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8章 (十)(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公元249年(魏正始十年)正月初四,曹爽所等待的这个机会终于来了...

    通过柏夫人所探听的消息,曹爽获知司马懿打算于五日之后,也就是同年的正月初九凌晨悄悄离开洛阳城,前往高平陵与邓艾会和。

    这让曹爽认为时机已然成熟,于是他立刻采取行动,密奏魏少帝曹芳于正月初八前往洛阳城东的首阳陵击败魏文帝曹丕,其实此时的曹芳已经没有选择余地,只能怪怪从命。

    就这样,同年正月初八,曹爽以掩人耳目为目的,“护送”曹芳率领近万人的庞大队伍径直出了洛阳东门,中护军曹羲、武卫将军曹训等人皆陪同在旁,且全身甲胄。

    然而就在大队走到一半之时曹爽却突然下令转道向南,火速前往高平陵。

    所有人都不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但曹爽此刻却已是信心满满,面对曹芳对于突然改道的原因,他大笑着回答说:

    “陛下,请稍安勿躁,微臣断定明日之前必然一番大的热闹可看...”

    待到曹爽改道的消息传回洛阳之后,司马懿和司马师也相继采取行动,司马懿立刻召集了太尉蒋济、廷尉高柔来到自己的府中,决定马上动手。

    此时的陈泰已经秘密赶到了洛阳并藏身于家中,行动开始之后,他便于司马师两人各自带领一千死士控制了京畿之内各处大营,由于曹羲等人俱不在洛阳城内,再加上禁军之中很多都是以前蒋济的旧部,在群龙无首的情况之下,各营将士都倒戈投向了司马懿。

    得知城内的各大兵营都已在自己的控制之中后,司马懿便带领着效忠自己的文武百官一齐杀入了皇宫之内,释放了被软禁于永宁宫内的郭太后。

    其实这也是司马懿计划当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在他看来若是没有郭太后的支持,那么他针对曹爽所采取的政变行动是缺乏合法性的。

    当初司马师之所以怂恿郭太后培植势力对付曹爽,也正是为了将他们二人之间的矛盾激化到无可调和的地步,司马师很清楚郭太后是根本都不过曹爽的,他的目的在于让郭太后在彻底失势之后能够站在自己这一边。

    郭太后在内侍的搀扶之下走出永宁宫,领头的司马懿率百官恭恭敬敬的向她下跪行礼:

    “老臣司马懿救驾来迟,还望太后娘娘恕罪!”

    见司马懿让自己重获自由,郭太后自然是感激涕零:

    “老太傅快快请起,若非老太傅您出手相助,恐怕本宫要老死在这永宁冷宫之内了。”

    接着司马懿对郭太后说:

    “老臣受先帝托孤之任辅助陛下,可无奈曹爽专权多年,老臣为大局计只能隐忍退让,可如今大将军曹爽专权独断、架空陛下已犯目无君上之罪;屡次出兵、劳民伤财已犯误国误民之罪;离间太后于陛下、□□宫廷已犯大逆不道之罪,故此老臣为大魏江山千秋计,恳请太后下诏废黜大将军,以正朝纲!”

    司马懿所说的这番话正是郭太后憋在心里多年的心声,再加上自己被曹爽软禁长达近两年的时间,自己早就盼望着曹爽倒台了,于是她当即下诏同意了司马懿的谏言,罢免曹爽兄弟的一切职务,并授予司马懿讨伐之权。

    如愿得到郭太后诏书的司马懿,立刻下令禁军将大将军曹爽等人的官邸全面包围,由高柔代领大将军的职务,接管曹爽的职权,并派兵占领曹爽等人的府邸外围,但又严令暂时不要入府惊动其一家老小,又命令司马师屯兵司马门,完全掌管洛阳的一切防务,关闭了城中各大城门,占据洛水浮桥。

    随后老将军牛金亲自带兵前往大司农府捉拿桓范,却不曾想桓范早已经逃出了洛阳城,并且还带走了大司农的印绶。

    司马懿最为担心的便是桓范的逃脱,他听了牛金的汇报之后叹了口气说道:

    “他到底还是逃走了...”x https:/m.x/

    一旁参与指挥此次行动的蒋济早就看穿了曹爽的为人,他对司马懿说:

    “曹爽对桓范只是表面上的尊敬罢了,如今大势已去,贪图安逸享乐、没有足够的气量和胆量,就算是桓范有什么奇谋妙计,只要曹爽一想到自己的一家老小还在我们的控制之中,也必然不会听桓范的建议,他投降只是早晚的问题罢了。”

    此时的曹爽刚刚到达高平陵,令他惊讶的是堆积在高平陵的所谓粮草不过是一袋袋装满沙石的麻袋罢了,而邓艾和羊祜也并不在这里。

    更令他感到绝望的是洛阳城内传来的消息,当他收到司马懿上奏曹芳弹劾自己的奏疏之后,曹爽已然是六神无主:

    “早知道我真应该听子上的话才是啊!否则又怎么会因为‘智囊’和邓飏的错误判断而沦落到今天这个地步呢?”

    不过既然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曹爽也只能暂时于高平陵外围构筑防御工事,防止司马懿率领来进攻自己。而随行前来的丁谥建议桓范即刻以天子之名下令,让坐镇淮南的车骑将军王凌和荆州的王昶率兵赶赴高平陵,与自己一道讨伐司马懿。(首发、域名(请记住_三<三^小》说(网)W、ω、ω@.x、彡、彡、x`¥s@.c、o-м文)字<更¥新/速¥度最&駃=0

    但令曹爽没有想到的是,此刻的王昶早已经在襄阳城内发起了政变,将荆州刺史李胜擒拿于襄阳,昔日他之所以会投靠曹爽,也都是和司马懿事先定下的计谋。

    而王凌也因为不愿意同袍相残而拒绝出兵。

    这下子曹爽感觉自己到达山穷水尽的地步了,已无任何可以与司马懿斗下去的资本。

    就在这时,单骑逃出洛阳的桓范赶到了曹爽的军营之中,曹爽本就因他判断失误而心怀不满,自然不会给桓范什么好脸色: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