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2章 华国,可回!(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陈舟早已料到周围人的反应。

    因此,他笑着表示道:“燕大毕竟是我的母校,我也算是燕大的熟人了,所谓熟人好办事嘛。”

    听到陈舟这么说,周围人瞬间露出了一阵笑声。

    既然陈舟已经这么说了,那这件事情,便也算是定了。

    不管他们再说什么,也是于事无补的了。

    与其这样,倒不如替燕大送上相应的祝福。

    “邱校长,恭喜了,有了陈舟博士的加盟,燕大在今后的发展,必将再上一个台阶!”

    “是啊,有了如此年轻的诺贝尔奖得主的加盟,今后的燕大,恐怕将在华国高校界,一骑绝尘了!”

    “看来我们一点竞争的必要的都没有了,不管怎么说,恭喜陈舟博士找到适合自己的地方,也恭喜邱校长,培养出了如此优秀的学生!”

    即使面对周围人不断送上的祝福,邱校长也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就这样?

    就这么简单?

    陈舟就来燕大了?

    略一思忖,邱校长说道:“陈舟博士,返聘计划只是先前商议的结果。不管怎么说,肯定不适用于现在了。”

    “燕大将会为你制定单独的聘用计划,一定不会让你失望!”

    邱校长这番话既是说给陈舟听,以对陈舟的投桃报李。

    也是说给周围所有人听的,尤其是代表科技部门的李振邦。

    打破诺贝尔物理学奖最年轻得住记录的人,带回华国第一枚诺贝尔物理学奖奖章的人。

    他们燕大的做为,是所有高校,学术圈所有人,乃至整个华国都在看着的。

    更何况,陈舟都如此说了,他邱校长,再不拿出点诚意来,那就太说不过去了。

    李振邦听到这话,轻声笑了笑,说道:“陈舟博士,可是咱们华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人,也是打破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年龄记录的人,相信邱校长,一定能妥善安排。”

    李振邦在“一定”这两个字上,特意加重了音调。

    虽说燕大的校长,论地位的话,是比他这位科技部门的局长,要高一些的。

    可谁让科技部门,能够管得到这些高校呢?

    高校的课题审批,都得经过他的手。

    再者说,李振邦会出现在陈舟的接机队伍中。

    是代表国家的态度的。

    邱校长自然也懂,因此他一听到李振邦的话,立马便说道:“李局长,你放心,咱们燕大必然是不会亏待了陈舟博士的。”

    李振邦的话,倒是搞得陈舟怪不好意思的。

    他自己的要求,其实真不多。

    有个良好且自由的科研环境就行。

    却没想到,他自己没多的要求。

    反而是科技部门的局长,帮他出来说话了。

    只不过,对此,陈舟倒也没多说什么。

    陈舟回归燕大这件事,也就算是广而告之了。

    李振邦想到陈舟说是为了两件事而来,便又问道:“陈舟博士,那另外一件事是?”

    陈舟想了想,说道:“另外一件是,就是为了课题研究的了。”

    说着,陈舟指了指一旁的克罗斯:“这位是克罗斯教授,是我在SLAC的同事,在我负责胶球实验的时候,克罗斯教授便是我最大的助力。”

    陈舟此后一说,众人也都明白了陈舟的意思。

    既为了课题研究,又说了身旁人的身份。

    那就说明了,陈舟打算继续粒子物理学的研究。

    因此,陈舟的第二件事,大概率就是课题研究的去向了。

    倒是一旁的克罗斯,还在自我介绍着:“胶球实验的时候,我是给陈舟博士打下手的,以后请多多关照。”

    陈舟笑着看了看克罗斯,心中暗自吐槽道:“看来这位专职司机的汉语,还是没有学到家呐……”

    给克罗斯留了一点自我介绍的时间。

    等到克罗斯跟周围人都打完了招呼,陈舟才继续说道:“因此,为了继续粒子物理学的研究,我打算和克罗斯教授一起,进入华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陈舟一说完,李振邦便表示:“这是好事啊!陈舟博士你愿意继续在粒子物理学的研究上更进一步,那么我们科技部门,肯定全力支持!”

    说到这,李振邦又笑着道:“说起来,陈舟博士,你现在可不单单是数学家了,什么时候也申请个物理学的课题啊?我们可等着你再带回一枚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奖章呢!”

    闻言,陈舟笑着说道:“等到我把极小模型纲领的课题解决了,我就申请物理学课题!”

    听到陈舟的话,众人无不倒吸一口凉气。

    这才刚解决完哥德巴赫猜想的难题,就开始极小模型纲领了?

    要知道,这可是不比哥德巴赫猜想弱的难题。

    而且,在极小模型纲领上,已经出了两位菲尔兹奖得主!

    不过,在场的人,也能理解陈舟的想法。

    如果哥德巴赫猜想的解决,不能稳稳地拿下菲尔兹奖的话。

    那么,再加一个极小模型纲领吧……

    但实际上,陈舟的想法更简单。

    系统的任务摆在那里呢,需要10个哥猜这种级别的难题。

    他不找一些去解决,这个任务怎么完成?

    当然咯,菲尔兹奖这些都是顺路的事。

    如果周围的人知道陈舟的想法,那他们大概会集体吐槽道:“这还让不让人活?一个哥猜,就够一个人穷极一生的智慧了,你还要来10个?”

    “好!那我们就等着陈舟博士你,把极小模型纲领给解决,再把华国第一枚菲尔兹奖的奖牌带回来!”

    李振邦对于陈舟的话,还是有着极大赞赏的。

    李振邦始终认为,科研人员就得有这种敢攀高峰的精神。

    要是所有科研人员,都像付海天那种,那华国的学术界,也就彻底完犊子了。

    李振邦话音落下,邱校长也说道:“在这里,我就提前预祝陈舟博士解决极小模型纲领的问题了!我们等着华国的第一枚菲尔兹奖!”

    邱校长说完,周围人也是附和道:“陈舟博士,既然您在这里说出来了极小模型纲领的事,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