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南州中学(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大楼的附楼是大会议室,为本地召开人大、政协会议准备,大家在里面入座,填表,登记志愿者证,等待服务单位领导来领人。那些领导要等人,要协商,时间很久,迟迟没出现。大家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聊天。有两位志愿者,北方人,标准的普通话,在大谈考研。这两人旁若无人,很自信,吸引了大桓,大桓不请自入跟他们聊了起来。后来跟他们混熟了,对他们比较了解,高个叫徐毛妹(大男人有个女性化名字),河北政法大学毕业,学法律的,考人民大学研究生,专门到北京蹲点考研半年,据说被调剂到人大的南方校区,没去。问他为什么不报西南政法大学,他说地方偏,没意思。他考过公务员,很好的岗位,转氨酶高落选。矮胖的叫孙林,燕山大学毕业,也是重点大学。他们都来自河北,徐毛妹先是安排到初中教英语,一番活动下进了司法局,孙林到县委宣传部。

    这届志愿者按地域划分,比较大的派系,本土的,河北的,上海的比较多。大桓他们虽是邻省,上届人不少,这届只有四人,大桓、小袁、林艾、李可,小袁去了下面镇里,那两个是女生,都来自地方学院,大桓不会团结人,老乡也就只是称呼上客气点而已。

    大桓还等着去镇里,听他们说下面有下面的好处,本地有大型煤矿、铁矿和有色金属矿,当地有矿的镇,公务员常去走动,吃得溜圆。结果书记对他说,跟冯校长走。冯校长是南州中学校长,本县最好的初中,他临时过来加戏,挑走两个人,傅军强,专业好,英语专业,于大桓,学校醒目。大桓简直哭笑不得,虽说自己找工作不顺利,那些困难户同学只要想教书,都签了本省或贵州贫困山区的重点高中。其实自己是想进事业单位,体验一下,谋个发展,再说这样的岗位轻松,有时间准备各种考试,大干一场,区区一年初中教学经验对自己意义有限。值得庆幸的是留在县城,山区地方交通不便利,要是真去了某个小山沟,出来都难,会困守井底的。

    有志愿者分到下面的学校,车开不进去,学校的一位年青老师开着摩托车,载他走了十里山路,人家才叫支教。林艾进了实验小学,本地最好的小学,李可去了宣传部,跟孙林一起。有位女生,不知道怎么运作的,没去原定的镇政府,进了县公安局,后来又去了团市委,三级跳。党小组长童朝去了海拔最高的石豪镇,一脸哀怨。几个与大桓搭过话的志愿者跟他套近乎,后来婉转地表达一个意思,他们希望到县城来能有个落脚点。

    冯校长在前,两位志愿者拖着行李在后,一起出了政府大院,叫了辆电动三轮车,先去教育局备案,然后到学校。分别跟三位副校长见面,接着冯校长对总务处戴主任说,“交给你了,安排一下。”又特意叮嘱两位志愿者,晚上五点半到校办公室,一起参加接风宴。学校刚刚结束暑期补课,宿管阿姨的房间空了出来,四人间,硬板床,里面有电视、空调,卫生间室外公用,比大学宿舍稍好,还可以。

    晚上的宴席学校的领导都去了,两位志愿者频频给他们敬着酒,大桓直接是一杯啤酒干掉,傅军强经常是“我以茶代酒”。一起上厕所时候,傅军强说,“你敬酒姿势不对,应该双手捧杯,以你杯子的上沿碰领导杯子的下沿,这才是下敬上。”大桓虚心接受。酒席很丰盛,菜一个个上,为了照顾外地人,没有点太辣的川菜,大家都吃得很尽兴。他们谈到大桓的毕业学校,一片赞叹声,拿本地的西南大学作比,认为是伯仲之间。散席时,工会张主席把剩菜都打包了,说带给家人吃。x <a href="https://www.x" target="_blank">https://www.x</a>

    学校食堂开了最后一天,校长叮嘱过,给两位志愿者开小灶,炒不辣的菜,味道不错,可惜当天就关了门,只好外出觅食。室友傅军强给人感觉就是很成熟又很随和的那种人,培训时候印象最深的就是他老拿着一个黑色的方块旧手机在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