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 墓碑前的血(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请主公给属下降罪,末将没能够保护好齐校尉,罪该万死!”郝昭双膝跪地染泪道。

    秦夜恨自己为什么同意齐周揽下这份差事,抬头问道:“到底怎么回事,我不是吩咐了不要接战吗?难道你们都没有脑子吗?”

    郝昭憋着一张通红的脸不知道说什么,只是一个劲的跪在地上哭泣,秦夜气得恨不得给上自己一拳。

    “主公不要太伤心了,将士们心甘情愿随将军出征,齐校尉怒火攻心失了理智,纠缠乌桓骑兵不放,这错也不能全怪罪到郝昭身上!”尉迟恭在一旁劝解道。

    秦夜恨自己为什么没有想到他极力请战的缘由,想来齐周早就做好了打算,只是为了给鲜于辅报仇吗?又或是在掩盖什么?但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吗?

    恐怕半个月前齐周就做好了打算吧,从他在校场那喊出一嗓子开始,他就没有想过再回去的可能,事实的真相又是如何?

    在这个冲天的火光中,乌桓人的王庭遭到了近百年来最惨烈的屠戮,伴随着大火的消散,似乎也预示着这个不可一世的游牧民族,终于以惨败收场。

    就像大汉王朝一般,没有哪一个国家或朝代是万世长存的,不论是汉族,亦或是少数民族,都经历了繁华的鼎盛时期,也走向了低谷。

    乌桓王庭被摧毁后,整个草原上的乌桓部落群龙无首,各怀鬼胎的各首领墨守成规,岳飞率领大军一路北上,兵锋所指莫不敢当!

    似乎是霓裳的话起到了作用,秦夜遵守了那个夜晚星空下的诺言,数千个大大小小的部落在投降后都逃过了死神的宣判。

    秦夜下了一个让所有人都能以理解的命令,浩浩荡荡的大军押送着将近四十多万的乌桓人一路南下,四十多万人绝对是恐怖的存在。

    整个迁徙的过程近乎是用了最为粗暴的手段,胆敢反抗者全部屠杀,由于人数众多,岳飞不得不派人前往蓟城又调了两万大军。

    所有男性乌桓人皆以十人为一队手脚绳索相连,一人胆敢逃跑小队其余人全部连诛,妇孺孩童则分开看管,逐渐分往蓟城、渔阳和右北平三郡。

    东汉初年,匈奴分裂为南北匈奴;南匈奴归降汉朝,二十多万众被安置於今内蒙古、山西与陕西北部及甘肃东部一带,为汉帝国守边。东汉后期,他们更进一步内徙到山西中部汾水流域一带,与汉人杂居。

    匈奴人的汉化虽然隐患重重,但不得不说是一项重要的措施,秦夜相信,只要东汉依旧强大,这些汉化的南匈奴人就不会造次。

    之所以后来南匈奴人敢反叛,也是汉朝到了山穷水尽的时候,乌桓人这柄双刃剑,只要使用者自身强大,就可以逐渐转化为自己的力量,汉化乌桓人是秦夜迈出的巨大一步。

    一切都如秦夜计划的那般,数十万的乌桓人顺利的迁入幽州,从草原上带回了大量的牛羊马匹,虽然不能够养活这些这些人,但幽州这些年屯田的粮食,足够挺过这个冬天了。

    只要这个冬天过去,幽州大片等待垦荒的土地就有了劳动力,良性循环就会带来巨大的改变。

    在将士们齐心协力的帮助下,终于在大雪到来之际,完成了这项不亚于后来董魔王迁都长安的壮举,相比较那一百万百姓的迁都壮举,秦夜这算是小巫见大巫了。

    最让秦夜不放心的莫过于治安问题,乌桓人好武善斗,又与幽州人积恨已久,这其中的伤痛不知道要经历多少时间才能缓和。

    秦夜与岳飞相互讨论研究,一大通的政令发布下去,命令幽州将士与乌桓年轻女子通婚,鼓励生育,又在各郡划出乌桓人专门居住的地方,派郡兵专门看管,原有的部落全部打乱分散。

    骁勇的乌桓战兵则全部看管于右北平郡,这群零零散散的乌桓骑兵年轻力壮,全部汇聚于右北平郡,足足八万余人的乌桓战兵,让众将士惶惶不安。

    若不是大量的乌桓人往北逃窜,恐怕这个人数还要再翻上几倍。x <a href="https://www.x" target="_blank">https://www.x</a>

    秦夜只好下令派了四千大军严加看管,所有乌桓人必须戴上镣铐,一日只得提供一餐,白天修筑城池,等到了春季则在右北平郡负责开垦荒地,往日里的军事要塞,一时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