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回 军情假前殿退二使 改口径青城欺群臣(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诏自然简单,但若完全遵从遗诏,则需择日行册封礼,此事以后再议罢。”

    萧特末刘六符一愣,俱疑道:“难道贵国要眼见庆州战祸起却不肯动兵吗?”

    赵祯并不回他,只说:“王鬷上前。”

    枢密使王鬷进殿。

    赵祯问:“庆州兵祸一事可有消息?”

    王鬷作揖道:“已经收到王德用书信,庆州并非兵祸,只是匪徒作乱而已。”

    李迪听见,比契丹使者还惊:“你说得可是真的?”

    “战事怎可报假?初七夜里陛下已知道庆州并无兵祸,这些日子只是派王德用前往庆州方向前去查明是否属实罢了。”

    李迪大喜,问:“陛下,是何人给得消息?”

    赵祯不答李迪,而转对那二人说:“由是如此,不劳辽国国主费心了。”

    二人对望一眼,只得退下。

    “还有事上奏吗?”

    李迪续奏:“若兵祸果真是假,则需复议西平赵德明赠官一事。陛下欲封赵德明为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不知欲派何人出使?”

    “朕本欲派度支员外朱昌符前往,今日他派人来报卧病在床,遂改侍御史孙祖德为祭奠使,你拟好随赠物后即刻启程。”

    李迪受命退下。

    赵祯又处理了些积攒的上奏,便下朝准备。

    慈寿殿外备了凤舆,杨太后早就换好素服,乘上去往宣德楼走,与赵祯一同往青城幕殿过去。

    一行浩浩荡荡到了地方,二人下舆过泰禋(yīn)门。因屡屡下诏边郊祭坛之地不得建斋宫,遂只立起木架,并以苇叶为帘障,又在上下四周用蓬帐幄帟(yi)围住,大体做个宫殿的样子,仿的是清庙建制。杨太后始终觉得为西平节度使来幕殿处举哀有失身份,但也无法。

    赵祯为赵德明做了祭文,念完后百官宽慰一番。接着便到旁边瓦屋休整,杨太后则由人陪伴在另一间。

    此时重臣皆在瓦屋内,赵元俨因早就得了赵祯的指示,便假意痛哭起来。

    李迪忙问这是何故,赵元俨说:“我想到陛下如今在此处为西平赵德明举哀,却不知生母下落,实在难过。”

    赵祯装傻问道:“八皇叔这是什么意思?”

    赵元俨遂将李氏之事说出。

    赵祯因当真为李氏难过,确实眼中有泪,叫周成奉将瓦屋的门关上。

    重臣皆劝赵祯切莫伤心,赵元俨说:“臣望陛下替李顺容平冤。”

    李迪亦率众人说:“陛下以仁孝治天下,若不能让李顺容与先帝一同入陵合葬,只怕天也不佑我大宋。”

    赵祯口带哭腔道:“虽是如此,但若当真替朕之生母复位,外面群臣要如何说章献娘娘?娘娘虽有不义之举,但多年来始终尽到抚养之恩,朕绝不能令外人对娘娘指点。且此事关皇家声誉,冒然说出,可叫百姓作何想?”

    赵元俨道:“不如说李顺容自愿守灵,将陛下托付给章献娘娘,如此便可堵悠悠之口。此处皆为陛下亲近之臣,再看今日朝上契丹特使的语气,都该明白章献娘娘的名声事关大宋安危,谁若主张昭示天下,可当真是不忠了。”

    赵元俨都已如此说,众臣一时不知如何反对,暂且只能顺了这个主意。

    ①因宋初上朝安排非常繁琐(包括可能需要百官跳舞什么的...),所以经常有在地京官称病不上朝的情况发生。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