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捉虫](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宫外长街上一架雕花马车疾驰而过,幔帐被风吹起。

    街边结伴而行的两个妇人下意识努起鼻子,却发现空气里并没有贵族马车经过后留下的薰香味。

    待妇人回头看时,几匹枣红色的骏马已经拉着马车消失在宫门后。

    年轻些的妇人问同伴:“徐嫂子,刚刚那是哪家的马车呀?”

    被叫嫂子的年长妇人见识多些,赶忙捂住她的嘴,小声说道:“莫嚷莫嚷,那可是皇家的车,指不定里面坐的是公主殿下呢!”

    小妇人不服:“公主殿下又如何,隔这么远还能听到不成?”

    “更何况……”她眼珠转了转,又说道:“嫂子你听说没?匈奴人的使者前日在玉华楼放话说,要让皇上把长公主殿下许给他们二王子呢。”

    “哎呦姑奶奶哦,你可小点声吧,这种事是能在大街上乱讲的吗?”徐嫂子气急,拉着小妇人转入小巷。

    而此时进了皇宫的马车上坐的正是两个妇人议论的长公主黎锦。

    今春,匈奴突袭西北边关,以仁宗时掠去的五原郡为凭仗攻占齐朝重要的马场朔方郡。

    匈奴使者前些日子抵京,态度倨傲。扬言听闻大齐有即将及笄的公主容貌甚美,若是不肯嫁与匈奴二王子便要彻底将朔方吞没,并且发兵五原郡。

    初时,朝堂上的大臣们颇为震怒,具认为大齐从无长公主和亲前例。

    可到了后来,在匈奴使者连番威胁之下,再加上边关传来的消息越来越不妙,几个位高权重的臣子竟隐隐有些动摇。

    这时,便有一种传言悄然兴起:以区区女子换边关太平岂不是很合算?

    如今,皇帝急诏前往封地散心的安邑长公主回京。这一动静让朝中妥协派的官员蠢蠢欲动。

    黎锦到达宣室殿时便看到几名官员在殿外徘徊。见到黎锦到来,他们缩了缩头,避开黎锦的目光。

    黎锦见这几人如此作态,便知道他们是妥协派的官员,遇到自己颇为心虚,于是也只当没看到他们,径自招呼门口的小黄门通报。

    不多时,小黄门回返,朝黎锦行礼请她入内。又冲门口的官员说道皇帝事务繁忙,请几位大人离开。

    几名官员仍旧不愿离开,黎锦撇了他们一眼,向小黄门点点头,入殿去了。向内走的时候隐约听到后面黄门赶人的声音。

    “锦儿来了?”宣室殿内室,皇帝独自一人站在窗边,桌面上摊着舆图和一卷墨迹未干的竹简。

    黎锦行礼:“安邑参见父皇。”

    “嗯,舟车劳顿,锦儿可乏?”皇帝回过身来打量黎锦。

    黎锦娇娇俏俏立在那里,渐渐长开的容貌继承了皇后的艳丽却又融合了皇帝的方正,虽不似皇后瑰姿艳逸,却也是杏眼明仁,般般入画。

    听皇帝问起,黎锦弯弯眼睛笑起来,撒娇道:“不累呢,河东郡距京不过百里,又有车马代步,安邑有何劳顿?”

    皇帝便笑着说:“如此便好。来时可曾听闻近日朝中传言?”

    “听传诏的中使说了。”黎锦并不十分紧张,虽听闻匈奴使者咄咄逼人,但皇帝诏自己回来时特意交代直接入宫不要停留,便是说明不愿让妥协派从自己这边下手劝说。

    皇帝想起朝堂上渐渐偏移的风向,冷笑一声:“如今朝堂可是有人觉得以朕女之命换苟延之息很是不错呢。”

    黎锦急道:“边境当真如此危急?”

    “朔方之危不在边关,而在中央啊。”皇帝感叹。

    由于先帝在位时过度纵容,导致国之蛀虫猖狂,地方更是天灾人祸不断。如今皇帝登基不过三年,将将把奸佞清除,正是朝中青黄不接,国库空虚无力之时。此时若与匈奴开战,便是边关将士有死拼之志,朝中也拨不出足够粮草。

    见皇帝忧虑,黎锦也想起前去封地时见到的良田空置,民生艰难之景。

    不过,虽所见之处触目惊心,在问到田边的农户时,却听闻农户们大多认为只要熬过这个秋冬,待明年官家将前些年贪官强占的农田归还日子便能好起来。

    思及此事,黎锦考虑再三,抿了抿嘴,正色道:“父皇,若是现今无法暂解匈奴之危,安邑愿往塞外。”

    “不行!”皇帝断然拒绝。

    黎锦争辩:“可如今百废待兴,大齐承担不起一场战祸了。”

    皇帝背过身去,语气生硬:“护国平安乃是朕之责,大臣之责,边军之责。与尔女子何干?何况你可知匈奴人生性之残暴塞外生活之艰苦?”

    “安邑知道。”黎锦慢慢解释:“安邑的意思是不妨以此婚事做个缓兵之计。塞外虽苦,但短短数年安邑尚可坚持。待到民生缓和,国库渐满,父皇再寻个理由接安邑回来如何?”

    皇帝一时失语,神情竟有些恍惚。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