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 章(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远没再坚持。

    林云舒出了衙门就直奔城西,问了好几个路人七拐八拐找到柳安巷。

    米秀才家住在巷子最里面,林云舒径直走进。

    青砖青瓦,一进的院子,看得出这秀才家境不是很清贫。

    林云舒拿起门环敲了三声。

    一个中年妇人过来给她开门,慈眉善目地看着她,“你找谁啊?”

    林云舒笑了笑,“大姐,我想找米秀才,请问是这家吗?”

    中年妇人点头,“对,是我儿子。你找他有事?”

    林云舒将自己从街上买到的糕点送上,“大姐,打扰了。冒然登门,实在是有失礼仪,只是家中小儿已满十三,我们全家即将搬到县城,想问问米秀才能否收下小儿?”

    收徒?米婆子做不了这个主,便将门打开一半请她进来,“我儿子正在教书,我去请他,麻烦你到堂屋等一下。”

    进来后,林云舒便注意到东屋是专门读书的地方。里面隐隐有人在说话。声音洪亮,字正腔圆,显然是在授课。

    林云舒向米婆子道谢,将自己带来的糕点放到桌子上,便安心等候。

    没一会儿,米秀才就来了。

    他大约三十来岁的年纪,身姿挺拔,只是面色瞧着有些苍白。真是应了那个词---文弱书生。

    米秀才脸上浅浅一笑,进来后同林云舒客套一番。

    林云舒便将自己所求讲了。

    米秀才没有立即答允,沉默片刻问道,“十三岁?”

    想要考科举,这个岁数已经偏大了。

    林云舒也知道小四的短板在哪里,便避重就轻道,“家中小儿年纪虽大,却勤于自律,聪慧懂事。之所以时至今日还未参考,实受家中所累。”

    米秀才怔怔然看向她。自她进来,米秀才便注意到这人通身的气度跟寻常农妇截然不同。

    他略想了想,便道,“也罢,你三日后,带他来一趟。我考较后,再行决定吧。”

    林云舒向他施了一礼,方才告辞离开。

    出了柳安巷,林云舒转道去了城中书肆。

    她一早就注意到小四几乎不怎么用文房四宝。这样哪行,不写字,如何能提高书法水平?

    “什么?这纸要五十文一刀?”林云舒声音抖然拔高。

    虽然她知道纸很贵,但没想到面前这种普普通通的纸也会这么贵。

    原身在闺阁中,不用采买东西。嫁人后,活动范围仅限于顾家村,小四说多少,她也就相信了。是以原身记忆中的价格根本不对。

    难怪小四不肯写字呢?想来是为了省钱。

    那小二一开始见她周身气度还以为是大户人家的采买婆子,没成想她居然嫌贵,只好指着下面那个架子,态度敷衍道,“这是毛边纸,一刀二十文。”

    林云舒又指着那名家字帖问,“这多少钱一副?”

    小二拿下面一副,“这个要便宜些,一百文即可。”

    林云舒坚持要上面这个。

    小二提醒她,“这是当朝书法大家王少之的字帖。一副要三百文。”他将三百文咬得极重。

    林云舒听出来了,却还是忍着心疼要了,另外再加两刀普通一点的纸,付了钱,林云舒跨着篮子家去了。

    刚出城门口,迎面就碰上顾守业,对方正送人进城,在城门外歇息。林云舒上前跟他打招呼。

    顾守业拍着胸口,“大嫂,你可算是回来了。这些日子,永伯每隔两天便进城打听你的情况,他听衙役说你正在照顾县令夫人。真的假的?”

    “是真的,我帮县令夫人接完生。夫人体弱,她留我在府上帮她调理。事情已了,我就回了。”林云舒又问,“我家老二老三回来了吗?”

    原本她应该亲自去镖局问问的,可她显然低估这双小脚,才走了这么点路,已经快要站不稳了。只能向顾守业打听。

    顾守业摇头,“没有。他们去江南,一来一回起码得三四个月?哪那么快就回来呢。”

    林云舒一想也是。她坐在小马扎上跟他有一答没一答说话。

    到了申时,驴车陆陆续续坐满了人。

    林云舒两个月不在村里,顾永伯又三不五时往县城跑,大家一打听也都知道她在县衙给县令夫人接生的理。

    这会子见她回来,一个个都好奇起来。

    林云舒除了没说接生方法,其余倒是如实告之。她才不会放过宣扬机会。

    左右大家只知道县令夫人胎相不好,又不知道她是剖腹接的生。就算那些稳婆知道了,也只以为她运气好。

    毕竟在临生前,胎儿动作会越发频繁,或许自己就能将死结解开也说不定。

    大伙盛赞她接生本事了得。林云舒微微一笑,嘴上却是谦虚不已。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