的,相当锻炼。

    最近找工作,颇有感受,回答回答这个问题。去面试的时候,大的企业,央企、军工、研究院重视的东西按照重要顺序依次排序,分别为以下几点(本人纯工科学生一枚,对文科方面不太了解,仅以工科为例):1、所学专业是否对口,研究方向与公司需求是否一致;2、是否有出国留学经历,如果在国内,本硕博是不是都是211、985高校;3、科研能力水平如何,是否有较高水平的文章发表(博士更为看中这一块);4、学历水平(基本上以硕士博士为主,这个一般在需求里已经写清楚了);5、笔试成绩、面试成绩以及表达沟通水平。很明显,你参加过什么组织,举办过什么活动,那些都是浮云,是能给你锦上添花的东西,但都不具备含金量。所以,应该能看得很明白,大学里到底应该做什么,学什么。世界大学排名,包括在天朝的大学排名,从来都不会因为你有些什么关系人脉而显得牛逼,只有真正学术上做到让人值得尊敬,才称得上高等学府。而所谓的人际关系与人脉,是你在学习的过程中去获得的附加品,你是普通人,你也结识不了什么大神;你很牛逼,和你所聚在一起的人脉资源自然也是牛碧的人物。

    天朝自来有句古话: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个社会无论发展到什么层次,这句话都会是颠扑不灭的真理,因为人类思想的高度决定了一切属性。

    所以,在大学里,还是埋头好好学习吧,这才是你的立身之本,才是在以后的人生道路里撑起你的尊严、人格、生活、物质等等各方面健全行走的脊梁。

    看到底下的评论以及上面有人回答,多做几句解释。

    我想提问者问出这个问题,所说的人际交往应该不是正常情况下我们在普通生活情况下的正常人际交流,这里的人际关系所指的应该级别更高一些,需要时间锻炼、培养。

    人际关系重要,但与学习比起来也不那么重要,我以自己为例说明一下:

    本人本硕专业不一致,本科学习不好,主要做学生工作,在学生组织担任过主要职位,同时大三在校团委给学生干部培训班当辅导员,学员都是各院系各组织主席,包括校学生会主席,算是在人际关系以及组织里混得不错,整个本科生涯,学术水平不咋地,在学生工作这一块我自认为做到了顶尖位置。

    本科毕业,成绩不好,所以没有找专业公司,经过几轮面试,进了一家世界五百强做管培生,但是因为后来考研考上了放弃了。

    现在硕士即将毕业,投了几份简历,目前手上有两家研究院两家军工的offer,在挑选当中。

    本科那会一起进管培生的哥们,目前我知道的,专业技能不扎实的基本在做销售或人力这一块,工资待遇不错,但是辛苦;在做专业这一块的,基本上已经都在转行技术。

    所以,我想说的是,走哪条路都会有出路,但是出路如何,发展如何,往下看。x https:/m.x/

    每个人对自己的定位不一样,专业性质不一样,但是对于理工科的学生来说,如果你读到了硕士及以上,我觉得技术才是你的立身之本。相比较而言,学习能力与专业技能能让你更容易在这个社会上生存下去,让自己的生活出彩。

    更进一步的说,就算你人际关系做到再好,做到极致,你也到不了顶尖水平,任何行业,任何组织团体,顶端的那扇门肯定只有专业基础才是敲门砖,而人际关系只是助力腾飞的翅膀。

    在天朝这样的体制下,翻翻领导人的履历,看看哪一个不是依靠专业技能起步而是依靠能说会道上位的?在我的了解当中,基本上所有的领导都是在技术岗位上走上管理岗位,就算是文科经济管理等等领域,也是要讲究专业水平,而不是人际交往。

    所以,看到这个问题的在读生们,不要被我的答案或者哪几个答案所左右,我们给出来的只是一个参考,一个自己的经历中所总结的个人见解,真正怎么去对自己定位,知道自己擅长什么,在哪方更容易出彩,更能体现自己的价值,更能符合自己对自己的期待,考虑清楚再决定。

    这个问题我思考了很久,直到最近算是理出了一点头绪,我愿意聊聊我自己的想法。

    作为一名大三狗,在一所向“世界一流”方向努力的大学(官方语,虽然在我看来大学追求目标不应限于此)学习生活,算来已经2年零2个月,这一年过去,即将面临司法考试与研究生考试。据我两年多的观察体会,在选择放弃衡平得失中,我认为大学中,应当留下一些纯粹的东西。之所以这样说,我觉得周围同学朋友们所努力追求的东西并不那么纯粹,让我觉得他们人生中缺少一些必要的态度与个性。我赞成一个善良、丰富、高贵的人生会是一个值得过的人生,唯有纯粹的东西才不失为丰富吧。

    你可能会问:大学生活才能称作纯粹的东西?我的答案是:人与人之间美好而纯粹的情感和知识。

    1.人与人之间美好而纯粹的情感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这里的爱情当然也包括亲情与友情。历史长河中,描绘情感的文学作品数不胜数,曹雪芹笔下的大观园,罗贯中笔下的刘关张桃园结义,茨威格笔下的那个痴情的陌生女人的来信,甚至是卡梅隆镜头里的Rose和Jack(虽已被证明历史上并无真事),给人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我想说的是,站在历史角度的来看,对人类留下深刻影响最为的便是讴歌感情的文学作品,以至于百年千年后人们还能谈论与传颂他们的故事。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康德卢梭是谁,但他可能读过红楼水浒三国。可见,那些曾经的“纯粹”美好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历久弥新,穿越古老的时空而进入一代代人的视野,也为他们所感动。

    2.知识与思想

    思想家改变着人类的历史进程。举个例子,康德提出“人是目的而非手段”的命题至今影响着德国联邦宪法法院的宪法解释与实践。德国通过了一部航空法案,说如果飞机被*劫持,在它飞入市区沿着轨迹会撞击高楼的前多少秒的有效时间内,国家安全部门有权击落被劫持的飞机以免大楼更多的人因此丧命。联邦法院判决此条法律违宪,理由便在于国家把这些人当做了达成保护更多人这一目的手段与工具,因而这条法律无效。同那些讴歌美好感情的文学作品一样,思想家们的思想成为人类精神的宝库,穿越他们的年代而抵达我们今天的世界。我们回头望向那些思想的巨人,心里面充满虔诚的感激之情。

    所以,尤其是在大学生活没有生存压力的情况下,别去为未来的人生做太多的归化,让自己的大学生活留下些单纯的东西,诚心实意的对待别人并懂得感恩,努力学好专业的知识(最好选择的专业是你喜欢的),为此你需要看书多和别人平等无杂念的交流思想,我觉得大学如果能在这两方面问心无愧的话便足够了。

    上述仅说明了大学应当追求的两样东西:纯粹的情感与纯粹的知识,可能并没有回答楼主的问题“学习重要还是人际关系重要”。在我看来,只要所学的知识发自内心的好奇,与他人的交往不带功利的目的,楼主的问题所反映出来矛盾也就不那么激烈了。我猜楼主(以及其他同有困惑的同学)刚入大学(或已经一段时间但仍纠结于大学之意义),每天忙于社团(办活动、写策划、填场等等)、上课、聚会吃饭、上雅思托福班,难得闲下来,一闲下来看到别人忙碌着,怕自己被别人落下。时间有限,要干的事情太多,于是纠结于我要把时间投入到学习上更多一点还是人际交往上更多一点。我的答案是:努力把一些功利繁杂的思想排除在外,学习与人际交往保留纯粹的态度,你的时间将足够充裕,甚至可以投入到其他的兴趣上。

    一、大学追求的价值——知识与情感:无奈的现状、应持的态度与可尝试的行动

    (一)学习:“学以致知”而非“学以致用”

    顾名思义,学习就是为了知道的而非为了应用的。你可能立即否定我的提法,可仔细想想,我们每天在“学习”上都干了些什么?

    1.大家都在为了学习做什么(现状)——为了保研而奋斗!?

    我是学社会科学的,理工科可能情况有所不同。我们这代大学生对于“保研”二字似乎异常敏感,提及保研往往竖起耳朵生怕错过了什么。在我们大学,保研成绩=80%GPA+10%学术科研+10%学生工作。我想你可能猜到大家再忙些什么了,想“好好学习”的同学们很多都在为了各部分被加权的百分比努力。我想,可以将他们的学习称作“学以致用”了吧。

    请注意(尤其是学社会人文学科的同学们):

    (1)所谓GPA(学分绩):仅仅是衡量你的真实学习水平的一个微弱的参考指标。取得一个不理想的成绩绝不代表你的努力=0,那些取得高成绩(我们这统称4.0)的无非是擅长于考试罢了。我一直以为:只为GPA而学会忽视学问本身的价值,而缺乏对学问的一种尊重的心态。

    (2)所谓“培养科研能力”:

    A.关于“大学生创新实验”的一类,如果它占用了你很长时间,你感觉相较于读书从这里收获甚微的话,做一次就可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