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五章 万燕VCD(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他因数码量化带来的问题。

    而且镭射影碟能提供的影像质素接近广播电视,因为是非接触式的关系,没有录影带放多了会影像会变差的问题。

    唯一的问题是,这么粗大笨重的机器和影碟,卖得并不便宜。

    一台刚上市的日本先锋ld影碟机要卖到千块钱,而一张ld影碟则要卖到四五百块钱。

    即便如此,1993年中国市场上,ld影碟机销售达到了一百万台。

    其他影音产品销量也很高组合音响销售一百四十二万台,录像机一百七十余万台,cd激光唱机一百六十余万台。

    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市场的潜力。

    刘胖子见庞学林呆呆地看着ld影碟机,不由得笑道“庞兄弟,你对这玩意儿感兴趣?我这边有不少碟片,都是香江那边的片子,还有一些带点颜色的,要不要看看?”

    说着,刘胖子朝庞学林眨眨眼,露出男人都懂的表情。

    这时,已经将行李放好,跑到庞学林房间里参观的慕青青好奇道“刘大哥,什么叫做有颜色的影碟啊?是画面彩色吗?”

    “咳咳!”

    跟在慕青青身后进来的慕东来道“小刘,庞小兄弟这才多大,别带坏小孩子。”

    “慕教授教训的是,教训的是!”

    刘胖子嘿嘿笑道。

    他可不傻,怎么会看不出慕青青以及慕东来对庞学林的青睐。

    而且刘胖子走南闯北这么多年,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一双眼睛却毒得很,看人很准。

    眼前这位庞兄弟,尽管对方声称自己孤儿出身,成长于普通的农民家庭。但无论从他的言行举止,还是那天晚上展现出的超强能力,都给人非同凡响的感觉。

    刘胖子很清楚,和庞学林搞好关系,对自己绝对有好处。

    当然,前提条件是不能得罪慕青青。

    这位漂亮的小丫头,显然是冲着庞夫人的位置去的。

    庞学林笑了笑,没有在意刘胖子的话,而是看着眼前的ld影碟机若有所思。

    这台ld影碟机,让他想起了曾经在资料上看到过的vcd技术。

    1992年4月,国际广播电视技术展览会正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举行,这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电视技术博览会。

    时任皖省现在集团总经理的姜万勐,正驻足在一个2平方米的展台前,沉思良久,不愿离去。

    牢牢吸引他眼球的是一项图像解压缩(peg)技术,由美国c-cube公司展出。

    眼前这项技术,给工程师出身的姜万勐一种直觉用peg技术,可以把图像和声音同时存储在一张小光盘上,制成音像视听产品vcd,那么,一个低成本、小尺寸的vcd光盘便可以取代既昂贵又占据大量面积的ld影碟,物美价廉,加上国内对影音产品的强烈需求,vcd必将开创光盘记录的全新时代!

    这一开创性的构想,促使他迫不及待地想应用c-cube公司的peg技术。时任c-cube公司董事长的美籍华人孙燕生决定与姜万勐合力打造应用peg技术的消费电子产品,开创一个光盘记录与播放的全新时代!

    皖南省万燕电子系统有限公司顺势成立。

    万燕的万,指姜万勐,燕,取自孙燕生。

    姜万勐的想法成真了。

    1993年9月,万燕第一批,也是世界上第一批1000台vcd机下线。

    产品刚下线,1000台vcd机马上被国内外家电公司抢购一空,他们迫不及待地把万燕的vcd买回去拆解研究。

    1994年初,万燕vcd进入市场推广阶段,这时,vcd机定价5300元,万燕生产了几万台vcd机,很快也就卖完。

    此时的姜万勐和万燕公司,意气风发,雄心勃勃,倾注全部精力财力培育vcd市场一边向市场推销产品,大打广告;一边收购十一家音像出版社的版权,推出97种卡拉ok碟片,让消费者尽情享用vcd提供的丰盛的视听大餐。

    老百姓对vcd的接受很快,而vcd产品推出的近一年来万燕都牢牢占领市场100的份额。

    万燕的努力得到了消费者的十分肯定。

    一手打开vcd市场的万燕,在这时走向了最辉煌的时刻。

    然而,姜万勐犯下了致命的错误。

    姜万勐认为“在当时的情况下,申请不申请专利似乎意义不大,关键是要让产品尽快占领市场。”

    结果,就这一个失误,让万燕把自己逼入绝境

    第一任何一家家电厂家,甚至家庭作坊都能拿万燕的技术生产vcd机,一时间,万燕出现了无数的对手;

    第二背负着巨大研发成本和市场培育成本的万燕,一台vcd卖四五千都没多少钱赚,面对众多厂家“拿来主义”低成本、低价格竞争,万燕无能为力;

    第三培育市场的各种铺张,耗尽了万燕的财力和精力,因而再也无瑕对自己的技术进行升级改进,落后的技术很快被先进的技术淘汰。

    生意人的商业嗅觉是非常灵敏的。

    vcd机蕴藏的商机,对于中国商人,特别是粤省商人来说,无异于是一片一望无际的青草地对于饥饿的马群。偏偏,万燕开发的这一片青草地,没有任何设防,任何饥饿的马儿都能进来饱餐一顿。

    组装vcd整机对技术要求并不高,也没有生产许可等政策限制,再加上市场已经被万燕一手打开,粤省又是散件水货的聚集地,几个因素综合影响之下,很快,vcd组装厂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了珠江三角洲。

    “床板工厂”开始遍布大街小巷,一个人一天可以组装10台、20台,一家老少一天就能装出几十台,各种品牌vcd机鱼龙混杂,但生产的产品都供不应求。

    1995年4月,在“万燕”耗巨资推出第一代vcd产品后一年,胡志标筹集80万元的资金,在中山市东升镇成立“爱多”公司。

    6个月后,胡志标利用进口散件,迅速生产出整机。爱多的vcd机生产成本是低廉的,因为前期研发和市场推广的工作已经由万燕完成,爱多只需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享受成果。

    1995年11月,“爱多”投下重金在央视打出广告。并请影视巨星成龙做品牌宣传,一时间声名鹊起。此时,vcd市场也开始呈现“爆炸式”的增长1994年,vcd机销售量仅为万燕生产的几万台;1995年增至60万台;1997年猛增至1000多万台。

    步步高、金正、万利达等vcd企业迅速成长并占据vcd市场重要地位。

    到了1998年,全国约有385家vcd生产企业,其中年产50万台的企业有近10家,年产150万台以上的企业有3家,vcd年产量达到1500万台。

    商业部的一份内部报告中指出“从1994年批量生产开始至今的近十年时间,形成一个年销售收入达人民币一百多亿元的影碟机产业,这种发展速度在中国绝无仅有,在世界工业史上也属罕见。”

    这么好看的数据,更加衬托着万燕的凄惨。

    早在1996年,距离万燕推出全世界第一台vcd两年之时,全国vcd销量已突破600万台,但“万燕”vcd的市场份额却已不足3。

    同一年,“万燕”被同省的美菱集团重组,成为美菱万燕公司。

    至此,万燕,这个一手开拓vcd市场的公司,被迅速成长的vcd市场踢出局。

    vcd技术,无疑是自己在商业领域崛起的关键所在。

    问题是,自己现在手头的资金加起来才五六千,再过四个月,万燕就将推出第一台vcd影碟机。

    因此,庞学林必须想办法在几个月内,搞定原始启动资金,同时申请注册vcd专利,同万燕一起展开竞争。

    届时,庞学林完全可以凭借先知先觉的优势,取代万燕的位置,甚至通过专利技术压制竞争对手的发展。

    对庞学林而言,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良机。

    。

章节目录