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94章 三闾大夫(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翌日,秦王荡至城内的馆舍,指名道姓欲见屈原。

    一国之君,尚且这般礼贤下士,对于自己登门拜访,屈原怎有拒绝的道理?

    尽管后者厌憎秦国,但这只是从家国的情感角度上的,与秦王荡,屈原自认为并无私怨,亦无交情。

    “屈子!”

    “秦王!”

    秦王荡甫一进入这间馆舍,屈原便忙起身过来,与他作了一揖。这宛如“夫妻对拜”一般的礼节,秦王荡已经麻木了,习以为常。

    这种礼节在于平辈或同级之间的人,亦或是友人之间的。

    他这么做,就是在把屈原当做自己的友人。

    屈原忙道:“秦王,请坐。”

    “多谢屈子。”

    秦王荡安然入座,与屈原对席而坐。

    后者一副受宠若惊的模样,道:“秦王何故至此?鄙舍简陋,秦王欲见屈原,可召之也!”

    “屈子,今日寡人……不,荡非是以秦王身份来与屈子一会的。荡希望能有屈子你这么一位良师益友也!”秦王荡的脸上浮现向往而又显得真挚的神色,极具信服力。

    对于屈原,秦王荡是十分的敬重的。其命运坎坷,正直、忠君、爱国,才华横溢,所有为人臣者最良好的品质似乎都聚集在他的身上,可谓是治世之良臣也。

    屈原名平,字原,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根正苗红的楚国公族子弟。x www.x m.x

    屈原在原来的历史上历仕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代君主,在这个“横则秦帝,纵则楚王”的时代,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王的宠信,位居左徒、三闾大夫。

    他曾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

    但是因为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王的疏远。

    屈原几次被逐出郢都,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之后,听闻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据说后世的端午节划龙舟,就是由此而来的。

    “屈原何德何能,敢为秦王的良师益友?”屈原满脸谦逊地道。

    秦王荡叹道:“屈子莫要谦虚。荡虽远在咸阳,但对屈子你是慕名已久啊!屈子之《离骚》堪称千古诗篇,仅此诗篇,寡人便能说,天下才共一石,屈子独得八斗,自古及今共用二斗!”

    听到秦王荡这般夸赞自己,屈原不禁感激涕零,说道:“秦王所言,真是羞煞屈原了。诗词歌赋,不过微末伎俩,倾诉忧愁之作,上不得台面!若是可以,屈原更愿意登堂入室,出将入相也。”

    屈原所求的出将入相,可不是一句虚言。

    众所周知,这个时代几乎人人尚武,贵族子弟更是大多文武兼备,上马可统兵作战,下马能安邦治国的不可计数。屈原便是其中的一位。

    屈原居乐平里,其虽出身贵族,但因自幼生活在民众之中,加以家庭的良好影响,故而十分同情贫穷的百姓,从这时起,小小年纪便做了许多体恤民众的好事,博得了众口一词的赞誉。

    当年秦军犯境,屈原便组织乐平里的青年奋力抗击,他一方面居高临下地对青年们进行思想教育,一方面巧用各种战术,机智果敢地给敌人以沉重打击,一展其非凡才华。

    可以说,屈原是有大才的,但非是他怀才不遇,而是他的性格缺陷导致他无法取得如商鞅、管仲一般的成就。

    当然了,其实这也不能苛责屈原。

    人无完人,屈原有大才,但是楚王却没有给他施展的舞台。也能说是给了,但支持的力度不够!

    “屈子大才,可惜楚王昏聩,无识人之明,楚国谗臣众多,容不下屈子。若屈子入秦,寡人当举国予尔,让屈子尽其才,一展抱负!”

    秦王荡抛出了橄榄枝。

    举国予尔,便是以相国之位予之。秦国原来的相国田需,因张仪卸任,而回到魏国继续担任相国,故而秦相之位空缺。

    相国之位,对于秦国来说是可有可无的。

    因为自从秦王荡设置左右丞相之后,相国的权力就为左右丞相所分摊。

    但屈原却毫不动心,摇头道:“秦王,请你不要污蔑楚王,污蔑楚国。楚王再如何不是,也是屈原的君王,楚国再如何不是,也是屈原的国家!多谢秦王厚待,可惜,屈原无入秦之心也。”

    闻言,秦王荡叹了口气说道:“屈子,你憎恶秦国吗?”

    “说不憎恶,那是欺骗秦王。秦王自己可能都不信吧?”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