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利人才是利己(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我在阵中的三年时间里,仿佛一个世界那样漫长。本身经历了一个为人子,为人夫、为人父,为人臣子、为民之父母的故事。种种善恶是非,扑逆迷离的案件情由真让人难以判断孰是孰非,否则也就不难累积八百功德了。”

    听到这里,宗勖忽然促狭地问道:“你说为人夫,难道你在梦幻世界里还取媳妇儿了?”

    “呵!里面的情形并不像你想的那样。”x <a href="https://www.x" target="_blank">https://www.x</a>

    “程凌宇”淡淡一笑,继续道:“正像你弄出了五个分身一样,每个进入阵里的人同样有五重分身。我所说的为人子、为人夫、为人父,为人臣、为民之父母这五种身份,都是进入阵中之后不久便会直接进入角色了。”

    “每个人以五重身份同时修积功德,三年才凑够千余件,说起来真是惭愧呀!我没想到以宏扬道法为己任的人本身已经功德无量,早知如此我就直接接受张真人的盛情拜入他的门下宏扬道法去了。”

    “出来以后,其它四个身份的记忆才在一瞬间填充进我的大脑。嘿嘿!我还以自己干得不错呢,原来以我当时为民之父母官时所积累的功德最少,不但没有加上多少分,反而因为一些案件处置不当而抵消了不少善行。”

    宗勖眨了眨眼睛,神色平静地问道:“你在为人夫那一重份身上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一个老婆,四个孩子,我都让他们生活得很好。”

    “程凌宇”似乎很清楚程宗勖想了解什么,当下神情淡然地抛出了这句特别负责任的话。

    说完之后叹息道:“所谓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父母恩。对于这两句话,我现在是深有体会啊!”

    “其他人都扮演了些什么角色呢?”

    宗勖深知,既然那里是个世界,应该各种角色都具备才对吧!

    “程凌宇”似乎明白了他问话的意思,当下点了点头道:“有人像我一样过着平凡的日子,每日为了柴米油盐而发愁。还有一些人扮演的是山贼、强盗、泼皮等等,有的甚至在青楼里面做事。”

    “啊?”程宗勖的理解力显然有些不够用了,蹙着眉道:“山贼、强盗和拉皮条的也能积功累德吗?他们的职业也能做善事啊?还是说他们干了坏事,再由其他分身角色做的好事抵偿?”

    俗话说“车船店脚衙无罪也该杀”,更何况是山贼、强盗和拉皮条的,从事这些行业的人就更该死了,如何能透过这些职业来做善事,进而积功累德呢?

    “哈哈……”

    “程凌宇”听说之后忍不住大笑起来,笑罢多时才很认真地说道:“对善恶是非的判断可不能这样简单的区分,事物本无善恶,所以有善有恶是因为人心有善恶之分,因此同一件事情也因为人们用心之不同而有所不同。”

    “我在古代做官的那三年当中,曾经遇到过各种各样的案件,其中也不乏涉及到山贼、强盗和娼伎之事。起先只是简单粗暴地对这些人加以惩处而已,因而造成了不少冤假错案。”

    “直到有一天,我去署地附近的山中游玩,在山中偶然遇到了一位世外高人,姓张名真人。当地民间传说,张真人道德高深事理通达,我不服气就向他问难。张真人似乎是专门等候我的,因为望见我心中疑惑难解,故而出来指点迷津。”

    宗勖疑惑的点了点头,“没想到小小一个炼心索魂阵中竟然还有这种人设。”

    “程凌宇”微微一笑,摆手说道:“所以我才说那个幻境不简单,怎么看都不像假的。但是,如果说一个人同时做了五场大梦,又有点儿不太现实,总的感觉就是似真似幻虚无缥缈。”

    “双方斗了几句闷子之后,我就真接向他提出了善恶判断的标准为何?他的说法真是令人眼前一亮,而且就在古圣先贤的遗著之中。张真人讲的第一个典故就是孔门弟子子贡和子路的故事。”

    “鲁国有法令,凡私人赎回被临国虏去的鲁国百姓者,皆可到当地衙署去领取一定的赏金。子贡当时巨富,曾多次到临国赎人,却没有去衙署领过赏金。孔子听说了子贡的行为,便斥之曰:自今而后鲁国无人再去赎人了。”

    “子路见到有人落水后,奋不顾身将那人救上岸来。被救之人为了表示感谢,便送给子路一头牛做为酬谢,子路欣然接受了。孔子听说后称赞子路,曰:自今而后,鲁国人人都将会争相去救落难之人了。”

    “因此说,圣人教育世人,明是非辨善恶不能只看眼前的小利,更不能仅凭个人的那点小聪明而妄下定论,要看整件事情对社会的影响,能否让更多人受益,能否起到移风易俗导人向善的目的。”

    “故曰圣人见之以细,观化远也。那些表面上虽在行善施舍却一心只为求取个人名望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