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秀才难考(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去扬州的路程说远不算远,说近却也不算近。

    若是坐的是船只,只需两天便能抵达扬州。而若是走陆路,路途便难免会更为崎岖曲折一些,花费的时间也由走水路时的两天变成了四天,时间增长了一倍。不过白临风和李兰两人都不是太急着赶时间,所以倒也没因这略显缓慢的旅程而抱怨。

    现在是两人走到路上的第三天,马车外的景色已经变了又变。此时的马车正走在一片绿色的水田之间,广漠空蒙的平坦的田野中矗立着几只白鹭,它们或低头觅食,或仰首清鸣,一派悠闲自在的神色。

    等到白临风几人坐的这辆马车声响越来越近,它们这才受了惊动,仓皇振动起翅膀扑棱棱飞走了。

    因着是开着窗,白临风便也从头到尾地目睹了这些白鹭从悠闲到仓皇的整个过程。这个过程实在太美,以致于他忽然脱口而出道:“漠漠水田飞白鹭,阴……”

    他突然顿住了。

    李兰本来还正颇有兴趣地听着,结果却听见他话说到一半忽然不说了,又看了看他略显困窘的神色,哪里还看不出来他这是诗做到一半忽然卡住了。(首发、域名(请记住_三<三^小》说(网)W、ω、ω@.x、彡、彡、x`¥s@.c、o-м文)字<更¥新/速¥度最&駃=0

    她往车外的景色望去,见山林间秀木繁多,黄鹂婉转啼飞,略微沉吟了片刻道:“不如下半句就接‘阴阴夏木转黄鹂’吧,你看怎么样?”

    “阴阴夏木转黄鹂?”白临风将这句话低低重复了一遍,顿觉满意,点头称赞道:“这句不错。”

    他忍不住感叹道:“没想到李夫人竟然有如此好才情,连我也不遑多让了。”

    李兰笑道:“白公子这话便是抬举我了,我只不过是略微有了几分见解罢了,又怎么可能比得上白公子这般聪慧呢。

    再说了,我自幼受饱读诗书的父亲教导,与诗词相伴少说也有十来年了。若是已经相处了这么久却还不能对出半句诗词,那可真的就是扶不上墙的烂泥一滩了。”

    “李夫人的父亲是个读书人?”

    “正是。我父亲自小就是雾镇十里八乡间最出名的一名“神童”,八岁时便在院试中拔得头筹中了秀才,自身的聪颖才智也可见一斑。我跟在父亲身边多年,自然也算是获益不少。”

    “八岁中秀才,这般天资聪颖,倒也的确堪称‘神童’了。”白临风一边附和着,一边忍不住想起了别的事来。

    秀才这职位虽然仅仅只是比最末流的童生高出了一级,看起来似乎品阶较低不值一提,但实际上,即使只是这在常人眼里较常见的秀才,那也是很难考的。x <a href="https://www.x" target="_blank">https://www.x</a>

    且不提考试之前需要背诵的大量的四书五经及各类典籍,就光是那每个县几百上千名考生中只录取十来名的、几乎不到百分之一的录取比例已经低得让人让人忍不住咂舌了。

    更重要的是,由于当时正处于三国混战时代,参与科举的考生人数众多,这本就极低的录取比例还又降了一降,从百分之一变为了几百分之一。

    这话听起来似乎有些不和常理,毕竟,谁不知道战争年代时打仗才是最重要的,打仗都打不过来了,哪个国家还会有闲心去管科举这档子事儿啊。但偏偏,燕国就是不走寻常路的那个。

    不过,这燕国之所以有胆量不走寻常路自然也是有原因在里面的。这第一个原因,便是当时燕国相对和平的局面影响的。几十年前的燕国还是三国间最弱的那一个,要钱没钱,要武器没武器,堪称名副其实的“弱鸡”一个。

    也正是由于太弱了,祁国和有夏国谁也没把它放在眼里,都想着还是先打败了人才众多的有夏国/武器强大的祁国再来收拾燕国这个小喽啰,所以并没有腾出太多精力去关注燕国。

    两个大国彼此针对也给燕国留出了一个相对安稳的发展时间,再加上当时燕国受了祁国和有夏国的刺激,想着自己虽然再怎么样也不能像祁国那样有着得天独厚的先天条件并拥有众多武器,但像有夏国那样招揽众多人才的行为却还是勉强可以效仿的啊!只有拥有了的人才能比有夏国多,燕国怎么可能还会怕打不赢?

    抱着这样的想法,当时还在位的前任燕皇便兴致勃勃地开始了他的人才培养计划。

    嗯,说干就干,于是本因战争而衰落的科举制度又再次在前任燕皇的推崇下兴盛起来。朝廷条件给得好,再加上又打出了“燕国人读书是为燕国效力”这张爱国情怀的大牌,那阵子科举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