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问道终南山(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第二章:求贤问道终南山。

    作者起头题录打油诗一首:问道终南山。

    遍历江北与江南,逶迤千里适仙山。

    层峦叠萃千重嶂,峰高道远行路难。

    舒云漫卷勒腾翻,无尽秀色可为餐。

    无问凡圣皆共住,隐居终南意殊闲。

    下面是正文,大意是讲作者旅行至此,上终南山访道求贤的经过。

    其中,作者着重游览了终南山七大名胜,于各处皆抒发了一番感慨,叙述为如下七句话。

    “上善泉流百数年,时疫一去不复返。”

    说经台主要殿堂有老子祠、斗姥殿、救苦殿和灵官殿,以及太白殿和四圣殿这两座配殿。山门前面的石阶蜿蜒直达台顶,西侧不远有一处泉池石砌,内有泉水终年不断,传说此泉水解除了当时流行的一场时疫,因此被提名为“上善”。

    “栖真亭侧仰天池,香女化泉白骨念。”

    传太上西行,途中偶遇白骨,遂点化为少年徐甲。一日,太上将七香草点成美女考验他,徐甲经不住诱惑,正要有所举动时,却现出白骨原形。所幸尹喜为之求情,太上方使复原。太上以拐杖触地,美女遂化成一眼清泉。

    “宗圣宫前郁苍鹰,太上系牛不老松。”

    说经台之北有宗圣宫,宫前生有九株千年古柏,俗称“不老青松”。其中一株相传为老子当年系牛所用,又称“系牛柏”,树下卧有石牛一头。三株树上结瘿酷似苍鹰昂首展翅,活灵活现,人称“三鹰柏”。作者于此处得遇隐仕孙俱,盘桓两日后方才告辞。(首发、域名(请记住_三<三^小》说(网)W、ω、ω@.x、彡、彡、x`¥s@.c、o-м文)字<更¥新/速¥度最&駃=0

    “玉炉烧炼延年药,正道行修丹气足。”

    古人云:关中河山百二十,以终南山为最胜;楼观台终南千里茸翠,以楼观为最佳。楼观台上留下不少碑文,只《道德经》碑就有两通,被世人誉为“梅花篆字碑”。碑侧各有七字,相传为太上十四字养生诀:玉炉烧炼延年药,正道行修益气丹。

    “大震协成太乙池,冰风两洞翠华庙。”x 电脑端:<a href="https://www.x/" target="_blank">https://www.x/</a>

    太乙池为天宝年间地震造成,四面环山,碧波荡漾山光水影,风景优美。太乙仙山畔临太乙池、风洞、冰洞、翠华庙等。作者于此处得遇王思才,逗留两日后方才离去。

    “阁顶云罗峭如圭,高冠峪内终日雷。”

    圭峰山包括紫阁、大顶、凌云、罗汉诸峰,峭丽挺拔形如圭玉。临近高冠瀑布,落差七丈开外,急流飞溅直下深潭,响声如雷。作者于此处得遇黄忆斋等人,亦促膝长谈数日后方归。

    “南山有梦化细泽,苍冥同感好生德。”

    南梦溪草木蕃植,物种甚多,湿润温和。山峦如朵,溪流处处,花鸟鱼虫争相生长。

    作者在本章之中还记述了参访到的几位隐仕,孙俱、王思才、黄忆斋等人的一些学术观点。这几位都是明代中期著名的文人,其中的黄忆斋还曾经追随心学大家王阳铭求学悟道。

    程宗勖据此判断出作者是明代中期人,成书应该在瑛宗暄德朝前后。

    这一章中,作者并没有发表悟道感言,只将多位隐仕的话归纳总结后对后世道学的传承提了一个不错的建议。

    “欲令道学宏传,须向释门取经,广立丛林讲经说法,教化愚萌分文不取。”

    这!这是不是枊掌门成立道学学会和设立道学院的思想来源呢?程宗勖有心给枊叶禛打个电话求证一下,顺便再问问他是不是也收藏了《药王古卷》这本书?

    当他看到时间已经是晚上十点半后,又忍住了。“这么晚了确实不方便再打扰,有什么问题,就等看完全书之后集中问吧。”

    第三章:雨暗村遇微雨。

    作者访求贤仕之后,开始沿着云梦溪浏览如诗如画的风景。

    耳闻“潺潺汩汩”溪水声,脚踏青苔浅水,一路向下游行走。不期然,绕过一处山环后,前方的山谷豁然开朗,平地遍植杨柳,林中坟冢累累石碑林立,中有曲径蜿蜒可通。x <a href="https://www.x" target="_blank">https://www.x</a>

    缘径而去,诸溪汇聚遂成大河拦住去路,对面杨柳渐稀,隐约有一村庄,时值午时炊烟袅袅。

    河上有桥一座,乃独木而成。约有八十一丈长,宽处朝外窄处朝内,最宽不过七尺二,窄处不足三尺三。

    桥头常坐一老叟,酷似太公试张梁,闲来无事作歌声:“人心尚古方称妙,悟得良知成大道。见人作歌唱心声,解得真意才放行。”

    愚乃《传习录》之迷人尔,阳铭心学烂于心,亦作歌赞之曰:“诚心即为理、德行要合一、唯有良知通天地,村中若有圣贤住,小子愿为此乡人。”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