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九章 水有多深?【六百九十三】(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有关周武王,周朝的文化,其实有几大误区。

    第一误区,就是以《封神榜》里的故事,当成了真实历史。既相信了商朝,商纣王无道,残暴,残害忠良,所以文王,武王伐【注意,帝王出兵叫征。下面的诸侯,臣子,农民起义反抗帝王叫伐。这也是文化】纣,灭商。

    百度词条:

    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是中国第一个有直接的同时期的文字记载的王朝。商朝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是“先商”;第二阶段是“早商”;第三阶段是“晚商”,前后相传17世31王,延续500余年。

    商的先世商族是兴起于黄河中下游的一个部落,传说它的始祖契与禹同时。夏朝方国商国君主商汤率方国于鸣条之战灭夏后,以“商”为国号,在亳建立商朝。之后,商朝国都频繁迁移,至其后裔盘庚迁殷后,国都才稳定下来,在殷建都达273年,因此商朝又被后世称为“殷”或“殷商”。盘庚死后,王位由其弟小辛继立。小辛死后,传弟小乙。小乙死后,继立的是自己的儿子武丁。在武丁统治的五十几年间,是商王朝最为强盛的时期。商朝的末代君主帝辛于牧野之战被周武王击败后自焚而亡。

    王朝灭亡

    洛阳偃师商城遗址

    武丁死后,他开创的太平盛世,没能长久延续下去。祖庚、祖甲以后诸王,特别是帝乙帝辛时期,国内矛盾十分尖锐,东南方的诸侯起来反叛。

    面对这种情况,商王帝辛(纣)少年英勇,派部下向东征讨莱夷,自己攻打南方九苗,将商的S力延伸到了东海和长江流域,但是其连年的征战,极大消耗了国力,进一步激化了国内矛盾,国内兵力空虚,使其对西北的控制下降,给了周以可趁之机。

    在周武王时,周起兵攻商,商王帝辛(纣)仓促间只能以奴隶为军抵御周人,结果,商王的军队毫无斗志,“前徒倒戈”,牧野一战,“血流浮杵”,国内商军尽墨,帝辛逃到鹿台自焚而死。商王朝就此灭亡,周王朝建立。

    请注意这些地方:连年的征战,极大消耗了国力,进一步激化了国内矛盾,国内兵力空虚,使其对西北的控制下降,给了周以可趁之机

    所以,其实所有王朝从兴盛到灭亡,虽然过程可能不太一样,但是最后都可以总结为内忧外患,矛盾激化,国力空虚,军心涣散等等。

    第二误区,以为姜子牙是道教弟子,是道教派下来辅佐周家的。那就是胡扯。姜子牙辅佐周家武王是真。那个时候,或者三皇五帝,就没有修仙者,修道者。

    第三误区,纣王得罪女娲,所以女娲发怒要灭商。那是《封神榜》小说,故事。同时,也是周朝建立后污蔑商朝纣王的结果。

    第四误区,以为周武王创造了神,神文化,就是信神。

    第五误区,先引述一段百度:

    《周易》即《易经》,《三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