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厉(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翟泽入学的事情准备的非常的顺利,几乎是见了庞老的第二日,京中掀起了一阵不大不小的风波。

    事情还要从傅修宁此次外出巡查说起。他此次出京的任务,是为了巡查最新一批农具下方到各州县的使用状况。这些农具都是昭王殿下带着工部的人在田地上试过许多次才正式推广的。可是没有想到这些能有助于农户耕地的新农具抵达各州县之后,竟然成为了官府公然售卖给富商地主的物品。有钱的富商地主首先购得一大批,再以租赁的方式给自家的佃户使用,这非但没有减轻佃户的农作负担,反倒多了一项租赁负担。

    有农户得知有新的农具研发,可以再耕地时事半功倍,想要仿制,结果被举发之后得到了很重的惩罚,后来官府索性发出公告,举发有奖励,如此一来,就更没有人敢私自做了。

    新农具的研发本该是一件利国利民的事情,却活生生的成为了官商勾结的工具,加重了农户的负担。傅修宁差得此事,第一时间明察暗访拿到了很多的证据,没想在回京的途中,被山匪给绑架。

    原本傅修宁被绑架之时,是连人带车一起绑上山的,山匪也将他的马车焚尽。万万没想到,一份完整的证据依旧送到了永庆帝的面前,正是他此次外出巡查收集到的官员贪赃枉法的证据。

    此事一出,朝野震惊。

    自古以来,官员贪赃枉法本就不是什么稀罕事儿,水至清则无鱼,这条路上没有几个人敢拍着胸脯说自己从来不曾以权谋私,得到一丢丢的好处。

    可是这件事情,那些不长眼的东西犯了几个大忌讳。

    第一,在农务一事上欺民。

    先帝崇宣帝在位之时,最重仁政,永庆帝登基之后,奉行先帝的治国之策,几番减免赋税是对农户最大的重视,是希望百姓在国家和平昌盛的时候越过越好,真正路无饿殍。

    第二,冒犯了昭王殿下。

    外界有许多的传言,就当年的情况来说,若非昭王殿下无心帝位,永庆帝又懂得筹谋,如今的天下就该是另一个说法。

    可是这样的关系,并未让永庆帝有多觊觎昭王殿下的存在。相反的,昭王殿下生母为亡国旧吴的曲氏族人,曲氏能工巧匠辈出,昭王殿下作为曲氏最后一位门主的儿子,又与曲氏传人曲昙桦有交情,所以昭王殿下在工部一处任职,实至名归,这一次研究出新的农具是一个大的突破,极大意义上的迎合了永庆帝的政策。

    永庆帝就这件事情,对昭王殿下赞不绝口,连带着他的一儿一女也因为父母的功绩得了不少的嘉奖好处。

    现在来这么一茬,简直是在侮辱昭王殿下与工部诸位没日没夜画图纸做研究的辛劳。

    永庆帝绝不会大事化小坐视不理。

    所以,傅修宁的这一招,简直是痛击贪官污吏,翻不了身的那种。因为他呈上了最直观的证据,出巡之时又是巡查御史,在霍昂一的举荐之下,永庆帝直接让傅修宁主审此次的案件。

    谁都没有想到,一个默默无闻的御史台书令史,不过是在御史台打杂处理文书的小官,竟然来势汹汹,招招致命。最重要的是,在过去的几年里,傅修宁实在是太安静,或者说太干净了,从不攀附谁,从不与谁有过多的交情,唯一有交情的大驸马,这些年来连同大公主在内都是不问政事的闲散贵人,即便是想赖上大公主和大驸马,也是白搭。

    如此一来,想趁机扼住傅修宁短处让他谨言慎行,就变得十分的困难。

    傅修宁仅仅用了不到十天的时间,就已经提审了近百人,上至新农具推广州县的官员,下至当地的佃户农户,都一一拿到了证词。

    在确定了罪名之后,傅修宁顺藤摸瓜,一层一层的往上挖。因为他已经掌握了绝对的证据,罪证在手,只需要人来担罪,局面瞬间变成了所有人相互推诿相互甩黑锅的闹剧。傅修宁宛若一个胜券在握的将军,他手中的剑指着谁谁就要死。

    傅家的门槛险些被踏破。

    傅修宁这人滴水不漏,他们只能顺着网上找傅准,甚至还有人找到傅修宁的叔伯兄弟,就是希望傅修宁能分清楚事情的轻重缓急,让他知道有些人能动,但是有些人不能动。

    傅家落寞多时,几乎都快要忘了这样备受吹捧的滋味,傅准倒还好,可是他那几个兄弟就把持不住了,眼看着送上门的礼物,手痒得不得了,一拍胸脯就保证一定能劝侄儿谨慎行事,转身就以兄长的身份来训斥傅准。

    “敬远如今这个年纪,我们这些做长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