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诛、间、放(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经过李元瑷的居中调和,李治、长孙无忌达成了和解。

    为了长孙家的后人安危,长孙无忌交出了李世民赋予的辅政权力。

    这长孙无忌都退隐了,另外一个几乎没有什么存在感的韩瑗自然也在随后选择告老还乡。

    李治如愿以偿走到了亲政这一步。

    一直猥琐发育的李小九在亲政后的第一件事就开始筹谋对外战争。

    为了这一天,这位未来的天皇大帝已经憋了很久很久了。

    都说李治软,历史上的他可一点都不软。

    只是他处事的方式不如他父亲刚硬,喜欢直来直往。他处事低调,喜欢迂回着来,让别人黑锅,自己背地里闷声发大财,博取好名声。

    这也跟他自身的成长经历有关。

    自他懂事以来,先是李承乾、李泰,再来就是长孙无忌,不低调都不行。

    久而久之,就成了秉性中的一部分了。

    用李元瑷的话来形容就是闷骚。

    但他骨子里却极为刚硬,这点李世民都未必比及的上。

    李世民以纳谏着称,对外刚强,对内却是处处怀柔,给魏征都逼成啥样了。

    李治对内对外都一个德性。

    为何李治没有留下与名臣君臣和谐的美谈?

    不正是李治性子腹黑,受不了他人给自己上眼药?特地提拔了许敬宗,让他来对付那些谏官。

    当然这不是什么值得吹嘘的事情,李治也因此只是一位明君,而非李世民这样为后世吹捧赞颂的圣主。后世文人宁愿赞美武则天,也不愿意赞美李治,也多因如此。

    舍人院。

    原本是庙堂五相集中负责处理军国大事。

    李治这一日高坐案首,亲自坐镇舍人院,展开了亲政以后的第一场会议。

    会议是以李绩、李元瑷为首,以地位来说,李元瑷更在李绩之上。

    但出于对这位三朝老臣的尊重,李元瑷让出了左席,居于右上首。

    除了他们二人,余下三相分别为来济、杜正伦、许敬宗。

    来济本是长孙无忌一党的人,原本是在李治清算行列,现在依旧居于其位,作为稳固庙堂里诸多长孙门人的定海神针。

    杜正伦、许敬宗完完全全就是李治的人了。

    杜正伦少年扬名,深得魏征器重,举荐给李世民称其为“才能古今无比”。后来受到李承乾、侯君集的牵累,流放驩州。李治即位后,一步步将他调入京畿,成为他的左膀右臂。驩州是大唐最南方,近越南境内,若非李治开恩,杜正伦这辈子都难以走出那荒芜之所,对于李治,自然是忠心耿耿。

    许敬宗更不用说,与李义府一样,是李治最信任也是最好用的刀。但与李义府不同,李义府是杀猪刀,而许敬宗算得上是七星刀。

    李义府贪得无厌,自私自利,结党营私,国之大贼。

    许敬宗除了好色没有啥大毛病,单纯是为李治清除不对付的朝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