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零九章 我要回家(中)(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合赈灾。儿子,娘总觉得这里面有事,你觉得呢?”

    “不用觉得,就是有事。娘,你看看吧。”

    ‘啪’,被李昊揣了一天的三指宽小指条被拍到桌上。

    这是什么?带着疑惑,红拂将小纸条拿了起来,只一眼便勃然大怒:“岂有此理,真是太过份,陛下到底想干什么,凭什么不让你回长安。”

    “我也这么觉着啊,不就是打死一个小县令么,这能算什么大事啊,那家伙贪赃枉法,搜刮民脂民膏,打死他都是轻的。”

    红拂:“……”

    对了,还有打死人这事儿呢,那可是郑氏的族人。

    红拂的气焰降下去不少,幽幽叹了口气不说话了。

    凭良心说,李二这办法相当于对这件事情进行冷处理,只要李昊一天不回长安,郑家在这件事情上就掀不起太大的波澜。等拖上一段时间,舆论慢慢淡了,李昊再回去,郑家的火也没有那么大了,收尾工作会好处理许多。

    可明白是一回事,能不能做到又是另外一回事,在红拂看来这件事情李昊就没有做错,凭什么让自己儿子不能回京。

    越想越心烦的情况下,红拂索性将李昊赶出去让他自生自灭,省得他在自己眼前晃来晃去看着眼晕。

    李昊早等着老娘这句话呢,闻言屁颠屁颠的就往外路,只不过刚到门口,丫又退了回来,在红拂疑惑的目光中,将盘中几个苹果往怀里一揣,然后在老娘的怒斥声中拔腿就跑。

    “这小混蛋……”望着空荡荡的门口,红拂无奈的笑骂了一句。

    不过,看到儿子没有消沉,尽管被李二强令不得回京,依旧一副乐天知命的样子,红拂的心里倒是舒服了许多。

    没心没肺就是好啊,至少活的能长久些。

    离开红拂休息的营房,在外面汇合了席君买与铁柱,李昊随手丢了两个苹果过去,一人一个,乐的两个憨憨眉开眼笑,接过来擦也不擦,放到嘴里就咬。

    大旱时节,关中数月没有下雨,他们这一伙子人有些时候连水都喝不上,更不用提水果。

    不过这两个家伙倒也算是好样的,每人咬了一口便将果子丢给身边同行的护卫,李昊也是一样,将刚刚被自己咬了一口的苹果,连带怀里揣着的两个同时丢给了其它护卫。

    说实话,李昊并不认为这是在收买人心,分苹果这种事情纯属战友的情份。

    就好像上辈子在军营的时候,这样分东西吃也是常有的事情,根本不算什么。

    五颗果子,一百多人分,最多也就算是意思一下,尝尝味道,许多人甚至连一小口都分不上,可这依旧让全营上下像是过年了一样,嘻嘻哈哈了好长时间。

    红拂就这么站在营房里向外看着外面分苹果的热闹场面,耳边传来随行侍女的声音:“少爷是个好人,也是个好将军,那些跟着少爷的士兵会为少爷效死命。”

    “你们两个这话千万不要传到他耳朵里,否则这小子的尾巴要翘到天上去了。”红拂淡淡的说着,嘴角却不自觉的微微向上翘起。

    另一侧,李昊将席君买和铁柱二人带进自己的居所,盘膝往榻上一坐道:“你们两个,明日一早就去给我满世界的收牛筋、生铁之类的东西。另外,再派一些人快马加鞭回长安找袁天罡,让他这段时间多弄些沥青送过来,我有大用。”

    铁柱听完李昊的吩咐,有些纳闷:“少爷,不是说咱们不能回京吗。”

    “屁话,只是我不能回京,又不是说你们不能回京。”李昊做势虚打,吓的铁柱跳出老远。

    嗯……,好吧,这憨憨难得聪明一回,挺给面子李昊面子。

    这边搞定了铁憨憨,另一边席君买问道:“将军,您收牛筋什么的要干什么,有那功夫咱们多开两口井不好么。”

    “多开两口井只能解燃眉之急,治标不治本。”李昊摇头解释道:“眼下百姓饮水是没有问题了,可是田地仍然缺水缺的厉害,这个问题不解决,你就是挖再多的井也没用,到了明年没有粮食吃,百姓依旧要去逃难。”

    席君买一愣:“那……,那怎么办?”

    “办法自然是有,不过要等到李承乾把打造抽水机的匠人派过来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李昊忽然长叹一声:“真麻烦,早知这样,就不弄死那家伙了。”

    老实说,岐山县令如果没有背景其实死了也就死了,根本不会有人替他出头。

    可现在的问题是岐山县令不仅仅有背景,而且背景还不小。

    这样一来事情就会演变成另外一种情况。

    那就是,你李昊说岐山县令有错,然后打人打死了。

    但打死之后你能解决问题么?如果你能解决岐山县干旱缺雨的问题,那自然是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县令渎职一事。

    可如果你李昊也解决不了岐山县缺水的问题呢?

    你自己都解决不了,又凭什么说以前的县令做法是错的?

    在无法证明原县令有错的情况下,你把人打死了,那就是草菅人命,是公报私仇,是挟私报复。

    没错,世家就是这么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之前留下的什么证据之类那都是扯蛋,老子不相信,老子说你那是捏造的,你能怎么着。

    这个问题是李昊在接到李二手书之后才想到的,也正是因为这样,他才会让岐州刺使去找李承乾借人,然后又安排自己的护卫去长安找袁天罡要东西。

    他必须凭借自己的智慧来解决关中大旱的问题,哪怕被李二当枪使了也必须硬着头皮顶上去。

    当然,如果他真能解决旱灾的问题,对他本人来说还是有好处的,至少在民间百姓眼中,他这个卫公世子成了他们的大救星,一个活人无数的名声怎么也把他殴死郑克爽的罪过抵消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